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iojet机械吸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临床早期疗效对比的研究
2021-01-05吴凡张喜成
吴凡 ,张喜成
(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 扬州;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江苏 扬州)
0 引言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据统计亚洲人群每10万人口中就有17人发生DVT,欧美国家DVT发病率从每年40人到150人每10万人口不等[1]。病例分析表明[2]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DVT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接近1/5到1/2,极大降低患者愈后生存质量和增加公共医疗支出。为了减少PTS发生率,临床首选消除血栓负荷治疗,包括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但两者治疗DVT效果尚存争议,我们收集56例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分析PMT和CDT治疗急性DVT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我科收治56例急性髂股型DVT患者。所有患者的DVT诊断均在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者下肢CTV明确,结合病史和D-二聚体确诊。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两组:CDT组和PMT组,纳入标准:(1)急性髂股型DVT;(2)均行PMT或CDT治疗;(3)无抗凝禁忌症。排除标准:(1)非手术急性DVT患者;(2)失去随访资料或者死亡;(3)心肝肾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1.2.1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所有患者行PMT或者CDT治疗前,常规植入下腔静脉滤器(Aegisy,深圳先健)预防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和肺栓塞发生。
1.2.2 CDT组
穿刺患侧腘静脉顺行置入溶栓导管,应用尿激酶50-75万U/天泵入,同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Q12h治疗,治疗过程检测纤维蛋白原,若纤维蛋白原<1g/L或出现出血并发症立即停药。
1.2.3 PMT组
常规穿刺健侧股静脉,应用AngioJet(Boston Scientific,美国)血栓抽吸系统,进行机械吸栓,抽吸后通过DSA观察溶栓结果,根据情况对残留血栓再次抽吸,抽吸总时间不超8min,对于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血栓抽吸结束,行球囊扩张或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术后低分子肝素钠Q12h治疗。
1.2.4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2)计算并记录患肢消肿率和静脉通畅评分;(3)记录治疗过程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维持INR 在2.0~3.0,门诊定期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检验,结果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T和PMT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CDT组平均年龄(56.76±18.22)岁,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发病时间(4.37±2.53)天,左下肢26例,右下肢3例;PMT组平均年龄(57.30±16.05)岁,男性12例,女性15例,平均发病时间(3.83±2.83)天,左下肢21例,右下肢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CDT和PMT组患者治疗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显著降低,术后PMT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显著小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CDT和PMT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患肢消肿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日静脉通畅评分较前显著降低,术后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消肿率(72%)小于PMT组消肿率(77%),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CDT和PMT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CDT组出现血红蛋白尿3例,小腿疼痛1例,心动过缓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PMT组出现血红蛋白尿4例,肌酐升高1例,小腿疼痛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9%。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因其发病率高备受临床医师关注,并以左侧肢体常见。本研究56例患者中,发生于左下肢47例,DVT左侧肢体发生率达16.07%。颜京强[3]等人报道DVT出现在左下肢比例为13.89%,左侧高发可能与左髂静脉受压有关。临床上急性髂股型DVT,已被证明是肺栓塞、血栓复发和PTS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4]。如何迅速有效地清除血栓负荷、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成为当前治疗热点。令人鼓舞的是CDT和PMT技术在血栓清除效率方面表现让人满意,获益较高的静脉通畅率和较低的PTS发生率[5]。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患肢消肿率高达72%-77%,表明PMT和CDT均可以有效减轻血栓负荷,增加血栓清除,在减轻临床早期症状方面迅速有效,但是CDT技术大量使用尿激酶药物,增加了出血、血肿等风险,在临床使用有一定的弊端。而新兴的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可以增加血栓负荷清除,更加安全有效,临床使用日益广泛。本研究,PMT组在患肢消肿率和静脉通畅评分降低方面优于CDT组。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
Angiojet机械吸栓通过高速水流引起的伯努利效应,直接从管腔中抽吸血凝块,抽吸同时切换溶栓药物喷洒模式进一步溶解血凝块,成功达到碎栓和溶栓的效果,通过快速消除血栓、畅通管腔,达到迅速解除下肢远端静脉高压、缓解下肢肿胀、迅速改善临床早期症状。赵亲明[6]等人研究发现,Angiojet机械吸栓组较CDT组静脉通畅评分下降更快、溶栓药物用量小、住院天数更少,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陈允惠[7]等人报道17例DVT患者行Angiojet一期血栓清除率高达80%-100%。因此PMT因其具有微创、治疗效果迅速、尿激酶药物剂量少、无出血等优点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本研究中,CDT组和PMT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和25.9%,与高锋利[8]等报道的17.5%(7/40)的发生率基本一致。PMT组4例出现血红蛋白尿,这与Angiojet抽吸过程中红细胞遭到破坏有关[9],可通过术前水化及碱化尿液和减少血栓抽吸次数、时间等对症处理。CDT组1例出现心动过缓,原因考虑为Angiojet抽吸过程高速水流冲撞静脉壁引起类似迷走神经反射所致,术中应立即停止抽吸,待症状缓解继续进行抽吸。
综上所述,PMT较CDT有以下优点:(1)溶栓药物用量减少;(2)缩短住院时间;(3)无溶栓潜在大出血风险等。然而,本研究是单中心、小样本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有一定偏倚性,这是我们后续所要完善的。PMT和CDT作为急性DVT治疗热点,对于急性髂股型深静脉血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迅速缓解临床早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