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型HPV 型别和分布特点及对LEEP 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1-03郑景孟庄慧杰戴泽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危型鳞状感染率

郑景孟 庄慧杰 戴泽果

高危型HPV 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吴筱花等[1]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人群中的高危型HPV 感染率为14.66%,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高危型HPV 感染率为100%,因而对高危型HPV 监测有助于推断宫颈鳞状上皮病变预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较大,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LEEP 术。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行LEEP 术患者的临床病理、术后高危型HPV 检测结果,进一步明确高危型HPV 检测及分布特点对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行LEEP 术的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妇科门诊及妇科住院部就诊的行HPV 检测的女性8704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4.98 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②符合行LEEP 术标准;③可完整配合,依从性佳;④近期内对该疾病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⑤患者及其家属在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凝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系统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②肝、肾、心脏等功能障碍性疾病;③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不符合LEEP 术手术标准。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月经完全结束后的2~5 d,经阴道镜检查找到病变准确位置。将输出功率调节至合适值,应用较多的是15 mm×8 mm 或者20 mm×10 mm 环形电极,由宮颈3 点处作为切入点,先从右侧开始向另一侧移动,于9 点处出刀,并补切宫颈管1 次或者2 次,宫颈管补切采用的是0 mm×10 mm 环形电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宮颈切口外缘是否需要补切。切除的宮颈组织深度一般在1.5~2.5 mm,宽度超出病变范围3 mm。宮颈创面经电凝止血,用纱布将患者阴道填塞,填塞时间≤24 h。切除的病变组织采用甲醛固定之后送检。

1.3.2 HPV 检测方法 由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8 种HPV 分型检测试剂盒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PCR)-反向点杂交法对HPV 分型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MM4)15 种高危型别,HPV26、53、66 3 种疑似高危型别,6、11、40、42、43、44、54、61、81(CP8304)、83(MM7)10 种低危型别。

1.4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HPV 分型检测结果及分布特点,83 例行LEEP 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前及随访HPV 感染情况及病理指标。叮嘱患者术后定期进行HPV 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一般术后3 个月进行首次复查,之后每6 个月复查1 次,若检查结果均为阴性,2 年后可将复查间隔时间改为1 年。将患者每次的复查结果记录在案,一旦发现异常需进行活检和阴道镜检查。

2 结果

2.1 HPV 分型检测结果及分布特点分析 8704 例女性检测中,HPV 阳性926 例,占比为10.64%,其中单一亚型感染769 例、占比为83.05%,多重亚型感染157 例、占比为16.95%。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的分型依次为:HPV52、16、58、53、33,感染率分别为2.50%(218/8704)、1.75%(152/8704)、1.08%(94/8704)、0.78%(68/8704)、0.57%(50/8704)。926 例HPV 阳性患者中最终以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CINⅠ~Ⅲ的有235 例,其中HPV16 阳性89 例、占比为37.87%,HPV52 阳性70 例、占比为29.79%。

2.2 83 例行LEEP 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前HPV 感染情况及病理指标分析 83 例行LEEP 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CINⅠ22 例,CINⅡ 18 例,CINⅢ 43 例,83 例术前HPV 检测阳性率为100.00%(83/83),17 例(20.48%)为HPV 多重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率由高至低分布依次为HPV16、52、58、33、18、53、39、68、56、73;HPV16 患者29 例,占比为34.94%;HPV52 患者14 例,占比为16.87%;HPV58患者14 例,占比为16.87%;HPV33 患者8 例,占比为9.64%;HPV18 患者7 例,占比为8.43%;HPV53 患者5 例,占比为6.02%;HPV39 患者2 例,占比为2.41%;HPV68 患者2 例,占比为2.41%;HPV56 患者1 例,占比为1.20%;HPV73 患者1 例,占比为1.20%;其中29 例HPV16 型病变中CINⅢ 22 例。

2.3 83 例行LEEP 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随访HPV 感染情况及病理指标分析 83 例行LEEP 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随访中,检测高危型HPV 阳性5 例,占比为6.02%(5/83)。4 例经病理活检证实有病变残留或复发,发生率为4.82%(4/83),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时间为术后3~12 个月,其中3 例为CINⅢ,1 例为CINⅡ;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高危型HPV 检测阳性占比为100.00%(4/4),其中HPV16 型3 例,HPV52 型1 例。

3 讨论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早发现早治疗。高危型HPV 发生一次性感染可能会引发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的60%无需干预便可消退,可通过随访进行监测管理。持续性的高危型HPV 感染会引发HSIL,且几率非常高,约20%的病变经10 年左右可能会发展成为宮颈浸润癌,可通过切除性治疗和消融性治疗两种方式治疗[2-6]。在临床中,消融性治疗的注意事项和考虑因素较多,因此切除性治疗是应用较为普遍的治疗方式,传统的切除方法为冷刀锥切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LEEP 术开始普及,这种锥切术操作更加简便,治疗效果也更佳。LEEP 术对HPV 的清除比较有效,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治疗中应用率很高,然而部分患者会出现再次发作或者病变组织清除不干净的问题,术后发展成为宫颈癌的几率非常大[7,8]。持续性高危型HPV 感染会引发HSIL 或癌变,同时也是LEEP 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能够防止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行LEEP 术后发展成为宫颈癌,必须做好LEEP 术后监测高危型HPV 随访和处理的工作。

本研究发现,8704 例女性检测中,HPV阳性926例,占比为10.64%,其中单一亚型感染769 例、占比为83.05%,多重亚型感染157 例、占比为16.95%。高危型HPV 感染率最高的分型依次为:HPV52、16、58、53、33,感染率分别为2.50%(218/8704)、1.75%(152/8704)、1.08%(94/8704)、0.78%(68/8704)、0.57%(50/8704)。发现HPV16、52 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主要型别,应引起临床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研究发现,83例术前HPV检测阳性率为100.00%(83/83),17 例(20.48%)为HPV 多重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率由高至低分布依次为HPV16、52、58、33、18、53、39、68、56、73。发现HPV16 型感染率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关文献中各种锥切术后高危型HPV 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治疗方式、HPV 检测方法、随访时间等不同造成的[9]。本研究中,83 例行LEEP 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随访中,检测高危型HPV 阳性5 例,占比为6.02%(5/83)。4 例经病理活检证实有病变残留或复发,发生率为4.82%(4/83),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时间为术后3~12 个月,其中3 例为CINⅢ,1 例为CINⅡ;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高危型HPV 检测阳性占比为100.00%(4/4),其中HPV16 型3 例,HPV52 型1 例。由此发现术后高危型HPV 阳性与病变残留或复发有关,此4 例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高危型HPV 检测结果与术前检测HPV 型别相同,可见手术前后同一型别HPV 持续感染易发生病变残留或复发风险,其常见型别为HPV16、52 型。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LEEP 术后大部分HPV 阳性患者的年龄在19~29 岁和≥50 岁。年轻患者的性生活较频繁,发生HPV 感染的几率较大;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宮颈发生萎缩,生理鳞柱交接部离宫颈管越来越近,因此感染风险高[10]。

综上所述,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以单一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主要型别是HPV16、HPV52,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经LEEP 术治疗后,高危型HPV 检测可有效预测LEEP 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通过有效的制定随访方案,可及早防治复发或病变残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危型鳞状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