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的大学英语课文教学
2021-01-05梁静
【摘要】本文以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社交如何使我们的快乐最大化》为例,从教学内容、思维方式和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解析教师如何践行课程思政,实现大学英语课文的思政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文教学; 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梁静(1978.10.01-),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就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方面,提出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将课程思政纳入大学英语课文教学刻不容缓。
二、大学英语课文的思政教学目标
2020年,教育部印發《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
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课文内容,挖掘课程思政的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融入课程思政,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大学英语课文的思政教学模式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扩充涉及的学科和知识的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社交如何使我们的快乐最大化》为例,从教学内容、思维方式培养和练习设计上,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文的思政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和语言知识整合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内容间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主题内容,进行思政教学。本文主要探讨社交的三个根本益处:身份、记忆、体验。
例1:身份。
提及文中社交根本益处之一“身份”时,作者说:我们能够通过他人的感知形成对自己的看法,真正了解自己幸福和充实生活的关键。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分析此句话的含义并拓展学生对自己的身份理解,能让学生明确: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受益者,是先进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者,是民族独立富强的脊梁,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例2:记忆。
课文提及社交根本益处之二“记忆”时,作者说:社会交往的根本好处之一是产生记忆,记忆使我们面对困难时能够团结起来克服困难。教师可以请学生理解完此句话之后,询问学生我们拥有共同的记忆对我们的作用,拓展学生对中华民族记忆的理解:在追溯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拥有共同记忆,它的作用之一是团结中华民族,团结是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面对新冠病毒、自然灾害和敌对的外部势力,我们全体中国人都会团结一致,并最终战胜灾难和困难。学生自然会明白,中华民族靠着共同的记忆,团结在一起,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例3:怀旧寻根。
课文提及社交的根本好处之“记忆”时着重强调了“怀旧寻根” :怀旧让我觉得我的生活有根有延续。引导学生藉此深刻理解中华儿女历朝历代、锲而不舍的寻根情结,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看得见山,望得住水,记得住乡愁” 。作为大学生,要深深地记住:作为华夏儿女,无论来自哪里,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向何方前进,一定要做到始终不能忘根、不能忘本。
2.思维方式上。(1)在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他们面对问题和现象的时候,能够给出全面科学的评价,采取合理适用的方式去认识和解决它们。
例4:如何评价 “身份”。
文中说:我们能够通过别人的感知来形成对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理解这句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的,联系着的各个事物发生着交互作用,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一个人的身份的评价,一定不能脱离周围的联系,也不能静止地去看待。因此,学生对于概念或现象,一定要学会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才能客观做出评价。
(2)在分析课文时,强调让同学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溯本求源,避免主观臆断。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富有逻辑,既是规范性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需要,也是思政教育的要求。对课文里遇到的一些有争议的概念,一定要从事实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做偏听偏信的受害者。
例5:实事求是,不信谣言。
文后阅读练习中出现Tweet/Instagram/Facebook三个外国社交软件。社会上对于这些众所周知但是没能在中国应用的外国社交软件存在一些疑惑。教师在课堂上,可用事实和法律向学生说明为何这些外国社交平台在中国无法使用,而不是避而不谈让学生依然被谣言和谎言所困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条规定: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2016)。因此,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国内不能使用这些外国社交平台的真正原因是它们违背中国法律,肆意编造谎言,损害中国的利益。而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故意编造其他的虚假原因,使它广泛传播,欺骗中国人。教师可以留心大学英语课文里出现的一些内容,即时用事实数据,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偏听偏信,被假象所欺骗。
3.作业设计上。课后练习设计,应基于课文主题,既能锻炼语言技能,又能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融合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重视民族文化,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翻英练习。基于本文主题为社交,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设计中翻英翻译题,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的中华文化,学会应用中华民族的优秀的社交理念。
例6: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道不同,不相为谋。5)德不孤,必有邻。
通过此练习,锻炼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里优秀的社交理念深刻理解,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谦虚待人,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团结他人,宽厚待人。
(2)写作练习。基于社交,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设计大学英语作文题,思考恰当的交际之道。
例7:1)大学生如何与宿舍舍友相处;2)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与美国共处?
从微观的角度,1)的作文是从身边事谈起,让学生认真思考如何与宿舍舍友相处,培养诚信友善的社交态度,努力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可以将积极正面的社交方式延伸到社会,对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含义;而从宏观的角度,2)的题目可以督促学生思考中国与国际社会中不友好因素的交往的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的大局观、民族观。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内我们各族人民要团结一致谋发展,对外也要团结积极元素和争取好的时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时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
四、结语
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从课文里分析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所以并不提倡教师刻意寻找课文之外的思政内容额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而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找出文章里的思政教学点,精心设计教案,对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2021(3):52-57.
[2]曹顺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校园英语,2021 (9):3-4.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孔庆炎等编.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 (基础目标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韦佳彤,吴先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教学探索—以新目标大学英语中的课文“ Pleasure of Reading ”为例[J].文教资料,2021(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