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01-05李佶芳
【摘要】在全国各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任课教师提高思政意识,自觉将思政内容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在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厚植家国情怀,真正做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李佶芳(1991.07-),女,汉族,云南昆明人,昆明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有助于改善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单向输入西方文化的现状,确保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思辨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文化对比,更加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二、跨文化交际中,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境
1.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内容相对结合较少。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多侧重语言的工具性,主要围绕词汇、语法、语篇分析等常规知识点展开,并结合听力、翻译、阅读、写作及口语训练,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教学过程中,跨文化相关内容涉及较少,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多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中国文化内容涵盖相对较少。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教学形式。其中,低级别学生所用教材内容主要以西方国家文化为主,例如,“Wealth”主题选用的人物示例是“Opera Winfrey”,“Heroes”主题选取的故事是“The Trojan War”(特洛伊战争)。中、高级别学生所用教材虽涵盖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相关内容,如“Chinese Cuisine。(中国饮食),“the Chinese zodiac(中国生肖)”,但课文篇章的选择仍与西方文化关联性較大。因此,如何拓展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从而促使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缺少跨文化交流双向性。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语言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其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及动力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对四、六级考试技巧与策略,四、六级题型讲解与训练等相关应试内容表现出较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对个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与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关注度较小。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根据2016级-2020级学生在其大学英语学习期间参与的大学英语课程期中(末)调查问卷结果,每一届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其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如下表):
此外,独立学院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多以西方国家文化输入为主,缺少跨文化交流双向性,因此普遍存在跨文化知识浅薄、片面的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尤为严重。例如,在谈论“Festivals”主题时,学生多熟悉“Christmas”“Halloween”等西方节日的表达,但对节日风俗、起源等具体内容一知半解;相反,学生详细了解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却不会用英文进行阐述,甚至连诸如中秋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的英文名称都只会用汉语拼音替代。日常学习中,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多仅限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这就造成学生一方面仅能学习到浅显的西方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对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内容输入不足。因此,将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建设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内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3.大学英语教师思政融入意识不够,评价与考核不全面。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学任务偏重。日常教学中,任课教师除完成规定教材内容外,还需依据学情补充大量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学时较为紧张。课外拓展内容也多以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训练为主,以此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学习,提升应用能力,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因此,多数英语教师缺乏将思政内容融入英语课堂的意识,日常教学仍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应试能力为唯一目标,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和考核内容与思政建设结合度不高。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具体表现在:(1)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中未涉及思政内容相关考评,未能凸显思政建设融入英语课堂的必要性;(2)思政内容与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在各级别英语口、笔试中出现频率较低,未能体现思政建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将思政建设纳入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既能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又有助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与进步。
三、从跨文化交际出发,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1.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开展中英文化对比教学。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对大学英语学习感到吃力,这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增添中国文化,让学生在他们了解与熟悉的内容中学习英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中国文化引入英语课堂,开展中英文化对比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避免出现思想偏差的危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阐释能力,服务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以《大学通识英语4》“Heroes”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和教材选用的“The Trojan War”(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阐释“英雄”这一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以及学生心中的英雄模范,从而帮助学生学完此章节内容后,既可掌握中国文化相关词汇和知识,又能辩证看待中外英雄概念的异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微博、抖音等平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时政热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既符合学生性格特点,有益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入。例如,在“Career”主题下,教师可结合我国医护人员在抗“疫”前线的时政报道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疫情相关英文词汇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并引导其形成正确务实的就业观、价值观。
此外, 英语教师可借助VOA News、China Daily等,通过新闻听力、报刊阅读等方式,有选择地将国内外时政热点与英語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训练、提升英语听力与阅读能力的同时,正确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媒体报道,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
3.完善教学评价与考核内容,服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首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应明确规定将思政内容融入英语教学,从而体现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具体可表现为:(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而非片面强调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2)课时分配应预留部分学时用于拓展教材内容进行思政教育,而非受限于教材内容本身的完成程度;(3)作业要求应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如定期布置中国文化相关英文阅读材料或每日浏览英文时政新闻等;(4)大学英语课程期中、期末等各类测试中,应合理设置思政相关考核内容,可选择适合学生难度的中国时政新闻、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用以检查学生日常英语学习情况,考核其听、读、写、译能力。
其次,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评价中也应设置思政教育评价内容及标准,以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例如,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增加如“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注重中国文化传播”等思政内容相关问题,让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从而帮助任课教师可依据考评结果进一步改进完善其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只有通过制定明确、具体的思政建设相关规定与评价标准,才能提高英语教师思政融入意识,加深其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落实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结语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英语教师自觉将时政热点、中国文化等引入英语课堂,让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切实转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改善 “应试”教学现状,在实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这个主要目标的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及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及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真正做到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郭真,赵允婧.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中国英语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15):49-52.
[2]杨春霞.从跨文化视角探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4):179-180.
[3]王丹.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7):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