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2021-01-03周远琳
周远琳
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表现,属于危急重症,患病率较高。慢性心衰患者有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降低等体征,新陈代谢提供能量无法满足正常需求,常伴有体循环与肺循环被动充血病理状态,患者致死风险较高,需积极治疗[1]。既往治疗中多采取常规强心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但是并未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生存质量,需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其中,前列地尔是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与红细胞聚集性的价值,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衰患者总外周阻力、改善心功能。步长脑心通胶囊有降低血浆粘度、还原粘度、血小板粘附以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2]。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预后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基于此,本文以本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为例,进行不同用药方案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诊断标准;②心功能Ⅱ~Ⅳ级;③前列地尔等治疗药物患者无禁忌;④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退出治疗患者。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5 例;年龄50~78 岁,平均年龄(67.5±5.9)岁。观察组中男32 例,女23 例;年龄53~78 岁,平均年龄(68.0±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强心利尿药、ACEI 类药物以及吸氧、休息、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步长脑心通治疗。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 混匀缓慢静脉滴注,1 次/d,连续用药2 周;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4 粒/次,1 次/d,连续用药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功能指标(NT-proBNP、LVEDd、LVST、LVPWT、EF、FS)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慢性心衰患者的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改善>2 级;有效:治疗后慢性心衰患者的NYHA 分级改善1 级;无效:治疗后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基本无变化[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50/55),其中,显效患者15 例,有效患者35 例,无效患者5 例;2 例患者发生轻度静脉炎,调整输液速度后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2/5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33/55),其中,显效患者8 例,有效患者25 例,无效患者22 例;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56,P=0.0002<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 为(6415.8±3550.5)ng/L、LVEDd为(64.5±4.5)mm、LVST 为(56.5±6.8)mm、LVPWT 为(10.6±3.5)mm、EF 为(38.5±7.0)%、FS 为(30.5±3.6)%,治 疗 后NT-proBNP 为(2345.0±1655.0)ng/L、LVEDd为(48.5±5.0)mm、LVST 为(47.5±5.0)mm、LVPWT 为(7.4±2.6)mm、EF 为(48.5±6.3)%、FS 为(36.6±4.0)%。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为(6413.8±3350.8)ng/L、LVEDd 为(63.8±4.6)mm、LVST 为(56.8±7.0)mm、LVPWT 为(10.8±3.6)mm、EF 为(38.5±7.2)%、FS为(30.3±3.5)%,治 疗 后NT-proBNP 为(3218.0±1655.5)ng/L、LVEDd 为(60.3±5.3)mm、LVST 为(52.5±5.5)mm、LVPWT 为(9.5±3.0)mm、EF 为(42.5±6.6)%、FS 为(33.3±3.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LVEDd、LVST、LVPWT、EF、FS水平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LVEDd、LVST、LVPWT、EF、FS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58、12.0104、4.9887、3.9230、4.8769、4.6045,P=0.0067、0.0000、0.0000、0.0002、0.0000、0.0000<0.05)。
3 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导致慢性心衰患病率呈递增趋势。慢性心衰是心肌病变导致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损坏疾病,需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性。NT-proBNP 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的心源性神经激素,心衰情况下刺激NT-proBNP 分泌代偿性增加,是检测心衰的重要预测因子。既往治疗中,常规抗心衰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短期临床效果尚可,远期病情反复情况明显,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威胁,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生活质量,需在抗心衰治疗基础上优化治疗方案。步长脑心通胶囊用于慢性心衰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浆粘度、还原粘度、血小板粘附,能抑制血栓形成,加强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4]。前列地尔是内源性物质,可以降低肺动脉压,用于慢性心衰治疗中可以抑制血栓与血栓素A2合成,预防血管痉挛、舒张气管,减轻右心房阻力,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肌内皮功能以及心肌供血[5]。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在协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且用药治疗安全性获得保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6]。曾凡海[7]研究指出,常规药物治疗心衰的同时配合步长脑心通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性高,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0.91%(50/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3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56,P=0.0002<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LVEDd、LVST、LVPWT、EF、F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2345.0±1655.0)ng/L、LVEDd(48.5±5.0)mm、LVST(47.5±5.0)mm、LVPWT(7.4±2.6)mm、EF(48.5±6.3)%、FS(36.6±4.0)%均优于对照组的(3218.0±1655.5)ng/L、(60.3±5.3)mm、(52.5±5.5)mm、(9.5±3.0)mm、(42.5±6.6)%、(33.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58、12.0104、4.9887、3.9230、4.8769、4.6045,P=0.0067、0.0000、0.0000、0.0002、0.0000、0.0000<0.05)。本 文结果与曾凡海等[8]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常规抗心衰辅助步长脑心通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在保障患者安全性的基础上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