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2021-01-05崔菊玲
崔菊玲
(修武县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350)
中草药中常用的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也有生长,适于温和的气候环境,于小满至芒种时分收获,将其茎叶摘去,泥土除去,进行干燥后保存。川芎在中药学中属于活血化瘀药,味辛、微苦、甘,气香窜,性温,入肝、胆二经。温窜相并,它的力量可到达并渗透到身体各处,具有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祛风除湿之效。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川芎治疗头痛、头晕、胸腹痛、伤风、抽筋、肿痛、闭经、产后瘀滞和阻滞疼痛、痈疽疮疡等。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血管炎、缺血性脑病等。现代研究证实,川芎的主要提取物包括川芎嗪、香草酸、咖啡酸、原儿茶酸、阿魏酸、大黄酚、川芎酚、亚油酸、蔗糖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川芎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功效。本文就川芎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做详细阐述。
1 药理
1.1 对心肌的保护川芎嗪可以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大鼠体内的Fas/ FasL蛋白在心肌细胞内表达,抑制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1]。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使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范围缩小,同时对纤维蛋白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还具有体外抗血浆凝结作用,以此治疗心绞痛、冠心病[2]。川芎嗪可以保护缺血性心肌免于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血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以及改善心肌代谢有关。川芎煎剂在一定浓度下可增加离体蟾蜍和青蛙的心率。川芎中的四甲基吡嗪衍生物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使凋亡小体的数量减少,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大鼠心脏功能,避免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扩大[3]。
1.2 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川芎水提液及其生物碱可扩张冠状动脉和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改善心肌缺氧。在心血管系统中,川芎水提取物及生物碱(川芎嗪)活性较强,可以促进血管因子从血管内皮细胞中释放,使血管平滑肌解痉,扩张微血管,还可以增加自身的血流量[4]。川芎嗪可明显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肺血管阻力。通过同位素86Rb追踪发现,大剂量川芎嗪还可以显著增加清醒小鼠的冠状动脉血流量,表明其可以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川芎生物碱、阿魏酸及川芎内酯都是解痉药,而藁本内酯是解痉药的主要成分。川芎嗪在豚鼠离体灌流心脏中引起心肌收缩的剂量依赖性抑制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和川芎嗪可以降低麻醉犬的血管阻力,并加快流向大脑、股动脉和下肢的血流速度。川芎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细胞损伤,降低心肌缺血程度。
1.3 对血管内皮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是心血管系统的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理表现。在正常人体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因此体内没有多余的自由基,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歧化酶对于血管内皮因子诱导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5]。
1.4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壁细胞中的表达,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川芎的内酯提取物可通过抑制CD31、细胞间黏附分子-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心因子kappa B的表达,减轻ApoE基因缺失小鼠乳腺主动脉段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6]。阿魏酸对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还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治疗冠状动脉疾病[7]。
1.5 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血小板聚集在病理情况下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对于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川芎嗪不仅可以延长其凝集时间,还能解聚已凝集的血小板。川芎嗪对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栓素A2/前列环素之间的平衡来实现的。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川芎嗪后,由血栓素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被明显抑制。川芎嗪可以拮抗钙离子,使血管松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改善人体微循环,利于患者康复[8]。阿魏酸还可通过增加血小板中3’5’-环腺苷酸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9]。
2 配伍
2.1 与郁金相配伍郁金具有清心凉血、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利胆退黄之效。川芎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为“血中之气药”。川芎擅于活血,郁金擅于行气,两药相配伍,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共奏通脉止痛、活血行气之效。川芎可以保护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异常增殖,降低血脂[10]。郁金不仅可以保护肝细胞,还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浆纤维蛋白的形成和血液中的甘油三酸酯。因此,两种药物的结合可以在保护细胞和改善血液流动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11]。
2.2 与当归相配伍当归具有调经止痛、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之效,为血中圣药,被广泛应用于生化汤、血府逐瘀汤等中药方剂中。中医认为,血虚者常常兼患血瘀,舌苔淤紫是瘀血的主要表现,瘀血不去导致新血不生,互为因果。心阳虚不能主血脉会有刺痛,严重时心痛及背,背痛及心,手足青至节,且夜间疼痛明显。川芎可以活血、行血、通瘀,中医代表方中四物汤、八珍汤、桃红四五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生化汤、温经汤等内外妇儿科经典名方都含该药。川芎与当归相伍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12]。
2.3 与水蛭、丹参相配伍水蛭具有通经破血、逐瘀消癥之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排脓、安神宁心之效。川芎性善散,走而不守。川芎与水蛭、丹参相配伍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血液循环[13]。
3 小结
综上所述,川芎在心脑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14-15]。
《日华子本草》言其:“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现代临床应用多为口服,水煎,入1~2钱;或入丸、散,外用时研末撒或调敷。川芎恶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在临床方剂的配伍中,首先更应该遵循君臣佐使,须使畏杀,还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使用剂量。目前,应注意川芎使用的规范化,临床川芎的应用类型多样,如汤剂、口服液、颗粒剂、注射剂等,应严格监测其提取和生产过程。不同的器皿,如砂锅、瓷器锅、金属锅等,会直接影响川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