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语言学视角的天门市地名研究

2021-01-03武汉大学文学院张曦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天门市天门姓氏

武汉大学文学院 张曦

天门市坐落在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是汉江流域主要的节点城市,北抵大洪山,南依汉江,东临武汉。天门古称竟陵,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境内的石家河遗址距今大约四、五千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也是“茶圣”陆羽、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明代文学家钟惺和谭元春的故里。在天门这座文化小城里,几乎每个社区或村庄的地名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其他专有词汇,地名是时代的产物,特别是那些历经千年的古老地名,更是我们探寻文化根基的宝贵资源,从中我们甚至可以研究出聚落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迄今为止,学界对地名的研究不乏从方言、社会、文化、地理等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且大多数地名研究都是有选择地对特定区域的地名进行研究,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有些地区的地名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的情况,笔者经知网检索发现,现在还没有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天门地名的学术成果。因此,本文将结合天门市的地名的语言结构以及背后的命名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地名这一特殊的专有名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天门地名的构词方式

通过查询天门市政府官方网站,笔者了解到,目前天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93个社区、528个行政村。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发现天门地名词语的机构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的。以下是对天门地名的构词方式进行的归类分析。

(一)复合式

天门地名中的复合式合成词是将两个有意义的词根组合在一起,主要有联合型:江河、王施、聂范、裴杜、张李、乔王、刘夏、李花、辰巳、彭刘、崔王、万董、查李、陈张、古老、勤俭等;偏正型:甘露、直河、横河、新集、长湾、南河、新河、西湖、新沟、青山、董塌、武圣、姚祠、复兴、同兴、同乐、突飞等;动宾型:接官、革新、启后等;补充型:增加;主谓型:雁叫、坟禁等。

天门市的乡镇、村、社区等地名主要采用联合、偏正、动宾结构,少数地名采用主谓、补充式结构。

(二)附加式

天门地名词语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附加式的构词方式,其中固定的词缀是前后上下、东南西北、新老大小等,这些是最为常见的,成系统出现的。我们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即根据词缀的位置,将以附加式构词的地名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前加型的天门地名有前河、前台、上刘、上付、下刘、下付、东湖、东潭、东州、东庙、东赵、东桥、西龙、南河、南闸、南堤、北河、北堤、新城、新建、新河、新沟、新堰、新民、老西湾、小湖等;后加型的天门地名有徐北、刘老、程老、天东、徐南等。

(三)数字式

还有一类地名同样也是成系统出现的,就是含汉语数字的地名,在天门地名词汇中,这类地名占比很高,因而将其单独列出,不归为以上的两种类型。天门地名中数字式的地名有一李、二龙、二道河、三峡村、三当村、三合、三阳寺、三合店、三湖、三江、三桥、三八、刘三、四屋、四海、四合、五龙、五爱、五朝、五条、五星、五房、五里湖、五华街、六明、六湾、六合、六门路、六林口、七屋、七屋岭、七屋巷、前七、八团、九湾、九真、九岭、九湖沟、九屋台、十屋、十丰、十周村等。

二、天门地名的命名及其文化内涵

任何一个地名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有的地名是受社会状况的影响,有的地名是受自然地理的影响,有的是受历史人文的影响,还有的地名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总之,地名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冯骥才先生曾指出,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我们深知,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于是,我们可以将天门地名的命名分为人文与自然两大方面,来逐一探析其文化内涵。

(一)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天门地名

天门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光照充沛,春季温度多变,初夏时节多雨易涝,作物生长期长,严寒期较短;在地貌方面,天门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两面又有汉水环绕,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从而形成了低丘、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三种地貎,冲积平原又分为平原和滨湖两个亚区,三种地貌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为1.3%、28.2%和70.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湖平原地貌、冲积平原地貌是天门市的主要地貌;境内县河、汉北河等29条河流纵横交错,张家湖、华严湖等多个湖泊密布。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天门市内地名与水域和平原地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数百个地名烙下了水与平原的独特印记。

1.与水有关的地名

天门境内多条河流纵横交错,还有着星罗棋布的湖泊,于是天门地名词汇中,与水有关的词非常多,典型的有湖、湾、江、河、渡、堤、埠、剅、滩、渔、洲、沟、流、桥、嘴(咀)、渊、潭、泗、港、淀、垸、垱、堰、闸等,这些与水有关的地名是天门地名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占比也很大,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天门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2.与低丘、平原有关的地名

很多村镇坐落在平原上,以附近的低丘地貌为参照物来命名,如垴、台等;也有以平原地貌为参照物来命名的,如场、集、田、畈等。

3.与自然景观有关的地名

有些社区或村庄的地名与自然景观也有着一定关系,如耀星社区、桂花社区、明星村、甘露村等。

(二)受人文因素影响的天门地名

1.地名反映宗族姓氏文化

天门境内的村庄基本上是依照村里的主要姓氏来命名。如果有的村庄的所有居民都是同一个姓氏,那么这个村庄的村名中就必然包括这个姓氏。最常见的命名方式就是“姓氏+地貌”,如李湾、张湖、蔡滩、夏场、徐渡、刘洲、曾岭等等,当然有些村也会以周边的地标性景观为参照物,如张庙、蔡庙、肖寺塔等;也可能有两个人口不相上下的姓氏的村子,该村就将两姓组合起来给村子命名,这类地名在天门境内占比也很大,如王施、聂范、裴杜、张李、乔王、刘夏、李花、彭刘、崔王、万董等,体现了中国人古老的宗族观念。数千年来,宗族制度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乡村社会形态,特别是平原地区的乡村人群容易形成聚落,往往一个姓氏的人就会聚集在同一个地域,从而形成同姓村落,这种体现血缘关系的制度通过姓氏、聚集等方式维持到如今。此外,还有依照方位和姓氏命名的村庄,如上刘、下刘、上付、下付等,就是根据两个村庄相对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

2.地名因村庄搬迁而改变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或城市发展规划,原来的村子需要迁到其他地方;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原来村子所在地叫老村,新迁移到的地方沿用旧日村子的名称,再冠上“新”字。如黄潭镇的新王村,卢市镇的窑新村,皂市镇的段新村、鲁新村,还有多祥镇的老西湾村等,都是由于村落搬迁而在村庄命名上加上“新”“老”二字加以区分的。

3.地名表达人的情感态度和美好期望

就如同给子孙后代取名一般,村名们经常会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美好期望投射到自己所居住地域的地名中,有的地名反映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地名反映的是对神明的信仰和祈求,有的是一些对生活的期许或者盼望。这样的村镇名称有永丰、友谊、群力、快活、前进、革新、兴隆、团结、同兴、复兴、太平、同宜、长寿、健康等,这些地名无一不饱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4.以地名纪念某些人物或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第一,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历史,这些历史文化中也会有重要的人物,有些村镇便直接以这类人物的名字来命名。有些是为了纪念第一个来这个村的人,有些是为了纪念最后留守在这个村的人,还有些就单单为了纪念这个地方的历史文人。这样的地名如陆羽、鸿渐(陆羽,字鸿渐)、钟惺、钟谭等。

第二,民间传说是人民大众创作的艺术作品,人民大众结合本土文化,口头传播一些具有超现实性的民间传说。如渔薪镇的杨场村,传说很早以前楚地有湖无河,旱涝频繁。东海龙王令次子二龙到楚地调顺风雨,开辟100条河引入东海。二龙奉命在荆楚拱地成河,拱成99条河,仅剩一条柘江待拱。二龙累了,懒洋洋地从京山石龙出发,拱至青山脚下,碰到硬石,抬起龙头,忽听鸡鸣报晓。因父嘱天亮前赶回东海复命,二龙急了,猛摆龙尾,腾空而去,便留下柘江“Z”字形的河流。有一杨姓人家在“Z”字拐弯处行船摆渡,又在南岸开店经商,生意红火,杨家店因此出名。后发展为集市,称杨家场,简称杨场。

5.地名反映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

人群的聚居之处必有宗教的痕迹,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就不能不认识其信仰。天门市境内有诸多佛寺,如众善寺、三阳寺、青华寺、白龙寺、天竺寺、圣台寺、观音湖、东岳庙等,究其原因,天门有较多百姓信仰佛教,于是修建了很多寺庙,有些村庄还会依寺庙来进行命名。如严庙、张庙、蔡庙、冯庙、徐庙、马庙、刘庙、肖庙、彭庙、石庙等等。

三、结语

历经千年,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无数个地名,同时这些地名又如同“文化活化石”般反映着地域文化。天门地名是在天门独有的荆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也反映着天门地区风格独具的地域文化。笔者对天门地名的语言形式和命名原因进行了整体的研究与分析,能从中充分感受到地名这一特殊的专有名词所包蕴的文化内涵,也能借此进一步了解天门这一座小城独有的自然风光特色及其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特定区域的地名进行研究,我们更能深刻地意识到,受一方文化影响下的地名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需要倍加珍视的宝贵资源。

猜你喜欢

天门市天门姓氏
天门市关工委走访慰问困难学生
探春
姓氏从何而来
洞开天门
有趣的姓氏
天门
湖北天门市6667公顷(10万亩)“多宝萝卜”助农增收
天门石
天门石
姓氏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