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3马星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摘要】阅读名著,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明确将名著阅读作为一项教学内容以及考查项目,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況探索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名著的阅读和学习。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课程的现状以及意义,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法的探究,以期能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进步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140-03

【本文著录格式】马星.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外语文,2021,20(34):140-142.

前言

初中阶段开展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将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进行充分的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感受到传统文学的力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好处非常多,但是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际落实和效果并没能达到预期,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将阅读教学纳入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也没有积极阅读的兴趣。这种情况的出现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和作出改变。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综合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开始阅读名著的人数比例不断上升,名著阅读的普及程度得到了提高,但是这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名著阅读的人数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初中生群体中,推荐名著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在对随机抽取的500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展的四大名著阅读情况调查中,阅读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人数仅在10%左右,《水浒传》阅读人数占5%~8%,最令人惊讶的是《红楼梦》阅读人数居然不足1%。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尚且如此,那么其他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又能好到哪里呢?不难发现,当前初中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没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情况,可以将目前初中生对名著阅读的情况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功利性阅读。初中名著阅读作为一门课程,学校必然会设置一系列针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教师也会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积极地引领和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我国自2004年开始,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学校针对名著阅读课程进行检测题目的设置,这些试题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名著、学习名著、提升自我文学素养,是帮助学生完成名著阅读课程学习的重要助力。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名著阅读测试题的积极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或者实现达标的目的,没有正确地按照要求去进行名著的学习,对著作只是浅尝辄止,机械地记忆名著中涉及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以此来应付测试,甚至有的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重点文章节选和典型例题的归纳,使得学生不需要认真阅读就可以通过测试,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名著的,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没有太多帮助。学习的目标本质就是错误的,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只是为了考试。教师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语文其他项目的教学时间,也将名著阅读教学时间缩短,走快捷应试之路,无法积极地引领学生正确学习。毫无疑问,这就是将名著阅读低俗化和功利化,将名著阅读完全变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时间长了,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去进行名著的阅读和学习,教师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这门课程最终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二类是消遣型阅读。阅读动机的出现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的内部状态,是阅读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机。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让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生可以接触到的文学作品种类齐全、丰富多彩,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相较于过去有很大的改变。一项针对初中生最喜爱的名著类型调查显示,在近2000人的调查人数中,喜爱小说这种文学类型的人数比例达到了90%,喜欢散文的比例达到40%,而喜欢诗歌的人数仅占16%左右。这样的调查结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目前的初中生群体在对名著的阅读中,大部分人是以名著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作为是否值得阅读的标准。因此,大部分初中生对名著的阅读大多是一种闲暇之余的消遣,更多的是在意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写作技巧等并没有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这就导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呈现出一种供学生娱乐和消遣的状态。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名著阅读的教学可以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爱上阅读,就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主动参与到名著阅读的学习和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名著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拓展思维,增强理解能力

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因为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文章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对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写作背景等进行解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涵,并通过自我思考来重新对文章展开探索。在经过多次的学习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品评能力必然有所提升,阅读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三)获得独特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

名著阅读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考,对作品中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课堂下通过更广泛的阅读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名著作品中作者的思想内涵,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

三、提升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水平的实践

(一)营造阅读氛围,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高压强制学生完成学习的方法虽然短时间内有效,但實际效果可能并不好,反而会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厌烦的情绪。与其不断加压,教师不如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先从心理上接受这门课程。这样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会大大降低学生抵触心理出现的概率,而且学生会更加投入、认真地进行学习。所以,营造阅读氛围,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将是一个教学核心。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摆脱对名著的恐惧心理,因为很多名著作品,无论是内容含量还是文体,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尤其是一些文言文内容占据大部分的名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非常吃力,难免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在前期推荐一些阅读难度较低、故事内容跌宕起伏、趣味性较强的名著让学生学习。例如,《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作品都是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来完成故事的叙述,这有利于让学生沉浸在名著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评述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或者诗歌,让学生逐步接受这门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名著阅读有了更大的兴趣并且逐步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喜欢上这门课程,从心理上接受并且认真去学习。

(二)结合实际,制订阅读计划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只是掌握了最简单的技能,无论是心智水平还是阅读能力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名著内容的思考和产生自己的见解,而且在阅读过程中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名著阅读只是流于形式,无法产生与作者的思想共鸣。这种情况无法避免,因为除学生因素,名著本身的篇幅也是较长的,而且很多思想和隐喻也比较晦涩难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就包含了众多的隐喻和形形色色的文化特征,初中生如果不深入研究,是很难读懂的。现实的学业让学生无法做到对名著的充分阅读和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

在制订阅读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初中名著阅读计划的制订,根据学生每个学期学习任务的具体情况,将推荐名著进行穿插安排。同时也要考虑到名著的难度和篇幅,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完成阅读计划的制订。然后将名著阅读计划放到班会等集体活动中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阅读计划,按照自己的基本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整,最后反馈给教师,确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这样教师在实际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就具备了一定的参考基础,随后严格按照每个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落实和监督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了。

(三)因人而异,授之以渔

目前一些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教学目标,采用了片面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只是对名著内容进行概括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忽略了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和文学鉴赏技能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下或者未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对名著的阅读和思考,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通过在书中标记和记录自己的想法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强调读书方法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将名著中的优秀段落和重点反映作者感情的中心句进行勾画和摘抄,丰富学生的思想,通过这种不断积累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为写作和语文学习积累素材。最后是强调读书心得的重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或者分享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在完成一本名著的阅读后,学生必然有自己的感受,通过仔细回想和思考,学生要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道理和见解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读完一本名著才会将其中的内容记忆得更加深刻,才会对自己有所启发。

这些阅读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变目前初中生功利型阅读和消遣型阅读的现状,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阅读名著,在阅读中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四)选择合适方法,检测阅读成果

开展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也需要有一定的外部平台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学习,因此,阅读成果的检测无疑是一个好方法。检测的方式并非只有传统的考试,教师需要制订一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检测方式,让学生敢于检测、乐于检测。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名著之后进行阅读记录的填报、阅读心得和感受的分享等,定期举行主题班会或者读书会对学生填写的阅读记录进行评比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恐惧或者通过只看重点的方式来应付测试,也可以举办一系列名著阅读竞赛来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测。例如,舞台剧比赛、名著常识比赛等,这些都是推动学生主动阅读名著、学习名著的有效方式。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培养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开展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和消遣性,无法实现预计的效果,这门课程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中学语文教师改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制订合理的阅读规划,传授阅读技巧,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并喜爱名著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路廷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

[2]苑学冬.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5).

[3]黄文琴.碎片化学习语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8).

[4]沈晓丽.激活名著阅读润泽学生心灵——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

[5]林竹英.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

[6]倪云鹏.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

[7]李鑫.整本书阅读理念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引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5).

作者简介:马星,女,1984年生,江苏溧阳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写作。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名著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文学素养的内涵与古诗积累的意义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