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探索
2021-01-04邓国容
邓国容
摘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教育要求。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还可以深化小学生对于当前知识核心的把握。本文,将从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的角度出发,简要探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落实的途径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整体看待当前的教材内容,通过统筹梳理、全面分析的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并发掘各个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此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教师欲落实这一教学任务,则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借助信息技术以及依托写作教学等方式进行授课,改变传统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可以更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感受,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一、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教学框架
单元整体教学与单一课程教学存在的最大差异性便是前者注重课程间联系,后者注重某一課程的内容。教师欲保障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则需要事先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的框架,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通过分层建图的形式,确定各环节所需要达成的教育标准,进而为后续的整体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设计“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程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的框架。本单元的全部内容皆围绕“秋”这一元素,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主线。而后,则需要明确附属的各条支线,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此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预先准备相关的图片、影像,借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最后,教师还应考虑整体的梳理与复习,更进一步巩固、强化小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重点的掌握。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突出单元各课程之间联系性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后续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单元讲解效果
思维导图的构建旨在明确教学的方向,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是为了提高单元课程讲解的效果。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当前的课程讲解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信息设备进行辅助,通过发挥其动态化、可视化的优势,刺激小学生的学习视听感知,并集中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于当前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古诗三首》这一课程时,可以联动多媒体设备辅助进行授课。该单元的诗文皆以秋天之景、秋季之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各异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与诗文相关的短片,借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文章时,教师则可以动态展示与诗文相近的图片,更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对于诗文内容的理解。在赏析情感时,教师则可以创设诗文情境,并让小学生置身当中,通过演绎的方式,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既能够以最为直观的形式让小学生领略“秋”的美,还能够让小学生在观看、分析的过程中,对诗文内容、情感产生全新的感悟,促进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夯实的同时,还可以为后续单元其他文章的讲解作出必要的铺垫。
三、依托写作教学,深化单元理解掌握
写作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师有效的教学手段组成,这一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单元整体教学的环节中。此一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文章写作技能,还可以让小学生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进行融合,并以文字创作的方式进行参透。因此,教师可以依托写作教学来深化小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这一单元的全部课程后,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练习活动。本单元的文章皆以“秋”为主线,涉及的文章表现形式包括了传统诗文、抒情散文以及现代诗文,因此,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还应带领小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文章写作水平。而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小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并根据单元的文章表现形式进行任务布置。如,A小组模仿传统诗文的手法进行写作,既要突出秋色之美,还要融入个人情感;B小组参照抒情散文的手法进行写作,既要描绘秋季之景,还要表达个人意愿;C小组仿照现代诗文的手法进行写作,并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多的使用修辞技巧。教师根据单元文章的表现形式布置写作任务,既有助于深化小学生对于单元核心的把握,还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文章写作技巧,促进其写作水平、理解水平提升的同时,逐步塑造小学生更为坚实的语文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实不仅需要教师对当前的教学资料进行精心设计,还需要合理选择教学的手段,最大程度降低语文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不断突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进而保障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开展与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小华.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J].新教育,2020(17):67-68.
[2]赵婷婷.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