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词“柔”与“刚”的艺术特色

2021-01-03张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南渡词作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能够出现李清照这样优秀的女词人更显得难能可贵。李清照作为一个全才,其最突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她的词上。李清照将词从小家中解放出来,赋予词新的品格,并与柳永一起,推动宋词婉约派的发展,所以她的词首先具有柔美婉约的品格。另外,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国家背景,李清照的人生遭遇也非常的丰富,尤其是在国破家亡以及遭受各种欺骗以后,她的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将不幸的个人遭遇与国家的命运进行勾连,词的风格也由婉约柔美开始慢慢转向厚重和刚强,带来不一样的美学意蕴和艺术特色。

一、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词作风格变化

第一个阶段(早期作品):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宋的文学家,母亲也是大家闺秀,生活条件优渥且父母思想开明。在如此良好的家庭文学环境氛围之下,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多描写其悠闲的生活,以描写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与少女情怀为主。此阶段的代表作品尤以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最为典型。这首小令不过寥寥三十三字,似是随情意动却又惜墨如金,展现出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使得作者“常记”;“沉醉不知归路”写出了作者对美好景色与美好时光的沉醉、兴奋、欢愉之情;归去途中又“误入藕花深处”探寻到了别有洞天的荷塘风景;尾句连用两个“争渡”,既表现出了作者找不到归途的着急的心情,又引出“惊起一滩鸥鹭”天真纯洁的少年趣味。

第二个阶段(南渡之前):李清照自18岁与丈夫赵明诚结婚之后,二人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夫妻二人虽然物质生活不够优越但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夫妻二人志趣相投,有着诗词、金石、读书等共同的高雅爱好。虽然丈夫赵明诚因为求学和任职原因经常离家外出公干,造成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的遗憾,但李清照的婚姻生活还是较为和谐,幸福美满。此阶段的代表作品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代表,这首词是赵明诚离家在外奔波时李清照思念丈夫所作,抒发作者对爱人无可排遣的思念之情。深秋之际作者一个人登上小舟,深切盼望着丈夫“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信件,这相思着实是“无计可消除”,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三个阶段(南渡之后):靖康之耻之后,北宋开始由盛转衰,李清照被迫南渡躲避祸乱。丈夫赵明诚也在南渡后不长时间病逝,在李清照的晚年又经历了北宋灭亡。国破家亡,一路流离失所的词人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国家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使得词人李清照的词风不再像之前那样平静幸福,其词风开始向家国情怀、反映现实生活转变。这一阶段对故国、故乡、家庭、家人的情怀和思念成为其词作的主要内容。李清照这一阶段的词作即具有悲伤、哀婉、凄苦的情绪,也包含着家国情怀、深沉忧愤。其传世名作《声声慢》《武陵春》《永遇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艺术水平和思想意义比之前两个时期都要深刻。

二、李清照词的“柔美”——婉约之意

李清照创立的“易安体”独树一帜,开宋朝“婉约”之风。在词作理念上,李清照认为词注重音韵协律,反对以作诗的方法写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写作理念。李清照词的婉约之意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与意境营造两个方面。

(一)语言运用

在语言运用方面,李清照词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往往“以小见大”“以小见情”的语言运用是其词作里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最大的部分。第一,李清照词善于运用叠字、重字和重句,塑造独特的音韵声律。比如在词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中作者连用七组叠字,达到自有叠字手法以来的最高水平。着七组叠字未见一个愁字,却处处见愁绪,将词人的悲愁与无奈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用重复的“上”字加强的情感的表达,同时“上”字的重音也加强了词句的节奏和音韵。第二,李清照词善于提炼生活中的口语,这种经过提炼后的口语虽然辞藻不够华丽,但清新自然、朴实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孤雁儿·藤床纸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经过提炼加工后的口语使人读来生动形象,生活气息跃然纸上。第三,李清照词用典精巧,善于将为人熟知的典故不露痕迹加入自己的词句中。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中“锦书”的用典不生硬、不照搬,读者非常自然就能知道这“锦书”是作者在盼望着丈夫的信件和消息。第四,李清照词常常善于铸造新的词句,这些新的词句往往能够做到新奇巧妙又生动自然。比如《如梦令·昨夜雨疏》中的“绿肥红瘦”以绿代替叶,以肥形容叶子的茂盛,以红代替花,以瘦形容花的枯萎凋零,四个字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工笔花鸟画卷。

(二)意境营造

李清照词在意境营造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融心境,将情、景、心境三者有机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强烈的表达其思想情感的作用,其词作中无一意境不有情。比如《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全词中并无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而是通过淡酒、黄花、梧桐和细雨营造出了雨中的情境和意境,将作者的愁苦心境与景物合二为一,寓情于景,寓心境于景。

三、李清照词的“刚强”——豪迈豁达与家国情怀

在李清照词作的第三个阶段(南渡以后),因为国家破灭、背景离乡、丈夫亡故,李清照这一阶段的词作即具有悲伤、哀婉、凄苦的情绪,也包含着家国情怀、深沉忧愤,即有婉约词派典型的艺术特征,又表现出宽广豁达的胸襟。文学评论家沈植曾言“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词的“刚强”的豪迈豁达与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其作品的词境、意向之中。

李清照词词境和意象方面的“刚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李清照除了闺阁作品之外,还又大量的自然风光、家国情怀、故乡之愁、时事感悟等方面的作品。比如《菩萨满》“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故乡的情愫是一种厚重的情感展现,是一种区别于“柔”的“重”。第二,李清照词中最常见的典型意向“酒”“梅花”“菊花”等,展现了词人的高雅情怀,这种高雅的情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往往是男性的精神追求,但在李清照身上也体现出来,因此具有一种“士大夫”的情怀体现,也是一种“刚性”的彰显。第三,李清照词的审美语境开阔豁达,尤其是南渡以后其作品多已摆脱了闺中词作的内容。比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一词中,上片还是晚秋的萧索中作者借酒消愁的苦闷,下片却画风一转“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不如珍惜这东篱下的秋菊,这种自我的排解正是李清照豁达宽广胸怀的最佳体现。当然,更重要的是南归以后,对于家国情怀大过了自我的私人感受,呈现出新的精神境界。

除了宋词,李清照在诗、书、画、金石、文学评论等方面的造诣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的词作具有非常鲜明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区别与李煜、晏殊、秦观、柳永等婉约派词人,其“易安体”词作可谓自成一派。并且在李清照不同的人生阶段,其词作的风格也具有明显的变化。在李清照不同的人生阶段,其词作的风格也具有明显的变化,整体上属于婉约派“柔美”的风格,但也有大量的词作(尤其是南渡以后)展现出其家国情怀、胸怀宽广、豁达豪迈的“刚强”,这种“柔”与“刚”的结合催生出李清照词的独特美学价值和艺术追求,成为宋词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奇观。

参考文獻:

[1]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J].文学研究1957年第3期.

[2]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3]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

[4]沈曾植.菌阁琐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8.

张瑜,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思源实验学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南渡词作李清照
溧阳市南渡镇推进“联防联治联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