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师工作室的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1-05程林
摘要:针对中职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课程体系过于专业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强调理论传授等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题,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基于名师工作室的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化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工作,在提升专业教学效果、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产生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C-0044-05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对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专业课实践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校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以农业类各专业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为载体,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工作室的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过去一段时间,中职农业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校企缺乏深度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不能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要,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发展的空间也受到了限制;二是课程体系过于专业化,技术过于传统和常规,教学内容的总量过多且教学内容也有所重叠,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多样化培养的要求;三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强调理论传授,相对忽视专业技能训练,造成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训时间严重不足,学生专业技能难以达标。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农业类专业的发展,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生源日趋减少。
为破解以上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学老大难问题,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启动了基于名师工作室的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根据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需求,校企共建农业类各专业工作室。如,学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与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作物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室,园林技术专业与江苏静园环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室,园艺技术专业与句容市方庆苗圃校企共建园艺种苗生产工作室等。所有的工作室均由学校农业类各专业领域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担任主持人,各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和部分企业师傅成为工作室成员,校企共同指导工作室的教学与实训。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当地10多位行业专家、企业工匠,通过开设专业技术讲座,进行技能示范操作,让工作室师生走近名师并接受其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从2016年起,学校以“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农业类专业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研究”“名师工作室平台下中职农业类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等省级教改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各涉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先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然后逐步推广到农业类其他专业。先有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省农学专业特级教师领衔“作物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室”,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践、示范,然后农业类其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借鉴跟进,相继建立专业工作室,所有专业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几年来,校企共建农业类各专业工作室6个,工作室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化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基于工作室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优势,通过顶层设计,以产教融合促进“质量革命”,以“工作室”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和拓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领域。成立了由行业、产业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委员会,主要指导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教学与生产的融合等工作;建立了由当地农业职业院校教授、科研单位研究员、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标准研制、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农业类各专业工作室,具体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教学及农业产学研项目开发。
工作室是建立教学与市场的桥梁,是专业与企业进行合作的纽带[1]。各专业工作室不断调研论证农业产业发展前景、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支柱产业或优势专业为纽带,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专业教学与农业生产结合。各专业以工作室为依托,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引进农业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评价标准,以及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农业生产流程标准等,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研制农业类各专业课程标准和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具体指导专业实训教学。
(二)实施专业项目教学,推进课程教材体系建设
工作室带动教师革新教学方法,积极实施专业项目教学。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搬进工作室,并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进行组合、深化和拓展,融入项目任务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开展项目教学,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实现了学生作品的市场转换。实施核心课程项目操作时,工作室实行“三个结合”“一个确保”,即分散操作与集中操作相结合、跟踪全程与把握关键相结合、一般时期与特殊时期相结合,确保技能训练时间到位[2]。并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时将专业技能教学由教室移到田间地头,移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使教师讲授并手把手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企业专家点评等教学各环节成为密切相连的有机整体,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学质量。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学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类专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各专业工作室相继开发了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的项目式、模块化校本课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专业教材。与此同时,工作室还根据现代农业生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大农业的视域出发,以动植物生产为主线,基于生物的基础知识、动植物生产要素以及相关职业知识、工作领域和工作要求,根据中职的学习特点和目标定位,兼顾中高职衔接,组织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通用能力的“种植基础”等5门专业类平台课程。专业类平台课程的设置,丰富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三)重视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专业课堂教学效果
农业生产以“露天工厂”为主,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大,因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明显的区域性,导致农业类专业实践教学难以与农业生产节律同步,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专业实践教学的这一难题,可以克服农业生产上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虚拟操作体验中不断内化专业技能。为此,工作室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结合专业教学需要,建设、配备了与农业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数字化教学案例、虚拟仿真软件等数字资源,要求每位成员在组织专业教学时全面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智慧农业系统。课前,教师要在教学平台系统中发布学习任务,并将准备好的教案设计、学案范例、微课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中,学生根据所上传的学校教师或企业师傅的示范操作录屏,在虚拟仿真实训室对关键技能点进行反复模拟,使操作流程更加精细化。同时,运用智慧农业系统,对农业生产进行实时跟踪管理。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或电脑设备,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在线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育农业产业未来工匠
工作室实施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教学要在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中开展,其特点在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较高,项目教学涉及的专业面较广,学生技能操作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较强。如,园林技术专业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室里,学生既要学习“园林制图”“园林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还要学习园林植物、园林美术、生产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教学内容。因此,工作室的教学内容不是单一的课程,而是专业核心课程的组合、深化和扩展,比常规实训技能要求更专、更精、更高,学生要学习的是真本领、硬功夫[3]。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共育的作用,在工作室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教育,将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为培养面向未来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工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工作室既是专业教师真实的工作场所,也是学生专业学习的课堂,它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4]。因此,工作室是集教学、教研、创新、实践于一體的综合性发展平台,它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作室,专业教师通过完成项目教学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成为“学校教师+企业技师”的“双师型”教师。如,园艺技术专业的几位教师被相关企业聘为校内工作室产品研发工程师。学校还聘请了12位企业技术骨干兼任农业类各专业工作室的实训指导教师,工作室已成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六)夯实创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工作室既是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也是学生创新学习和实践的基地。在工作室进行专业技能教学时,应贯穿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与创新就业能力及价值观[5]。实践证明,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依托工作室来运作实体创业项目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如,学校以工作室为载体,创办了句容职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花卉租摆创业中心、农副产品加工创业中心等,通过系列创业项目的开展,让学生直接参加项目实践。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仅磨炼了专业技能,而且获得了职业认知,培养了职业精神,提升了职业能力,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有效检验,部分学生通过工作室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还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三、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一)提升了专业教学效果和质量
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立足专业和学生实际,确定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把“真项目、真任务”引入课堂,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这种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建立起专业学习的信心,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的技能教学质量也得以检验,实现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新突破。与此同时,为了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法,工作室还组编并出版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优秀教学课例选编》,有效提升了全省农业类专业教学质量。
(二)促进了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基于工作室的专业教学改革中,农业类各专业系统整合并拓展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校本实训课程,并组织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校本专业教材。近几年,工作室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协同企业专家,重构农业专业类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高水平建设了“种植基础”等5门农业专业类平台课程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16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有6门专业核心课程参加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8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被列入省级农业类专业教材,并建成了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
(三)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作室紧密对接社会、行业及企业的需求,重视专业技能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了一批职业素养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近几年调查统计显示,在工作室平台下,农业类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进步程度明显优于学校其他专业类学生,在全省中职农业类专业学生中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类各专业工作室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考证通过率达100%。年均提供学生蔬菜嫁接等校级技能大赛12项,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86项。学校连续5年荣获省技能大赛农林牧渔类专业优胜奖,成为省职业教育茶叶生产与加工技能教学研究基地,以及农业类专业技能大赛国赛集训点。学校年均设立校级中职生创新计划20项,参与学生超过总数一半,近20%的学生参加江苏省中职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一、二等奖。专业工作室的毕业生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
(四)获得了较丰硕的产学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农业类各专业工作室的产学研成果丰硕。一方面,工作室围绕区域农业特色产业,为当地合作企业、农业合作社开发了一系列特色农产品或生产项目。如,园艺技术专业工作室每年都为合作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培育出大量的脱毒组培苗、果蔬花卉繁育苗;农产品加工专业工作室每年为当地农户加工绿茶上千斤,并协助句容市茅山茶场等合作单位开发特色红茶、葛根茶生产项目,深受当地企业和农户的好评。另一方面,工作室的师生在开展项目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室与镇江农科院研发中心、亚夫农业专家团队合作,三年来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农业教改课题或项目达21项,被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创新团队。此外,各专业工作室师生还申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6项。
(五)提升了专业教师服务社会能力
工作室通过项目教学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对农业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服务能力,不仅为校企合作单位提供苗木生产、草坪养护、施工设计、茶叶加工等服务,而且还承担着行业企业员工食品检验工、绿化工、插花师、评茶师、农艺工、茶叶加工工等职业资格培训。如,园艺技术专业工作室在近三年共为华阳镇、郭庄镇、宝华镇、边城镇等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开办了80期培训班,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人员达4000余人,为当地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工作室被當地科技部门、行业企业称为本地农业建设事业的“智力库”“人才库”“智囊团”和“参谋部”[6]。
(六)产生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基于工作室的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预期成效,产生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一是专业教学改革得到了职教界及行业企业广泛积极评价。近三年,先后有日本农文会及鲤渊学院、云南省普洱职教中心、辽宁省凌源职教中心等国内外团体及学校前来学习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2020年省教育督导专家组来校观摩了工作室师生的技能展示并给予积极肯定。二是教学改革理念形成有效辐射,被其他学校认可。三年来,先后有辽宁省陈振锋“双师型”教学团队、安徽省周建平观光农业经营教学团队、陕西省赵良东现代农业教学团队等前来调研30余次。专业教师还赴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等提供教学指导。三是教学改革引发社会大众更加关注应用性人才培养。关于学校农业专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先后被相关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参考文献:
[1]黄鼎奇.基于服装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北方文学,2012(8).
[2]程林.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职农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3]冯子川.基于工作室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5).
[4]吴建军.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智富时代,2016(4).
[5]闫春侠.中职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师,2013(3).
[6]程林.中职现代农艺技术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14(3).
责任编辑:章跃一
*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课题“名师工作室平台下中职农业类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ZZ29)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8-21
作者简介:程林,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0)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农林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