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述评
2021-01-04李杰王亚军
李杰,王亚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患者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多是由于疾病本身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直接产生,受身心影响,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虚弱、嗜睡或失眠、四肢沉重感、无力等,出现频繁,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在情绪和自我存在价值等方面的负面情绪,促使其丧失对待身边事情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患者无法坚持原有工作,并且这种乏累并不会因为固定且良好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而有所缓解,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1]。NCCN 是美国针对癌症患者建立的官方网站,此网站在2017年发布的《癌因性疲乏实践指南》中针对此症状进行了进一步深入解读,此种病状在发病之后会持续性导致患者处在身体痛楚不堪,且精神状态以及身体状态等处于疲乏期,此种疾病和日常运动量等因素并无多大关联,根据调查发现仅和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有关,和患病与否有关,在发病时此症状会长期对患者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产生干扰[2]。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化学治疗,但是其会引发周边神经出现病变,如何克制这一难题成为近些年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1 CRF的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对CRF认识
CRF 是现阶段已知和癌症、癌症治疗相关人群中能够清楚感知到最严重的一项病状,和其他症状相比较无有效药物可以控制成为其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3]。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HAYLOCK 和HART 两位学者率先发表了关于CRF 的相关研究成果[4]。随后,PIPER[5]将CRF 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他从护理学角度出发指出CRF 是一种因生物自身节律影响产生的主观意识上的疲倦感,其自身出现的时长、程度以及引起的不良反应会存在差异性。NCCN于2017年发布的《癌因性疲乏实践指南》中,对于癌因性疲乏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对其特性以及发病特点等逐一进行了详细描述[6]。
1.2 中医学对CRF的认识
中医学对于CRF 的解读相对于西医学更早。东汉时期许慎在其编撰的《说文解字》中提及:“疲者劳也”,查阅中医学相关典籍发现,大部分将疲劳区分为躯体疲劳和精神心理疲劳两大类。中医学中并无CRF的病名,将其归属于“虚劳”范畴,将CRF 定义为病患在身患癌症或者在接受癌症治疗时,因为受到外界影响因素导致的气血失调、日久不复而成[7],以虚为主,亦可夹杂痰、湿、瘀、郁等实邪。
2 现代医学对CRF的治疗
现代医学围绕CRF 展开的研究较少,甚至对其发病原因不甚了解,成体系的研究成果近乎没有,并且因为个体病患之间的发病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性导致进行针对性治疗存在极大难度。所以现阶段只能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治疗,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现阶段,大部分医疗机构均采取以EPO、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为主,搭配适当的心理疏导和运动辅助,尽可能帮助患者自主进行治疗。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多发性因素引起的病变,所以其衍生出来的CRF 促成因素也相对繁多,在临床治疗时极难通过单一手段进行治疗,所以需要多项治疗技术同时进行,且医疗成本较高,部分患者会放弃治疗。针对以上情况,进行治疗方式的创新性研究是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
3 中医学对CRF的治疗
研究成果表明,中医中大量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病患的痛苦感,因此临床多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干预方式有针刺、艾灸、穴位按摩等[8]。并且随着中医学对于治疗CRF 效果作用价值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心放置在新治疗方式的研究上,也使更多的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临床。
3.1 针刺
采用针刺进行CRF 治疗是以中医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调节患者病痛情况为主要目标。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在2007年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建议采用针灸作为控制癌病变或者治疗观察中引发的周边神经病变的代替疗法[9]。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针灸疗法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白细胞水平,并对骨髓抑制症状有所缓解[10],任何一种针灸方式或者通过针灸搭配其他方式进行配合治疗都对CRF起到一定效果。
针灸疗法因为其操作性强并且副作用较少的特性,在CRF 的治疗手段中得到大量患者的认可。如于明薇等[11]选取72 例乳腺癌康复周期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36 例和假穴浅刺组36 例。两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处理和假穴浅刺治疗处理,其中针刺治疗的对应穴位为百会、内关、气海、三阴交以及足三里,每周进行2 次治疗,持续4 周后进行治疗效果调查,通过对比治疗效果可以发现针刺效果优于假穴浅刺治疗方式。苏雅等[12]将60 例脾肾亏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结合食补的方式,而治疗组则采用0.25 mm×40 mm 的毫针,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太溪、悬钟、足三里等穴位,施针直至患者感受酸胀感后留针30 min,间隔15 min 行针1 次,每日1 次,持续14 d。对比两组患者14 d后各项指标可以发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艾灸
艾灸就是通过艾条将热量传递给人体,形成一定的温热性刺激,进行疾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舒筋活血、驱寒祛湿、消肿散结的疗效。杨吉利等[13]将180 名肿瘤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艾灸组以及中药联合艾灸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模式;艾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神阙、关元、气海、中脘等穴位采用艾条隔姜灸进行治疗,每个穴位持续至皮肤潮红,每日1 次,共28 d;而中药联合艾灸组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康艾、贞芪扶正、康莱特注射液等治疗方式。治疗后,中药联合艾灸组疲劳改善情况及相关指标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和艾灸组。
3.3 中成药治疗
梁彩霞等[14]筛选60 例典型的CRF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相关治疗方案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成员再口服生血宝合剂(主要含有何首乌以及墨旱莲、白芍、黄芪、狗脊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状态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CRF 得到初步缓解,并且生活质量也得到一定提升;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虽然未出现白细胞减少以及贫血等不良反应,但发生Ⅱ度以上白细胞减少、贫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阳国彬等[15]选取典型的CRF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法,观察组予以口服薯蓣丸并结合临证加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薯蓣丸可缓解轻度、中度疲乏程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化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是缓解患者忧郁、暴躁情绪的有效方式之一。张燕等[16]共选取96 名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维持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给予康艾注射液注射治疗,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可以看出,此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出现。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可见,注射中药制剂可以缓解患者在化疗时的不良情绪,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史芳[17]选取90 例正在接受肺癌化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此结论。
3.5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的作用效果缓慢,但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治疗手段。为验证此方式可以有效舒缓疲乏症状,丁春花等[18]选取120例晚期肿瘤CRF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适当运动及温水足浴,观察Ⅰ组给予中药足浴,观察Ⅱ组给予中药足浴和穴位按摩,穴位为太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干预2 周后发现观察Ⅰ、Ⅱ组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Ⅱ组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观察Ⅰ组。结果显示,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在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较好。
3.6 穴位埋线
谢洁芸等[19]选择了60例混合瘤种的CRF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埋线治疗(选穴:双侧足三里、关元、气海),连续治疗2 周后,观察组的疲乏BFI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KPS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疲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7 功法练习
近年来,有研究者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展开的小型随机性调研实验表明,气功可以有效缓解该类患者疲惫感[20-21]。ZHANG[22]将96 名CRF 患者分为高、低运动量两组,通过对比发现,太极可以有效缓解CRF 带来的负面身体压力[22]。修闽宁[23]选取70 例处在治疗阶段的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维持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添八段锦运动,持续8周后发现,观察组效果显著。
3.8 情志护理
陈苏娟等[24]将64 名中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的护理基础上增添中医情志护理,进行人为干预,14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也间接证明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对于缓解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有一定效果。此观点也被王绍彬[25]验证。
4 小结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医药疗法是缓解CRF 病症的有效手段,多种治疗方式相互结合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在医疗损耗和治疗成本、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引发的二次病变可能性较小。从医疗费用方面来讲,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避免因高额医药费放弃治疗的情况出现。近年来,中医学围绕CRF 的研究已延伸至辨证论治体系,尤其是对针灸疗法的确切效果以及穴位的选定、施针方式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此治疗方式临床应用广泛,示疗效显著,且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