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05夏婷袁计彩熊艳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动静脉血肿通路

夏婷,袁计彩,熊艳丽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徐州 221200)

0 引言

肾脏的损害多呈进行性发展,肾脏病症后期,患者有较高的概率出现肾衰竭症状,并导致患者最终只能依靠维持性透析治疗来排解体位的有害物质和须肾脏才能代谢的物质[1]。由于本院不具备插管建内瘘技术,临床上若有的患者需急诊血液灌流或透析治疗,需要进行临时血管通路或者永久血管通路建立,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急、病症的发展速度往往较快,对血管通路的建立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血管通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在无法建立血管通路的情况下,股静脉是临时性血液透析是血管通路常选用的部位。但股静脉行在拔针后往往需要在穿刺点按压30-40分钟,消耗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精力和时间,导致患者的治疗体验下降。本文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对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例患者进行实验,其血管通路为股静脉穿刺,并采用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的为其止血,将相关数据纳入项目数据资料后,通过渗血、血肿情况和按压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估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在直接股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本院血管通路为股静脉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人纳入研究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法作为分组法,男女患者比例为1:1,年龄在49-73岁,平均(58.47±1.16)岁,资料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病人均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采用徙手压迫股静脉穿刺点,以此期间相关数据为对照组数据;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对患者改用股动静脉压迫器压迫股静脉穿刺点,以此期间数据为观察组数据。

1.2 实验病例选择标准。本次实验的纳入标准为:①血液透析患者无精神疾病,②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正常,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了解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的作用和效果并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不同意参加,②病情危重,③凝血功能不正常,④合并有重症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病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人工按压,具体措施为:医护人员用2块大纱布四折成3×4×5 cm纱布块,撕去固定胶布,左手将纱布块置于穿刺点,右手拔针后,用力按压纱布块,并叮嘱家属以手掌为患者的穿刺点按压30-40分钟,患者的躯体姿势不变,保证皮肤和血管穿刺点同时按压,期间注意皮肤下方情况,若出现严重的皮下渗血现象或者血肿现象,患者家属需要及时通知报告医护人员以进行处理,医护人员也需要循证进行出血情况预防。

1.2.2 观察组:该组患者接受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具体措施为:①医护人员同样将2块大纱布四折成3×4×5 cm纱布块,并采用同法拔针,左手按压穿刺点;②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底座视病人胖瘦垫治疗巾,嘱病人臀部微抬,置于臀下,拧紧压迫器上方梅花螺旋钮,矩形运动盒下降按压住纱布块,力度适中,不渗血为宜;③在压迫期间,患者需要保持下半身姿势不变,并同样注意在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渗血情况及血肿情况发生。

1.3 效果评价。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将其中出现渗血和血肿的例数、止血时间等进行记录。其中止血时间的判断标准为:拔针后开始计时,直至穿刺点不再出血的时间。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评分内容包括按压效果、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90-100分为十分满意,70-90分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在治疗结束后,根据渗血和血肿的例数、止血时间以及满意程度对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版本号为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组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的方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按压法渗血、血肿及止血时间对比。统计两组两种按压方法渗血、血肿发生率、止血时间,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对照组患者出现渗血例数、血肿例数均多于观察组患者,概率较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止血时间上,对照组患者花费的时间较多,观察组患者接受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治疗花费的时间较少,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按压法渗血、血肿及按压时间对比

2.2 两组按压法患者满意度对比。统计两组按压方法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每次压迫效果均满意,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每次压迫效果的满意度较低,总满意度为33.33%,两组患者间总满意度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按压法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3.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必须要接受的治疗方式,但因个人身体差异(例如部分患者先天心功能异常和血管耐受性差)导致无法设置永久性血管通路,另外部分患者会因为出现血管内瘘、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等因素也不适宜设置永久性血管通路,否则会导致血管通路不畅,进而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为其设置临时性的血管通路便成为这部分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股静脉穿刺的耐受性高,在股静脉中能够快速地建立质量较高的临时性透析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正常实施的有效方法[4]。

3.2 本研究采用的两种止血方法均为压迫止血,从结果可以看出,在渗血与血肿的出现概率、每次的压迫止血时间上,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能够直接作用于穿刺点,位置局限性强,并且由于是机械固定,给予的压力相对恒定,被压迫点比较准确,止血效果较好,因此所用的压迫时间短。对照组数组由于是人工按压,不垂直(并且角度容易出现变化)作用于穿刺点,加上按压力度受患者的姿势和按压人员的影响,导致尽管按压人员认为采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但其在穿刺点上的压迫效果也有一定差异[5],这边导致了患者的止血有效性降低,压迫止血时间延长。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统计上,观察组患者的数据(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33.33%),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的按压效果相比人工按压更容易获得血液透析患者的认可,与陈宏伟等[6]研究观点基本一致。分析认为,人工按压浪费人力,一旦按压人员疏忽或者患者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无意挪动,均可能造成受力不稳,使穿刺点发生渗血的概率增加,此种情况下也极易影响患者的护理体验,进而导致其护理满意度下降[7-8]。

综上所述,在对行股静脉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止血时,若对其开展股动静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不仅能够保证穿刺点的止血有效性,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这种止血方式方便安全,接受治疗的患者舒适度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人工压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动静脉血肿通路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