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排痰效果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1-01-04钟莉烨
钟莉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东 广州 51145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高发于肺血管、肺泡、气道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诱因包括个体易感、恶劣环境等[1]。该病患者可表现出呼吸困难、咳痰等呈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阻症状,且会并发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增加病死率[2]。笔者将我院收治的68 例COPD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68 例COPD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以掷骰子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3 例,年龄为(68.13±8.04) 岁;观察组男23 例,女11 例,年龄(67.92±7.88)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予以治疗操作;每天在开窗通风的同时,对室内物品用消毒水清洁,保持环境干净;特别注意患者的心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氧气装置的检查,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体位护理、健康指导、吸痰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实施整理性护理。第一,心理护理:患者因疾病折磨而易表现出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参考患者的性格、学历等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给予安慰、关心、鼓励等情感支持,介绍成功治愈案例,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治愈信心。第二,环境护理:营造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控制温湿度分别为20 ℃和60%,保证空气流通,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控制探视人数和频率,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第三,呼吸道护理:患者常因痰液黏稠而无法咳出,从而影响呼吸,故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排痰,若患者无法自行咳出痰液,则应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以便将其排出,每次排痰时间应小于1 min。第四,呼吸机护理:抬高床头约30°,设置通气模式为S/T模式,调整初始吸气压、初始呼气压分别约8 cmH2O(1 cmH2O=0.098 kPa)和4 cmH2O,之后分别慢慢调至14 cmH2O和6 cmH2O。时刻关注呼吸机运行情况,及时处理面罩漏气、人机对抗等情况,参考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定期为患者叩背,协助其翻身,并指导患者锻炼肢体功能,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撤机后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教给他们锻炼呼吸肌的方法,使其慢慢适应呼吸机撤离。第五,氧疗护理: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吸氧速度约1.5 L/min,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情况。第六,营养支持:该病患者机体通常为高代谢状态,体内蛋白质、热量大量流失,需参考患者身体情况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排痰效果:记录两组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应用计分法评估痰鸣音改善情况:将痰鸣音彻底消失、部分消失、完全无改善分别计为3 分、2 分、1 分。观察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Sp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排痰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日排痰量为(76.94±9.38) mL,SpO2恢复时间为(0.61±0.19) min,痰鸣音评分为(2.93±0.68) 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痰效果分析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分析
3 讨 论
COPD患者因肺部炎症、感染等因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机体缺乏氧供,出现CO2潴留等情况,导致代谢、生理功能障碍,最终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3-4]。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应用无创呼吸机,它具有有效、安全、易于操作、易于撤机、基本不损伤气道黏膜等优点,可增强肺功能,改善肺泡通气情况,减小呼吸消耗,纠正呼吸肌疲劳[5]。然而,若患者的气道存在大量分泌物或严重感染,则该疗法效果欠佳,故促使痰液顺利排出可提高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6]。同时,该病患者常会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也会影响治疗效果[7]。因此,临床上常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来促进患者排痰,增加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8]。整体性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医护人员着眼于整体护理,综合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所处环境等因素,实施个性化、全方位、多方面的护理方案[9-10]。本研究分析了整体性护理对COPD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排痰效果及血气指标的影响。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以乐观心态接受和配合治疗;环境护理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小院内感染风险;呼吸道护理可促使患者排痰,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呼吸机治疗效果;呼吸机护理可避免不合理使用呼吸机而损伤机体,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氧疗护理可纠正缺氧,提高氧饱和度,改善预后;营养支持可补充患者机体营养,增强其体质[11-12]。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日排痰量、SpO2恢复时间、痰鸣音评分以及PaO2,PaCO2,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整体性护理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