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探究模式
2021-01-03韩文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完善和改革,以此体现出教育的先进性。这就使传统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传统的语文诵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需要进行积极的创新优化和改革,以此提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观念与现代化教学指导,对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模式展开探究,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效率和质量贡献微不足道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110-03
【本文著录格式】韩文峰.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探究模式[J].课外语文,2021,20(34):110-112.
以往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与背诵,技巧性特征较为明显,缺乏对学生素养与情感发展的培育。因此教师应当针对这一问题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诵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诵读的学习能力,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活动中,提升小学语文诵读技巧,掌握小學语文诵读方法,同时丰富小学语文诵读情感,为学生的语文诵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诵读教学深度有限
从相关教学调研结果来看,在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下,大部分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更加侧重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诵读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不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同时,诵读教学过程中难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仅是被动地跟随教师思路进行知识学习,课堂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有限,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此外,教师为提升教学进度一般会很快地进行课文讲解,教学速度相对较快,但由于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知识接受和吸收效率较低,诵读学习也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通过朗读真正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也体会不出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真实情感,因此,语文诵读的目的很难达到,诵读的深度有待提升。另外,由于教学速度的加快,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也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语文诵读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诵读主动性较差
小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诵读能力,但仍未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传统的语文诵读教学方式是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会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语文时产生懈怠的心理。当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诵读时,很多学生看起来是在诵读,而实际上思维早已放空,滥竽充数,注意力并未在阅读课文上,只是为读文章而读文章,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并且,由于学生对诵读学习缺乏兴趣,在自由诵读过程中仅是能够粗略地了解课文内容,不仅自身对课文知识的深度理解较差,也会对教师的后续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三)学生阅读量不足
由于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是小学生的天性,相对来说,学生很难长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语文诵读的技巧,比较缺乏对诵读学习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因此,在基础阅读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诵读技巧。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不难看出,由于学生阅读量下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自身阅读量不足和阅读素养较低的问题,使得教学知识的拓展无法有效地进行,从而也严重降低了诵读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原则
(一) 层次化原则
在共同教育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诵读教学需要注重多角度深层次诵读,学生可以在语文诵读中从全方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同时在师生的互动学习探究下使得全体学生在诵读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且提高学生语文诵读的能力,这些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经典诵读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充实自身涵养,根据学生的层次性选择多元化诵读教学方法,如班级内创设诵读角、课堂中营造经典诵读氛围或是开展诵读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诵读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诵读的兴趣。
(二) 积极鼓励原则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涵盖了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批评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来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激励机制。如当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语文诵读,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一朵小红花,当学生拥有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可以兑换更高级别的红星,这种持续性的激励方式需要贯穿于语文诵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当完成单元语文诵读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诵读明星”的评比活动,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和自我肯定中感知诵读学习的快乐,在诵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丰富自身文学素养,并且更好地加强语文诵读的技能,掌握语文诵读的方法。
(三)锻炼口语原则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诵读教学整体涵盖了默读、朗读、角色对话等多种分支,这些分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可以熟练流利地诵读文章,加深对诵读文章的理解,为诵读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在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反复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通过大声诵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增强学生诵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促进学生的诵读语感的发育,使学生可以在充满节奏与韵律的诵读环境下学习,深化自身的理解能力。
三、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培养学生诵读习惯
无论是语文教材中的诵读内容还是经典诵读中的知识拓展,都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诵读教学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展现出多元化的语文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然后掌握科学的诵读技巧,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诵读意识。
以经典诵读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道德经》教学时可以着重为学生讲解诵读节奏,明确容易混淆的内容,如在“道可道,非常道”的阅读中很多学生会利用既有三字停顿的方式进行阅读,但由于古今异义,在字面意思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教师可以进行范读,通过“道/可道,非/常道”这样正确示范让学生理解诵读节奏,然后为学生讲解这句话的含义“事物的真理内涵如果可以言说,那么将不会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在范读和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诵读材料的内涵,从而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学生通过练习,充分交流讨论,不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技巧性,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创设诵读情境
小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自制力相对较差,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语文诵读教学时更要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创设丰富的诵读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诵读转变为主动诵读,能够自主地学习语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教学活动中。以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节气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节日主题,如清明节,结合节日习俗营造诵读情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关于清明节的诗词作品,以白居易的《清明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契合诗文主题的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学生在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氛围下实现诵读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开展丰富的诵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诵读情境,如举办“诵读小能手”主题诗歌朗诵比赛,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竞赛机制下会踊跃地参与其中,在比赛开始前会在家中利用网络或是书籍收集整理相关的诵读材料,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诵读知识积累,也培养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丰富诵读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在当下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阶段的整体效果,还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诵读教学也应当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将学生的诵读转变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经典阅读作品,原因在于小学教材中的诵读内容较为有限,需要教师有效地积累诵读资源,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延展。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台和国家教育部合作,推出了“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网络诵读平台,已经成为国内最高水准的网络诵读资源库,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对诵读资源库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科学地进行语文诵读教学,让学生吸收更多的诵读养分,并且能够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培养语文诵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华诗词大会》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综艺节目,让学生在观看节目过程中丰富传统文化认知,奠定诵读学习基础,激发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热爱。
(四)尊重学生差异落实反复诵读
教育发展创新中也为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可以利用激励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语文诵读教学活动。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诵读表演,对其表演进行评价,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兴趣为学生推荐诵读作品,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水平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在诵读教学中有所收获。
对诵读教学来说,既要拓展相应的文化内容,也要重视学生的阅读频次。文化内容的拓展可以让学生在诵读教学中接受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拓展学生的诵读视野;阅读频次的提升则是能够加深学生对诵读篇章的印象,进而更好地理解其中主旨与内涵。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单次诵读并不能很好地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而是需要反复多次地诵读以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以此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发育。以低段小学生课外读物诵读教学为例,《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诵读素材朗朗上口,这类课外读物不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可以有效地理解国学经典内涵,端正自身的学习和认知态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晨读中进行诵读,当学生诵读结束后可以进行交流分享、讨论揣摩,强化学生的诵读感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认识,以此促进诵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五)组织多样化诵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并且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静下心来,积极地参与诵读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特征组织多样化诵读活动,增强学生的诵读学习体验感。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与现代白话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作者会运用寓情于景等方式进行隐性情感寄托,学生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诵读教学活动,根据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设定诵读主题,让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关于中秋主题的古诗词,如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白居易的《中秋月》等,使学生对收集的诗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随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探讨互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古诗文诵读素材,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刻地意识到,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知识认知学习的基础,既要在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也要注重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在诵读过程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内容,增強学生的学习技能。教师也要重视诵读教学的多元化开展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萨日娜.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2017(97).
[2]李伟. 论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 才智,2019(24).
[3]张丽.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新作文:教研,2020(4).
作者简介:韩文峰,1969年生,江苏泗洪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生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