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建构本色语文课堂
2021-01-03张丹丹
摘要:“返璞归真”是现代人特有的回归情结,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语文学科已成为人们回归路上的心灵慰藉。高中语文教学不能盲目追求浮华热闹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返璞归真,倡导真知、真教、真学。通过创设情境、融情入文;对话文本,体会悸动;读写结合,提升素养;融入生活实际,开拓学生视野等方式,为学生建构真正本色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返璞归真;本色课堂
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执教,课堂的确热闹了,但过分热闹并未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尤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不能盲目追求浮华热闹的教学模式,而应反思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对此,教师应返璞归真,将课堂的铅华洗净,为学生带来真正本色的语文课堂。
一、创设情境,融情入文
阅读教学,从其实质而言,是学生和文本以及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由于个性不同、理解水平各异,其阅读体验、感悟以及最终的收获必然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统一的阅读目标,而应运用客观的条件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学识,对文本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畅游,汲取所需营养。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以更轻松、更自在地状态进行阅读,从而实现本色教学的目的。例如,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诗时,笔者在课上示范朗诵了这首诗,并将同名的古筝曲作为配乐,让学生闭目凝神,认真聆听,想象这首诗歌呈现的画面,让学生自主构想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笔者范读以后,学生齐读,在诵读中再次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宇宙人生的哲理以及“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伴随着诵读和想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犹如置身在春江之畔,看到明月清辉,雍穆的花林,不知今夕何夕,情绪随着诵读和脑海中的画面不断起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氛围,诗歌中的画面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仿佛穿越今古,令学生有机会洞见大唐气象,而诗人对宇宙的叩问也如梵铃般响彻在学生耳畔,有助于学生把握整首诗表达的情感以及哲思。
本色的语文课堂首先需要让学生入情入境。为了将文字化身情境,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营造氛围。案例中教师通过诗情画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让学生通过文字产生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二、对话文本,体会悸动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读懂课文,而是让学生对文本达到融会贯通。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层次,并融会贯通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显然,让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融会贯通,对文章的思考与揣摩的同时感受每一个文字的悸动,体现着执教者的素养。为了构建真正本色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对话空间,让学生跟随着文字呼吸、畅游。例如,执教《祝福》这篇小说,在梳理故事情节以后,笔者向学生提出探究话题:“有人认为鲁迅创作的小说人物都有一定的病态倾向,祥林嫂也不例外,你是如何理解她的病态的?请围绕上述4件事进行探讨。”在探究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何为“病态”,即人的劣根性、人性丑恶的一面。在明确这一点后,学生可与小组成员自选角度以及情节展开探讨。如针对祥林嫂的“逃家”行为,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祥林嫂要逃家?她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再次细读文本,发现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并没有享福,仍然需要“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这些活计全部都是祥林嫂一人承担。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祥林嫂没有丝毫不适,没有丝毫痛苦,反而是“口角边有了笑影”“脸上白胖”。由此可见,祥林嫂对别人加诸在自身的“奴才”标签并没有丝毫反感,而她也乐于扮演一个奴性角色,即便当牛做马也无怨无悔。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明白了祥林嫂在婆家的那些遭遇,那是连当牛做马都没有资格的,如此学生真正理解了祥林嫂的“逃家”行为。
想要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与文字展开深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才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深刻体会文本字里行间的悸动。
三、读写结合,提升素养
语文课堂的本色简单来说即是“读”和“写”。“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却呈现割裂状态,在写作课上不涉及阅读,在阅读课上不谈写作,而这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读写分离,从而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为了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真课堂,教师不妨回归初心,将读写有机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重拾读写的快乐。例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首先播放同名歌曲为学生营造一种优雅清新的氛围,接着和学生共同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完成这个环节后,再引导学生和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作者在不同情绪下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将文章中表现作者情绪的语句提炼出来。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学生从原文中挑出了不少语句,并进一步分析作者运用的动词、叠音词以及修辞手法等写作亮点,同时对课文脉络展开梳理,明确作者的创作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了更加深刻而清醒的认知。此时,笔者展开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刚才挑出的精彩语句进行仿写,并将此类写作技巧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借此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样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融会贯通的掌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色教学。
四、融入生活实际,开拓学生視野
生活不仅是知识的源头,同样是知识运用的场所。尤其对于教育教学领域而言,不论处于任何时候,都应紧随时代脚步,做到与时俱进。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不容小觑,如果教师无法与社会接轨,不能根据当下的先进理念优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其教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困囿在课堂中,而是应该适当融入社会案例或者新闻,鼓励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思考文本,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形成大语文观。例如,执教《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时,笔者围绕“工匠精神”和学生展开深入探讨,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求新求快,为什么还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当下社会有何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工匠精神”的真实社会案例。比如,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李万君,他用整整30年时间晋升为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焊接大师、首席操作师;《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钟表修复师王津,40年如一日和钟表“打交道”,在精密的机械零件中探索精准之路。通过这些真实的素材,学生发现“工匠精神”原来就在身边,它并不曲高和寡,它需要的是一个愿意几十年如一日守望初心,做着一件简单事的人。当这件“简单事”被日复一日地重复,所谓的“简单事”也将变得不再简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而是应当向课外延伸拓展,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思考文本,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学到“活”的语文。
综上所述,构建真正本色的语文课堂,教师一定要回归初心,让语文课堂静下来、慢下来,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拥有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空间,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聂晓宇.返璞归真 本色阅读[J].语文天地,2016(31).
[2]李荣标.语言活动:语文课堂的本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9).
作者简介:张丹丹(1986— ),女,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