APP下载

“小先生制”导向下的小班化英语教学探索

2021-01-06顾小亮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小班化组员

顾小亮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江苏南京 213151)

引 言

近90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小先生制”的主张,尽管当时是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但是其提倡的“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班级规模较小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要素和教学细节的教育内涵,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彰显小班化教学优势,提升教学内在品质的一种教学范式[1]。其内涵是发挥小班化教学的时空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学生人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绝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额的班级规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基础存在差距。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而“小先生制”的实施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小班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互动、教学评价、作业练习等方面能更好地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几个案例谈谈“小先生制”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小班化为单位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习有效开展。

一、“小先生制”让合作发生

陶行知先生说:“小先生的活动方式是以集体生活之不断地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使儿童团结起来做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所以“小先生制”蕴涵着合作探究的学习思想,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是一致的。“小先生制”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能有效解决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异质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由不同层次学生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小组成员间的差异能充分保证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实现共同提升[2]。每个小组都有一到两名学生担任“小先生”的角色,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完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明确小组的学习方向。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促进群体智力互补,增强合作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与发展。

例如,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Project 1My puppy是对前四个单元的复习巩固,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明确组员职责,教学设计以科技节活动为明线,以目标策略为暗线,设计了不同的小组合作任务,每个任务分别对应前四个单元的目标知识,每个小组要先完成拼图,才能得到任务卡(见图1)。

图1

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小组都由“小先生”根据任务合理分工,选择活动形式,如创编对话、角色扮演。各组在“小先生”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讨论、排练、展示,能较好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和组际的合作学习激活了教学,激活了课堂,“小先生”在小组活动前、活动中都起到了较好的催化作用。

二、“小先生制”让分层实现

传统大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同时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难以实施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而“小先生制”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互帮互学的积极性,让分层教学的效益得到提升。在异质分组的小组中,教师可指派学业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固定小先生”,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3]。例如,课前,“小先生”抽查组员的词汇掌握情况,领读、预习课文;课中,“小先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组员开展创编对话、讨论、小结等学习活动,并适时帮助组员;课后,“小先生”督促组员完成背诵、默写等课后作业,辅导学困生的作业。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小先生”的承担者不应只是优等生,而是能者为师,师生的关系是交叉的、互为的、平等的。这些“小先生”年龄相仿,思维方式相似,更容易沟通。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可做“小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困生也能在“小先生”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不断进步。因此,常规学习活动中的“小先生”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由学生轮流担任,使学困生也有机会成为“小先生”。而大班额的学习活动小班化,全员“小先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能促进各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互助,让分层学习得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个体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例如,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 Story time的教学中,课前,各小组除了完成朗读单词、课文的预习任务外,还要收集城市污染方面的资料并在小组内分享,在分享中补充学习相关语言知识,互助答疑,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课上,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 Is our city clean or dirty? 各小组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准备进行辩论,学生的组内任务也发生变化,口语能力较弱的学生主要负责记录、整理大家的论据;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辩论手。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课后,教师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督促小组成员完成课后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并进行答疑。学生在谈论、倾听、记录、思考、提问、答疑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小先生制”在英语学习中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教”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帮助组员学习,给“小先生”分配具体任务,并在活动中给予相应的指导,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分层教学。

三、“小先生制”让评价丰富

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采用丰富的形式评价“小先生”的学习,对“小先生制”的结果实施进行有效的反馈。评价时,教师应注意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4]。评价形式可以采用个人计分评价、分组计分评价和班级的分层评价等。同时,评价应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明白小组学习的优势和作用。这些丰富的评价手段能为教师教学提供及时反馈,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例如,上课伊始,教师应明确课堂学习评价标准(见图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解决相应难度的任务,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基础薄弱学生向学优生靠拢。同时,针对小组整体的评价方法能够激励小组成员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小组记分牌(见图3)有三个分值,完成相应活动任务即可得到相应分数,由组内负责计分的学生进行翻牌记录。每节课结束后,计分员将本组得分贴到总记分牌(见图4)上,一是鼓励学生主动创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二是将每节课的得分和周得分、月得分进行量化,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图2

图3

图4

结 语

教学的未来趋势是小班化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班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而“小先生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能让教学效果更为突出,“小先生制”所倡导的理念、原则将在未来的小班化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让英语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小班化组员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小班化教育实践问题与对策分析
小班化的“化”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还是不错的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