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磨牙缺失青年患者咬合调查研究

2021-01-05张燕邓华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单侧磨牙患侧

张燕,邓华颉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门诊部 口腔科,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言

第一磨牙为萌出最早恒牙,为其他恒牙萌出位置奠定了基础,在建立正常咬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第一磨牙在咀嚼过程中承受很大颌力,是咀嚼效力高低直接影响因素,牙齿缺失的患者习惯偏侧咀嚼,也会对咀嚼效率造成影响。但临床上常常有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的患者表示,不及时修复第一磨牙的原因是自觉不影响进食[2]。因此引发以下考虑: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的患者群体里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是否与适应老年人咬合的短牙弓理论一样,存在咬合代偿?所以我们在检查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的患者咀嚼效率之余,还应对其咬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1515名左右18-25岁在校大学生中选择符合研究条件,并愿意参加本实验的患者,纳入标准:只有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或缺损至无咬合,其他咬合基本正常,无反牙合,无明显牙周病变,无严重颞下颌关节疾患,无其他牙明显牙体疾患,无口腔修复史。共31例,男7名,女24名,平均年龄20.65岁,单侧第一磨牙缺失9人,残根16人,残冠6人。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实验仪器。托盘(上海金玛克口腔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翡翠印模材料(登士柏牙科天津有限公司);硬石膏(美国唯美齿公司)。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Tekscan公司,美国)。

1.3 实验方法

1.3.1 筛查1515左右18-25岁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自行设计,当场发放,填写,检查,回收。对问卷结果数据录入采用统一提供的Excel程序,按照规定的调查表整理原则、录入方法和数据库管理规则进行录入,从中选择只有单侧单颗第一磨牙缺失或缺损至无咬合,其他咬合基本正常,无反牙合,无明显牙周病,无严重颞下颌关节疾患,无其他牙明显牙体疾患,无口腔修复史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3.2 取模:给实验对象取全口标准模,在模型上测量缺牙侧间隙,对照健侧第一磨牙间隙,分析第一磨牙缺失缺损后缺牙间隙的变化及邻牙的移位情况。

1.3.3 面部及颞下颌关节检查:①面型及关节动度检查;②下颌运动检查;③咀嚼肌及关节区触诊检查

1.3.4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咬合:①患者端坐,两眼注视前方,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②录前训练患者正确咬合方法;③启动T-scan程序,输入患者姓名,年龄,上前牙宽度等信息,以创建患者牙弓的形态,加入数据库;④选择与患者牙弓相适应的传感器,传感器正面向上,固定在扫描手柄上,旋转置入患者口中,确定传感器正确位置。患者的正中咬合,重复3次。

2 结果

2.1 筛查及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2.2 第一磨牙缺失后咀嚼食物主观感受。实验的31人,有4人反映进食时两侧均使用,27人反映只用健侧咀嚼食物。有12人自觉缺牙不影响整体进食效率,占实验人数38.71%,19人觉得缺牙后整体进食效率降低,占61.29%。实验31人中,83.87%的邻牙出现邻牙移位。缺牙侧第二前磨牙移位较小,均为远中移位;第二磨牙移位较明显,为近中和舌侧移位。对颌牙大部分出现伸长及部分舌向移位,伸长范围在1-2 mm左右。

表1 口腔卫生态度正确率性别,生源地比较统计结果

2.3 咀嚼效率的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单侧单颗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缺牙侧及患侧咬合力百分比对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单侧咀嚼效率健侧与患侧比较结果()

表2 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单侧咀嚼效率健侧与患侧比较结果()

类别 例数 健侧 缺牙侧 健侧/患侧 P缺失 9 0.547±0.019 0.317±0.030 57.9% 0.000残根 16 0.640±0.029 0.422±0.028 65.9% 0.000残冠 6 0.598±0.029 0.373±0.021 62.4% 0.01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这1515名大学生对口腔知识了解及卫生行为整体表现不容乐观[3]。根据卫生部2004-2010年口腔保健工作规划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农村应达到70%,城市应达到90%,有效刷牙率农村应达到60%,城市达到80%。这1515名大学生在刷牙时间及次数,是否睡前刷牙,牙膏的选择等方面正确率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从实验数据看,龋齿是第一磨牙缺失或缺损的主要原因,只有3.13%的学生修复缺失的第一磨牙。因此我们口腔工作者应该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高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以减少大学生的患龋率及缺牙率,提高修复率[4]。

咀嚼功能是口颌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咀嚼效率和牙合力是咀嚼功能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后八年以内的青年患者基本无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压痛,但大部分有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情况,所以本研究纳入关节弹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与咀嚼效率之间存在着必定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咀嚼与消化。青年人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后咀嚼效率相应下降。青年人第一磨牙缺失或严重缺损后大部分患者患侧咬合力下降,虽然有约30%左右的患者出现患侧咬合代偿,但约90%存在咬合不平衡现象。

猜你喜欢

单侧磨牙患侧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磨牙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