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对老年短小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影响

2021-01-05王新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诱导麻醉皮肤

王新立

(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麻醉科(原北京市健宫医院),北京 100069)

0 引言

米库氯铵属于临床常用双酯变异喹啉类麻醉药物,具有作用时间短、无蓄积及恢复迅速等特点[1]。此次调查研究以在我院接受短小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在我院进行短小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5例纳入研究范围,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年龄均不低于60周岁;患者认知障碍且听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均无异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神经、肌肉疾病者;有困难气道指征者;重度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重度凝血功能障碍者;术前应用过可能对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产生影响药物的患者[2-3]。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三组,对比组(n=32)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61-89岁,平均(76.46±5.23)岁,观察组(n=37)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88岁,平均(75.13±5.14)岁,试验组(n=36)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90岁,平均(77.35±5.16)岁。比较三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术前开放静脉通路并进行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溶液维持。麻醉诱导:0.3μg/kg舒芬太尼、0.15 mg/kg依托咪酯、0.1 mg/kg咪达唑仑,待患者神志消失后静脉注射米库氯铵,对比组应用0.07 mg/kg米库氯铵,观察组应用剂量为0.14 mg/kg,试验组应用剂量为0.21 mg/kg[4-5]。

1.3 评价指标。①比较三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时(T2)、置入后1min(T3)、置入后3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②比较三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标准如下,0级:皮肤变化不明显;Ⅰ级:皮肤潮红且时间短于120 s;Ⅱ级:皮肤潮红时间超不短于120 s;Ⅲ级:皮肤可见红斑;Ⅳ级:皮肤可见风疹块;③比较三组肌松时间,包括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以及恢复指数,起效时间:注射肌松药物至肌颤搐至抑制最大程度用时;临床作用时间:注射肌松药物后肌颤搐至恢复到对照组25%用时;恢复指数:肌颤搐由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间隔[5];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文中所涉及相关数据,通过百分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t、χ2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计量资料,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三组插管应激反应,见表1。

2.2 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反应,见表2。

2.3 比较三组患者肌松效果,见表3。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用短效、高选择性、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米库氯铵能够被血浆中胆碱酯酶迅速降解,麻醉效果理想[6]。短小手术手术创伤小且操作时间短,要求麻醉诱导快,肌松作用以及麻醉深度理想,患者术后能够迅速苏醒。米库氯铵为临床常用短效苄异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具有诱导苏醒迅速及无蓄积等特点,应用价值较高。米库氯铵组胺释放效应与推注速度及推注剂量密切相关,单次注射剂量过大容易诱发心血管副反应,还会对肥大细胞造成刺激,导致大量组胺释放并引发面部潮红、外周血管扩张以及反射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表1 比较三组插管应激反应()

表1 比较三组插管应激反应()

分组 例数 项目 T0 T1 T2 T3 T4对比组 32 MAP(mmHg) 89.75±7.14 82.45±7.86 76.25±5.03 78.46±7.57 75.24±9.35 HR(次/min) 80.45±16.43 78.35±9.45 76.01±8.05 75.46±12.46 76.45±7.68观察组 37 MAP(mmHg) 80.23±3.25 89.46±7.56 83.24±5.09 80.35±6.45 80.34±7.56 HR(次/min) 82.27±15.36 76.02±12.56 73.24±13.12 70.23±9.34 75.24±7.53试验组 36 MAP(mmHg) 80.08±3.20 88.56±7.54 79.78±5.12 77.14±7.34 91.13±6.37 HR(次/min) 81.35±12.59 77.33±9.43 74.24±8.96 71.35±10.46 75.46±11.34

表2 比较三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n(%)]

表3 比较三组患者肌松效果()

表3 比较三组患者肌松效果()

注:对比组vs观察组,起效时间,t=3.121,P<0.05;临床作用时间,t=0.913,P>0.05;恢复指数,t=1.032,P>0.05;对比组vs试验组,起效时间,t=4.562,P<0.05;临床作用时间,t=3.551,P<0.05;恢复指数,t=4.024,P<0.05;观察组vs试验组,起效时间,t=1.140,P>0.05;临床作用时间,t=3.015,P<0.05;恢复指数,t=3.207,P<0.05

分组 例数 起效时间 临床作用时间 恢复指数对比组 32 5.79±2.05 10.37±0.21 5.02±0.13观察组 37 5.03±2.13 10.41±0.24 5.07±0.15试验组 36 4.86±2.005 11.35±0.26 6.11±0.14

此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与其他两组相比,观察组肌松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均明显更佳。综上所述,为短小手术老年患者提供2ED95(0.14 mg/kg)米库氯铵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麻醉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诱导麻醉皮肤
隧道智能逃生诱导系统
第二层皮肤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Ang Ⅱ诱导大鼠成肌细胞萎缩模型的构建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愤怒诱导大鼠肝损伤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