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瑟和鸣 和谐共生

2021-01-03张家莉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有效策略初中语文

摘要:“读写结合”就是在学生“读”中加入“写”的因素,在学生“写”中成就“读”。面对当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中存在的“一写了之”“为写而写”“任性写作”“读写不融”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希望在语文教学中使“读”与“写 ”能够有效结合,进一步促使语文教学达到琴瑟和鸣、和谐共生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

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写”犹如根和叶,它们共同作用于语文学习这个“生命体”。读是写的基础与根本,写是读的延伸与拓展,读与写互相促进、相互成就、相互融合。因此,读和写必须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思考、不断探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语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关注“读写结合”。调研中发现“读写结合”有时并不紧密,常常出现以下问题:1.“一写了之”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文教学中“写”已经流于形式,已然成为文本阅读教学环节的附属品,阅读后教师一般会留作业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但之后再无后续,更谈不上任何有效阅读与习作指导跟进。2.孤立阅读活动,“为写而写”。有些语文阅读教学课的教师学一篇文章就要求学生写一篇类似习作,单一的学习方式消耗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3.“随笔”过于随意。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放任学生写作,美其名曰放飞学生思路、解放思想,但其疏于引导,学生写什么、文章长短、质量怎样较少过问,不能有的放矢,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4.“写”不融于“读”,孤掌难鸣。有的教师把“读”与“写”分成两个独立的个体,泾渭分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分析能力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初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学生的“读”与“写”要紧密结合,彼此发挥作用才能和谐共生。“读”中要安排“写”,就要给足时间引导学生感悟阅读所得,把所思融入习作,学生写出的感悟教师要适当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

(一)以读促写

首先,每单元作文课可以结合本单元所讲篇目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写作。比如,执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飞天”凌空》时,笔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渲染跳水前及跳水后的氛围描写的,又是如何抓住吕伟跳水细节分步骤叙述跳水过程的。学生可就这个片段的特写镜头进行仿写。有了一定的抓手,反复打磨环境与细节的刻画,读得进去,写得出来,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促进写作能力的成长,既学“写”了环境烘托,又尝试了细节描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引领学生理清文章中常见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学为己用,融合到自己的写作训练中。阅读时要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针对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說明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引导学生不断揣摩、借鉴教材中的不同文本。让学生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突出特点,掌握写作不同文体的要领,写作过程中向经典佳作学习,以“读”为基础,“写”出“读”之所得,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再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坚持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为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品读文学作品时可以边读边圈点勾画,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若能很好地坚持,学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素材,动手写作也会得心应手了。

以读促写,要把重心放在“读”上。要在读中找到写作方法、找到支点,在读中鉴赏文字评析语段,在读中深层感悟,在读中交流成长。理解文本、读透文本、评价文本达到有料可写、有感而发。

以读促写,要求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充分备课,根据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找好切入“点”,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读写结合。

(二)以写带读

首先,要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用“写”的铺垫促进“读”的提升。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思路、有灵魂的,写作时要指导学生明确中心、合理构思、层次清晰、抒发真情实感。要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经典佳作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抒情技巧,理解阅读文本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等,进而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提升,“以写带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层次。

其次,用写来加强读的效果。学生阅读大多浅尝辄止,多从喜好出发,怎样激发学生的深层阅读,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理解文章呢?“写”就是最好的形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一个“角度”切入写作,可以练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写作,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作,运用多种技巧写作,突出内容情节,明确文章主旨,写出独特感悟。把“读”和“写”相融合,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本真。

(三)读写共生

“读”与“写”共融、共生、共长,才能达到琴瑟和鸣。首先,在课堂上读写相结合,生出新的学习资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把“读”看成是输入,那“写”就是一种输出,有进有出相互结合拓展了阅读的空间,拓宽了写作的疆域,二者相融达到“读写共生”。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以读悟写。悟是桥梁,是纽带。笔者曾经执教初一年级,第一次上作文课,题目是“故乡之思”,这题容易写,但写出独特之处也有一定难度。20分钟之后,多数学生静坐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笔者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鼓励学生借助“读”来寻求“写”的源头。文章不厌百回读,陪同学生阅读教材中《故乡》《想北平》《故都的秋》等文章,在作者故乡美景中赏析徜徉,与作者的思乡之情产生共鸣,最终学生有了写作的方向,写出各自家乡的特色,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这正是“读写共生”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三,教学中要灵活对待“读”与“写”。“读写结合”二者相融要根据文本的教学需要合理安排。“读”为“写”做准备,“写”又在“读”的基础上升华了文本,积极阅读积累,感悟文本精彩片段,感悟作者的真知灼见,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将缜密的阅读思维融入到写作实践中去、借助阅读的“悟”深入浅出地融入“写”的内容,长期的习作实践才能提升写作的实效。

三、初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

“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非常敏感,个性张扬。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加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阅读文本、拓展写作时要有耐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写作时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的重中之重,“读写结合”可以引领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积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技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也能真正达到琴瑟和鸣、和谐共生的效果。

作者简介:张家莉(1979— ),女,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朐山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有效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