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1-01-03陈春明邓雪春陈红梅邓翠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小学语文

陈春明 邓雪春 陈红梅 邓翠华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细化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而言,要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保证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优秀、稳定且强大的心理素质是首要前提。基于此,本文立足生本教育,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时学生所形成的心理素质、道德素养已经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智育与德育,前者无可厚非,后者稍显不合时宜。教师要明白,德育是一个需要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教师要育,学生也要学,但是如果学生从心理上不认可、理解、接受德育,学生怎么可能会去学德育。因此,针对各方面稍显稚嫩、欠缺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偏重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德育,只有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了,德育才能事半功倍。而小学语文作为此阶段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理应进一步发挥其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理

宽容是健康心理的一种,对小学生乃至所有人而言,只有懂的宽容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护与爱戴,进而结交更多的朋友。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当一个学生有了一个新的文具之后,其他学生会出现集体“柠檬酸”的心理,经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嫉妒或者诋毁的心理是不对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不加以制止,还会阻碍学生的班级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養成攀比的心理。

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理。考虑到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比起教师的“大道理”,学生更容易从故事中内化道理,教师可以从历史典故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嫉妒的坏处与宽容的好处。《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草船借箭”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周瑜正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还意图陷害诸葛亮,才会落得一个气血攻心而死的下场;反观诸葛亮,对待敌人宽容大度,终成一代大儒。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会直观的认识到,只有待人宽容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仰。

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心理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有所不同,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班级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学生学习能力不如同学、动手操作能力较低的情况,面对这种差异,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免会产生自信心受挫、自尊被打击的感觉。对此,教师应科学运用语文教学,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明白这些差异不算什么,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如果自己不自爱,别人怎么可能爱自己,进而形成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

以一上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举例,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介绍、互相夸奖,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大胆介绍中提高自信心,在他人夸奖中强化自尊心,从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又如《玲玲的画》,在教授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只有自己足够努力,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因此,只要我们自己不气馁、不看轻自己,将来才会有所成就。从另一角度来说,只有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友好协作的心理

尽管三胎政策已经开放,但现在的小学生仍然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与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学生相比,此类学生缺乏同伴,群体生活的经验较少,人际交往能力偏弱,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孤僻甚至自私等不良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之间友好合作、互相协助,弥补学生家庭生活中缺少群体生活的缺陷,从而树立学生的合群意识,使学生养成友好协作的健康心理。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课堂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之类的机会,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出班刊、画海报等集体性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与看法,在一致目标指引下共同努力、一同发力。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并懂得互相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又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个花园在有伙伴和没伙伴时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分享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四、培养学生乐观坚强的心理

困难是人成长、发展道路上难免的“风景”,过去了,困难只是块垫脚石;拦住了,困难就是块拦路石。但是很多小学生并不知道这一道理,在面对困难或问题的时候,一些学生很容易会产生消极悲观甚至退缩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发展。对此,教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乐观坚强”这一元素,使学生成长为顽强坚毅的人,能够从容的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这篇现代诗时,教师不仅要在语言上为学生讲解其遣词造句的巧妙,还要在思想上让学生感受红军不怕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的顽强意志力,并结合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将这种心理品质进行内化。又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认识到鲁滨逊的的顽强意志力和创造力。慢慢的,学生再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小困难就不会轻易打退堂鼓,而是奋勇直上,不断努力,直至取得成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发掘语文教材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内容或素材,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并从内心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从而让学生养成自觉关注心理素质的意识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窦艳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 课外语文,2021(25):100-102.

[2]王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应用探析[J]. 小学生(中旬刊),2021(10):26.

[3]吴玲云. 让心灵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界,2021(38):77-78.

(作者单位:遂溪县遂城第十小学,广东   湛江   52430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小学语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