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

2021-01-03罗静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摘要】小学作文在小学生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将作文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依靠课本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将课外阅读与课堂作文教学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077-03

【本文著录格式】罗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21,20(34):77-79.

作文在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兴趣、爱好最为浓厚的时期,在这一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与写作向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習惯,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适当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小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文字的魅力。阅读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的途径和方式,适当地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也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而是生动的、多样化的。课堂内容的丰富也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了写作素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日常积累。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特别是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小学写作教学又常常是围绕阅读内容开展的,如果之前的阅读教学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后续的作文教学就更加难以开展。因此适当地拓展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拓展课外阅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指定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阅读,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符合现阶段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不再将阅读和写作视为学习任务,而是一个有趣的课堂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的应用

(一)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创作思维

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练习为“猜猜他是谁”,如果只从三年级小学生课本阅读积累量出发,就会导致学生写作内容单一,且都是从人物角度出发进行创作,最终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在写作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拓展,将“他”扩大范围,告诉学生不仅仅包含人的“他”也包括物的“它”,同时分享给学生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描写、动物描写、事物描写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思维,打开想象的空间,在积累自身阅读量的同时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才不会是单一的、枯燥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也能进一步地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通过实际案例、实际演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再如在“我来编童话”的习作设计中,教师根据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借助词语展开想象,完整地写一个童话故事。但是,一些学生由于日常阅读积累不足,缺乏想象,难以有效把握创作思路。针对此,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给出的《去年的树》《在牛肚子里旅行》等童话故事,又为学生提供了课外读物,如《一只蛤蟆叫太阳》《美人树》等。其中《美人树》语言生动、情节动人,教师组织学生共同阅读。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线条和简单的文字,梳理基本情节,厘清人物关系,将整个故事框架梳理出来。接下来,教师根据情节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的话,你是支持土豆的做法,还是赞成朋友们的说法?这一极富思维含量的问题,带动了学生对整个故事的深度阅读,点燃了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彼此交换观点,进行思维碰撞,形成了对故事更深的体会。最后,根据故事中出人意料的情节点,教师将表达的机会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对结局大胆解构与质疑,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故事结果进行想象和猜测。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去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促使学生编创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二)将课外阅读与情境教学相结合

小学虽然是学生好奇心最为强烈的阶段,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接触的外界事物较少,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会受到思维方式的束缚,同时只凭借课堂教学内容,会使得作文教学过于生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情境教学逐渐应用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仅基于课本内阅读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也可以根据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例如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神奇的探险之旅》,本次写作练习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脑洞大开,尽可能发挥和描绘所见到的、经历过的或者想象中的场景。但是因为学生的个人经历有限,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因此教师应当基于课本,围绕写作目标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扩展至课外儿童读物、科技类的短篇小说等,同时让学生选取其中的片段找寻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环境或者类似的场景,并用所学的内容,将这一“探险”过程记录下来,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好奇心,也能够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具有真情实感,从而更具有吸引力。

再如在“写读后感”的习作教学中,教材中给出了四大古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对拓展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基于此,教师从《水浒传》中选择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一经典情节,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表达阅读感受。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默读,让学生通读原著中的这段情节,通过文字感受人物形象。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将文字具象化,进一步体会鲁智深的形象,巩固文字阅读体会。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按照一定的要求理清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表达出来。为确保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写作思路,即首先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然后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接下来围绕感受,详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将重点放在人物分析上;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结合社会现象来谈读书以后的深刻感悟,表达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最后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来强调总结感受。这样的教学指导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利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读写结合,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准确地表达出来,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三)指导学生掌握读写结合方法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语言积累、素材、文本形式以及写作方法等内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并掌握以读促写的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读写结合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设计以下策略。

第一,丰富课外阅读积累,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实现迁移。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是为写作提供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突破课内阅读的局限,并在文学作品中发现更多的优美的词、句、段落、篇章,这样在阅读积累中,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词汇运用、局势构建还有谋篇布局的方法。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或主题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相关内容或主题的写作。例如在“形形色色的人”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并从《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中品味人物,体会人物描写的细节,并通过阅读积累支持写作表达。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让学生将阅读体会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指导学生模仿文本,启发学生写作思路。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获得很多可借鉴的文本形式和写作方法,并在模仿中逐渐领会文本的写作方法及规律。基于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先读懂再仿写,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该把握文本形式和写作方法的要素,了解作者塑造文学形象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及时点拨、示范,然后为学生设计仿写任务,培养学生的模仿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模仿中自主创作,在仿写中如果只是“作者怎样写我就怎样写”,并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达,只有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妙处,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基于此,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应指导其将阅读经验拓展到自己的生活,以及学生身边的人、生活之中,真正让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和运用。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分享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于其他学习内容,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日常的点滴积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课外阅读的内容,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方向指引,例如不定期向学生推荐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加有的放矢,同时,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分享,这样就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另外,课堂分享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过程,通过课堂分享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文字创作之前在脑海中首先进行构思,帮助学生养成先构思,后写作的习惯。例如在五年级下学期“那一刻,我长大了”的练习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次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图书或者文章的推荐,不限定读书范围,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借助小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语言表达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作文创作,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写作灵感,获取更多不同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师生共读活动,为学生推荐好书,与学生共同探讨故事情节,体会生动的人物,以达到整本书阅读的目的。例如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以《我的儿子皮卡——尖叫》一书为载体,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了小男孩皮卡的成长故事,透过小男孩皮卡清纯目光来观察这个世界,表达出男孩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和迷茫,同时,随着男孩身体的、心理的乃至精神的成长,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在阅读分享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猜读、想象等读书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同时针对高年级的学段特征,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了理清人物关系、关注故事情节等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接下来在拓展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整本书的阅读规划,并且归纳了一些选择课外书的方法,让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阅读中学会有选择、有计划地阅读。最后,教师结合“写读后感”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制定写作计划,将写作融入到整本书阅读过程之中。这样的课外阅读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名作,促使学生运用更多的阅读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随文写作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作文和阅读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閱读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应当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真正发挥阅读在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展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语文作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司辉通.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2021(18).

[2]马凤艳.试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

[3]衷建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措施[J].读写算,2021(17).

作者简介:罗静,女,1979 年生,河北廊坊人,本科,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所获荣誉:廊坊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家长学校教师、广阳区骨干教师、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团务工作者等。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