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训练对中老年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1-05卢淑兰潘姝姝苏清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盆底根治术膀胱

卢淑兰,潘姝姝,苏清青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0 引言

近年随着宫颈癌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宫颈癌根治术,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但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尿潴留、泌尿感染等,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大部分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下降[1]。有研究结果得出在宫颈癌根治术后给予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能避免不良情况出现,缓解其术后不适,使其早日出院[2]。为增强手术治疗效果,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常规护理与加用盆底肌训练进行对比,观察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再次留置尿管率,以明确盆底肌训练在中老年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吻合中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实施标准;②术中病理证实为宫颈癌;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研究经医院论理许可;④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合并心、肺、脑、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③合并膀胱肿瘤、尿路梗阻、脊髓损伤等疾病者;④术前腰部及下肢活动障碍,无法配合盆底肌训练者;⑤合并膀胱功能障碍者。其中对照组中年龄43-65岁,平均(52.27±1.23)岁;体质量指数16-26 kg/m2,平均(22.53±2.42)kg/m2;临床分期:ⅠB期26例,ⅡA期18例。观察组中年龄43-64岁,平均(52.68±1.24)岁;体质量指数16.5-26 kg/m2,平均(22.18±2.28)kg/m2;临床分期:ⅠB期25例,ⅡA期19例。按照统计学概念分析,两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①相关疾病知识介绍: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包括症状、发病原因等,并鼓励患者提出问题,耐心解答患者心中疑惑。②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患者面目神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相应措施。③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出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④手术前后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类食物,禁止进食辛辣、刺激食物。⑤尿道护理:在拔除尿管前前3日开始夹闭尿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开放尿管时间。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盆底肌训练,方法为:①控制饮水量,每日保持在800-2000 mL;以温开水为主,避免使用咖啡、浓茶、饮料等;可适量饮用无糖果汁、淡茶等;保持每日排尿量≥1000 mL。②手术前3天指导患者做盆底肌功能锻炼,要求患者分别采取坐位、卧位,进行尿道、阴道、肛门括约肌的舒缩锻炼,指导患者将尿道、阴道及肛门括约肌缩紧1-2秒后进行放松,连续做5次,每日做3套,后循序渐进,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的耐受增加锻炼次数,并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要求患者每进行锻炼。在手术后第3天开始指导患者继续进行锻炼,直至出院后坚持锻炼。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简易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就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②统计两组患者膀胱恢复时间。③统计两组再次留置尿管例数,计算再次留置尿管率,公式为再次留置尿管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在实施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而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4 43.15±1.36 63.38±1.26对照组 44 43.28±1.34 52.38±1.42 t-0.452 38.435 P-0.653 0.001

2.2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膀胱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 44 5.12±1.39对照组 44 7.28±1.28 t-7.583 P-0.001

2.3 两组患者再次留置尿管率比较。观察组的再次留置尿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再次留置尿管率比较(n,%)

本次实验结果: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再次留置尿管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疾病,及时治疗对于此类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子宫广泛切除术,能够使患者根治疾病。但由于手术对人体的损伤过大,且手术范围较广,涉及到子宫、输卵管、阴道主韧带、盆腔内相关组织等,因此在术中极易相关神经、血管及肌肉组织,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膀胱充盈敏感性降低,造成膀胱底部与尿道后段间形成一个锐角而增加尿液排出阻力,其自主排尿困难[3]。因此在术后需要采用有效措施,才能够避免不良情况出现,缓解患者不适。

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常出现膀胱麻痹排尿困难的现象,此种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术后不可避免的损伤患者膀胱侧卧交感神经纤维,主韧带及其部分输尿管外神经纤维[4]。人体出现神经损伤,将发生影响膀胱收缩的现象,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膀胱麻痹排尿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盆底肌训练是一种物理性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帮助盆底横纹肌有效的反复收缩及舒张,激活盆底肌群对正常生理行为的调节功能,维持阴道紧缩度、控制排尿、排便等;同时增强会阴、肛门的主动收缩功能,调节逼尿肌、括约肌整体的协调度,增强膀胱颈部及近端尿道在小盆骨内部进行提升,使膀胱早日恢复到正常位置,促使患者能够自主进行排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6]。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说明盆底肌训练能够促进术后康复。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尿道闭合压,帮助患者有效恢复膀胱功能,因此盆底肌训练组的膀胱恢复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且再次留置尿管率较低。万春燕[7]等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1个月盆底功能训练组盆底障碍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常规护理组,进一步证实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改善盆底肌肉功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运用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再次留置尿管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增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不适,有助于疾病的转归。

猜你喜欢

盆底根治术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