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不适性与建设路径
2021-01-05王雅楠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已经全面沿用新课程标准,而且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高中阶段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也经历了多次改版。经过改版之后的英语教材,能够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带来更多教学方面的机遇,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多的挑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不适性。基于此,如何能够使高中英语教师摆脱不适性的困扰,从而建设出更好的英语教学路径,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英语教材;不适性;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王雅楠,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获得了更明确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新课程标准之间依旧存在差距。当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中采用新的英语教材,但是部分英语教师在面对新教材的时候产生了不适应,导致高中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人们必须从教师产生不适性的根源入手,积极寻找能够保障英语教学顺利开展、高效率开展的建设路径。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不适性分析
其一,在结构和内容编写方面,新教材的实用性更强,但是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驾驭教材的时候出现困难。其原因是此部分英语教师尚未明确如何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高中生的英语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陷入混乱,进而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很吃力,还会认为教学时间“完全不够用”。为了保证英语教学能够与课堂教学时长相匹配,英语教师选择额外增加课时,或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直接忽略单元之中的Reading以及最后的拓展等部分,在“走马观花”读完文章以后,直接跳转到词汇和语法教学,同时加大高中生的习题量,其教学结果自然不理想。
其二,新教材内部的知识分布属于“循序渐进”,以便于高中生能够真正掌握英语知识,但是英语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并未把握其精髓。例如,部分英语教师将某个语法知识分散到几个单元之中进行授课,并且缺乏授课之后的系统归纳环节,导致高中生难以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集中分析及讲解。
其三,与旧教材的内容不同,新教材分开编写课文、单词、语法等多项内容,同一单元之中存在密切关联的内容,并没有放在一起进行编写,导致部分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难以做到将所有知识点相连接,因此产生不适性。
其四,现阶段我国高中所运用的英语教材,普遍存在容量大、精读内容较多、泛读资料较少的特点,再加上大部分英语教师受到旧教材的影响较深,导致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存在困难。精读材料理应为具有典型语言结构的优秀名作,如此才能使其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在选用优秀名作充当精读材料的基础上,英语教师还应当合理增加部分泛读内容,从而帮助高中生巩固英语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之中很少出现此类情况,英语教师只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内的知识点。
其五,在新教材内部虽然存在练习内容,但是部分练习题的针对性不强,例如部分单元的语法练习之中存在不规范性,导致教师无法系统地针对语法知识进行授课,高中生在课堂之中也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
二、在新课标背景下建设高中英语教材适应性的路径
1. 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地位。在现阶段开展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英语教师应当成为引导高中生学习的重要角色,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起到引导学生们学习的作用,还要主动参与至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品格、自信心、人格及文化知识等诸方面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应当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不能因为后进生成绩欠佳而区别对待,而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后进生转化思想,或者运用“优等生带后进生”等方式,使后进生真正了解到学习英语学科的重要性,重拾学习英语学科的信心,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英语成绩都能够获得提升。
2.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课程相关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新课程改革之中存在大量优秀的教育成果,能够极大地促进高中阶段的英语学科提升教学效率。因此,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新教材之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相关课堂教学技能,然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探索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新路径,最终使自身成为知识型、探索型、创新型,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英语教师。
3. 教师需要对教材内部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之中,对于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因此英语教师需要摒弃以往的“教给学生教材内容”的思想,应当“运用教材内容灵活开展课堂教学”。要想合理而准确地运用新教材,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对新教材进行具体、细致、全方位研究。首先,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对新教材内容之中的编写体系进行了解,同时明确教材内容之中存在的纵向关联;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结合高中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判断高中生在接下来接受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最后,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对新教材之中的词汇、语法、阅读资料等内容之中存在的横向关联进行梳理。不仅如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从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教学内容,或者删减教材之中的内容,调整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顺序,从而使枯燥的英语知识点“活起来”。
例如,在運用新牛津版本的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材内部的词汇进行处理。在新教材之中的词汇多达数百个,而且在课后练习之中存在大量学生们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通常是打击学习信心的“拦路虎”,因此,英语教师需要掌握词汇教学的尺度,对基础词汇进行重点讲解和检测,对于课后练习之中存在的、学生们以往从未接触过的词汇,适当放宽要求,避免学生们由于学习词汇,而产生过大的学习负担;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英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们牢记词汇,例如向学生们讲解部分单词的构词方法、重点讲解拼读规则和音标变化等;在检测单词阶段,英语教师可以运用更有趣味性的检测方式,例如单词的中英文互译比赛、单词的字母填空比赛、运用单词造句等,使学生们摆脱对考试的畏惧感,从而在后续课堂教学之中产生学习热情。
4. 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并开展针对性教学。在英语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设置了以下几个目标:其一,语言知识;其二,语言技能;其三,学习策略;其四,情感态度;其五,文化意识。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将上述五个目标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保证上述五个目标能够在每个英语知识点的教学之中得到贯彻。不仅如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从高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入手,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整体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之间能够实现有机整合。在陈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具备明确性、具体性以及全面性。
例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一中关于定语从句的讲解有着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特点,而通过多种形式的例句保证定语从句讲解的全面性,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內容明确教学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定语从句的特性,引导学生能有效地对定语从句进行辨别,在借鉴教材内文章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定语从句;(2)组织学生交流写作成果,能对同伴的定语从句不同使用方式进行评改,并对读写过程进行自我反馈;(3)学生们在接受读和写的相关练习之后,能够了解到定语从句学习的特性,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定语从句的目的。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之外的资料,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定语从句的应用案例。学生在观看完教师播放的视频后,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在学生们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出范文当中值得借鉴的重点词句,提醒学生部分优秀的语句可以在稍加改动之后,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
5. 教师需要将高中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应当在科学合理运用新教材的同时,不断挖掘新教材之中的各类资源,从而构建出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课堂教学主导、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全新教学模式,帮助高中生将自身的实际生活与其认知规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使高中生产生学习英语学科的积极心态。在开展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所有学生锻炼其综合素质,进而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英语学科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能够帮助高中生提升学习英语的效率,并且可以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前提是需要做到正确使用新教材。要想真正使高中生的英语学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需要主动研究并明确自身在运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不适性,然后从产生不适性的根源出发,主动运用多种建设策略,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从而使高中生的英语学科学习能力真正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沈晓彦.“两新一旧”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4):25-29.
[2]张小科,胡萌,王松槐,王梦卉.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旧教材“读”对比分析——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21-125.
[3]苏杭.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8(33):15.
[4]王亚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3):49.
[5]张超.读写结合,打造高效英语课堂——以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为例[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0(10):80-81.
[6]陈小玲.新课标下优化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2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