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现状与实施原则研究

2021-01-05成囡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针对性趣味

成囡

[摘  要] 激励、唤醒与鼓励是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 成功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 文章从“导入过于随意,缺乏时间感”“导入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导入内容偏题,缺乏引导性”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同时提出课堂导入的实施原则有针对性、趣味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课堂导入;趣味;针对性

别致的导入方法能起到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 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能激励、唤醒并鼓舞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 纵观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课堂导入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 鉴于此,本文总结、提炼出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一些問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给同行带来帮助.

课堂导入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放眼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能从真正意义上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导入过于随意,缺乏时间感

每堂课的首要步骤即课堂导入,导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知上来. 但是,有些教师缺乏导入经验,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这个环节,出现导入过于随意的情况. 部分教师认为自己都教了几十年的书了,对于教材是了如指掌,根本不用理会什么导入;也有部分教师因经验的局限,把握不住导入的“度”. 如此,导致了课堂导入过于随意的现象.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想在一节课完成足够的教学容量,就必须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常规导入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时间过长会让教学变得仓促;时间过短又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不良学习情绪. 因此,控制导入时间也是一项艺术,恰到好处的时间能推动学生积极的求知欲.

2. 导入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

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但笔者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习惯性地将上节课的内容直接切入教学主题作为课堂导入. 长此以往,单一的课堂导入模式就成了流于形式的一个教学环节,完全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对课堂导入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没有从内心深处接纳并理解课堂导入的作用. 直奔主题或回顾旧知的导入方式成了惯用模式,这种模式很难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探索的欲望,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受到影响.

3. 课堂导入偏题,缺乏引导性

为了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不少教师也是费尽心机地找素材,多媒体、电影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都拿到课堂中进行导入,这种导入的出发点值得赞扬. 但有些教师一味地为了课堂氛围而导入,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差了十万八千里. 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即使学生对导入部分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但对所学知识依然提不起探索欲. 如此,便失去了课堂导入该发挥的作用.

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因素还在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学生,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其实,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导入是否贴合学生的认知与经验. 偏离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的导入方式都属于无效导入.

实施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其实,好的课堂导入,就使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针对以上当前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归纳出以下几种课堂导入原则与方法.

1. 针对性原则

实践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导入内容. 学生的思维沿着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能走到教学重点的轨道上;并在导入的影响下,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当然,导入语必须遵循精炼、准确且风趣的特点. 利用简短的导入语透露出丰富的教学信息,则是课堂导入成功的表现.

案例1  “有理数的乘方”的课堂导入.

师:请每位同学拿出一张草稿纸.

(学生充满疑惑,取出纸张)

师:现在我们观察手中的纸张,厚度约为0.1 mm,我们将它对折一次,厚度为多少?

生1:0.2 mm.

师:再对折一次呢?

生2:0.4 mm.

师:继续对折一次呢?

生3:现在是0.8 mm.

师:不错. 如果我们将这张纸对折20次,有多厚?

(学生分组讨论)

生4:应该是0.1×2×…×2=0.1×220≈105 m.

师:你们竟然能给出如此精确的答案,太棒了!也就是说将我们手中的这张纸折叠20次,大约能达到什么样的一个厚度?

生5:这个厚度已经超过30层高的楼房了.

师:是啊!太神奇了. 假如继续折叠,当折到27次的时候,已经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要高了.

(学生发出惊叹)

此导入片段完全围绕有理数乘方的内容而设计,教师以一张薄薄的纸片为导入的切入口,让学生亲自感受这一张看似毫无厚度而言的纸张,在经过多次的对折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张毫无存在感的纸张,对折20次的厚度超过30层高的楼房;对折27次,就能超越令人叹为观止的珠穆朗玛峰,这就是乘方的神奇之处,也是数学的魅力体现. 学生在这样的导入设计中,不仅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

2. 趣味性原则

对奇闻逸事感兴趣是所有人的心理特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有趣的数学家故事、数学游戏或知识的发源史联系起来实施课堂导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中,笔者发现设置悬念也是重要的激趣法之一.

案例2  “合并同类项”的教学.

教师呈现一个代数式-7x2-2x+6x2+12x-8x+x2,并提出让任意一位学生设定一个关于x的整数(一到两位数),老师与学生比赛计算,看看谁能先算出准确的答案.

几轮下来,每局都是教师赢得了比赛,这让学生特别纳闷:教师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的呢?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

此导入过程简洁而又丰富,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激活,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尤其是几个不服输的学生,立即翻阅教材,想自主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有这样一个导入开头,本节课的教学效率特别高. 课堂结束时,甚至还有学生意犹未尽地提出要跟老师再比赛一局. 因此,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一把利器,亦是开启学生思维的法宝.

3. 科学性原则

学习需讲究科学性,课堂导入亦如此. 根据教学内容,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是决定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练习、审题、设疑与类比等导入法. 每种方法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从中挑选最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导入.

案例3  “不等式的性质”的课堂导入.

不等式与等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要学生对不等式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类比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等式与不等式的形式、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类比分析. 让学生在类比中自主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 当然,将等式与不等式类比时,也要向学生渗透一个理念:类比的结论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它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实际还需要验证.

不等式的课堂导入用等式作为类比对象,即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又符合知识的纵深发展规律. 学生在科学、合理的导入中对新知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运用合理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针对性趣味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午睡的趣味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