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1-01-04王蕾
王蕾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海河临床学院,天津大学海河医院,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天津 300350)
结核病多发于青年人,属于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且以肺结核居多[1]。目前,肺结核的控制目标是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涂阳肺结核是指患者的痰液中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此类患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这类患者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主要对象[2]。肺结核患者住院时间不长,且很多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服药,其治疗失败最普遍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规律治疗或过早地停药。很多患者对医学并不了解,出院后自我感觉症状好转后即擅自停药,依从性不高[3]。因此,对出院后的肺结核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防治结核病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初次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8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6 例,年龄(38.22±6.41) 岁,住院时间为(14.11±4.01) d。观察组男26 例,女18 例,年龄(39.31±6.66) 岁,住院时间(14.71±4.2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住院抗结核治疗,按规范化标准治疗方案给予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复查肺部影像见好转,准许出院。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肺结核初诊患者,符合诊断标准[4];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理解医务人员交代的事宜;患者均能操作智能手机(有微信),或家属能随时与患者沟通;患者自愿配合全程规范化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血性疾病,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对规范化标准治疗方案中的部分药物过敏者;接受了其他治疗方案者;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情况。
1.3 方法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肺结核治疗和临床护理。对照组在出院前给予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出院后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交代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营养,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第一,服务小组的成立:服务小组由护士长(要求主管护师职称及以上)、肺结核专职医生、专职护士(要求具有5 年以上护理经验)组成,且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成立后,所有人员均需接受统一的培训,要求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肺结核治疗和护理要点,达到专业要求。第二,出院建档:出院前详细记录患者的资料,内容包括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出院后的用药、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第三,延续护理计划:根据患者情况由服务小组共同制订个体化延续护理计划。第四,健康宣教:建立微信群,将所有患者拉入群,定期反复在微信群里发送肺结核相关资料(包括肺结核病因、症状、如何鉴别、如何就医、如何服药等)。服务小组成员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等形式给予肺结核知识的强化,反复巩固相关知识。第五,心理护理:因长期的疾病折磨,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担心疾病恶化或久治不愈。因此,服务小组成员要定期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向患者说明肺结核通过正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必要时可以讲述成功案例,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情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第六,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合理作息。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避免辛辣刺激类食物;运动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注意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睡眠。第七,个性化方案:针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要强化治疗基础疾病的重要性,戒烟戒酒。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严格筛查入选患者,同时确保服务小组内成员的专业性。随访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1.4.1 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5]。此量表共有36 个选项,8 个维度,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区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2 治疗依从性
对患者的服药情况、饮食、休息、运动等反馈情况进行评估,并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三种情况[6]。完全依从:能够按时用药,并配合服务小组定期复诊,戒烟戒酒,合理膳食、合理运动、睡眠及心态良好等达到95%以上;不完全依从:以上情况达到51%~94%;完全不依从:以上情况在50%及以下。
1.4.3 满意度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服务小组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4 疗效
以显效、有效和无效来评价患者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治疗后患者肺部病变情况无活动性现象,且呈空洞闭合状态,经痰涂片检查后显示阴性,持续时间超过3 个月;有效:患者肺部病灶的实际减少率<50%,空洞缩小50%或闭合,经痰涂片检查结果显示,其阴转时间超过3 个月;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且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半年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出院前,而对照组低于出院前,且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半年后观察组治疗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分
表2 半年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例(%)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居世界第二[7]。肺结核的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到中老年阶段的人群,有报道称肺结核发病年龄大多在15~59 岁[8]。由于肺结核有高度传染性,在社会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歧视。同时,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有较强的毅力,坚持规范用药,对患者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涂阳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主要传染源,对这类患者除了要规范性地给予治疗外,也要防止与他人接触,致使肺结核广泛传播。有研究报道[9],每一个未经控制的涂阳肺结核患者,每年可以导致15~20 个病例感染,在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群中,最高可达到5%的新发活动性结核病。由于肺结核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里按时规范服药,因此,服药依从性决定了抗结核治疗的成功与失败。延续性护理是院内护理的延伸,包括出院宣教、转诊、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的持续性护理。近几年国内运用较为广泛,且主要用于慢性疾病的院外护理,如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10]。肺结核属于传染性慢性病,延续护理运用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院外护理,其目的就是希望进一步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并按时按量服药,提高依从性[11]。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抵抗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延续护理,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给予合理疏导,防患于未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运用延续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指导、个性化干预等措施,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均较出院时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由于未实施延续护理,出院后依从性降低,可能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致使生活质量反而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