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形象的传播策略

2021-01-03王鹤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传播一带一路

王鹤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不仅促进了我国国际传播水平的提高,使传播环境得到改善,也为我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是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一些西方国家发出了错误言论如“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论”等,企图污蔑、抹黑中国形象。因此,笔者立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从对外传播形式的创新;主动掌握话语权;整合传播、发挥媒体合力;深化公共外交,促进民间交往等多个方面提出中国形象的传播策略,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展现国家形象。

关键词:中国形象;一带一路;传播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在综合国力中,以观念、外交以及文化为代表的国家软实力占据的地位明显提高,而增强软实力也是各国开拓国际生存空间、提高自身影响力的一个必然选择。在软实力中,国家形象是比较核心的一个要素,不仅是国家间合作交流的一个基石,也是国家的一个无形资产。在全球化竞争中,国家形象的战略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从战略高度重塑、调整国家形象,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本国发展。“一带一路”作为全世界最长的一条经济走廊,由2个部分组成,分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我国提出这一倡议开始,沿线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借助互联互通,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1]。同时,“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国家之间通过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树立国家形象,获得各国人民的支持、信任以及认同,从而对国内国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形象的传播进行研究,找到优化和提升中国形象的方法策略,使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国,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对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形象

所谓国家形象,主要指的是国际社会舆论中国家各种客观状况的一个投影,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能够使本国内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还能促进国际吸引力的提高[2]。虽然国家形象属于意识形态的一个范畴,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家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国家形象呈现出可塑性的特点,并且与诸多因素如情感归属、知识水平以及主体感知等有关。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显示,中国国家形象总体稳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海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较好,尤其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较好的评价,不断提升海外认知度。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中,了解“一带一路”的海外受众仅占6%,而在2018年,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比例明显提高,总体超过40%。普遍受访者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沿线国家的治理与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海外年轻群体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对于一些经济模式僵化、低迷的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好的态势,但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威胁论”给西方主流社会带来的心理失衡和恐慌,让一些西方人士从多个方面如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等惡意抹黑中国,企图否定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也不认可中国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塑造中国为国际秩序的破坏者,并且对我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严重损害。而构建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使一直以来被误解的国家形象发生转变,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对于反对势力的情绪煽动和恶意抹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对良好的国家形象进行建构,在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体现大国风范,并且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意义

2.1弘扬丝路精神,实现民心相通

丝路精神作为多元文明的一个宝贵遗产,也是世界的一笔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建设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也是连接世界梦与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精神纽带[3]。当前世界各国在经贸往来的同时,也需要开展文化的交流合作,而丝路精神强调对话交流和合作共赢,倡导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形态的文明交汇,缩短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相关国家产生共鸣和好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培养和睦友好、民心相通的一种邻里关系。国家形象不仅是一种精神要素,也是文化软实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一带一路”通过弘扬利益互享、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充分贯彻“容、惠、诚、亲”的周边外交理念,可以在各国人民面前展现良好国家形象。同时,拥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和愿景追求,也有助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进一步推动人文和经济合作,从而促进我国大国魅力的提高。

2.2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并且我国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对发展西部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开放内陆沿海地区,对商品贸易结构进行优化,促进亚欧商贸新通道的形成,从而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4]。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与各个国家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关于国家形象的文化塑造,依托于共同发展平台,树立“和平发展”、“有担当、有责任”的一个国家形象,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文化发展和经济交往,对中国的真实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客观看待中国真实面貌。

2.3加强正面宣传,提升国际地位

“一带一路”作为符合现实与时代需求的一个国家方略建设,也是中国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一带一路”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对多元文化交融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打造特色文化交流品牌,将中国传统融合现代的优秀文化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促进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空间和格局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我国加强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正面宣传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助于周边国家地区的稳定发展,将中国的声音传递给世界,对传播中国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

3.“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播中国形象的有效路径

3.1创新对外传播形式,转变单一说教模式

既往在传播国家形象时,往往采用纪录片的形式,这一手法过于沉闷和刻板,世界各国民众的接受度不高,而当前多样化的传播模式有助于增强国际友人正确认识中国的兴趣与情感[6]。比如,《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五年》,通过切换多彩画面,讲解富有趣味的情节,不仅可以将5年内中国获得的各种成就充分展示出来,还有助于观众了解中国人民自强拼搏的奋斗历程。通过重点研究和分析不同国家受众的兴趣爱好,在讲述中国故事时,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中国形象多层次、全方位展示出来,有助于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真正了解中国的风俗、民情、景色、历史以及文化等,尤其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认可并尊重中国人、中国故事,从而构建良好中国形象。再比如,拍摄纪录片《一带一路》时,邀请国内外各个领域专家、权威人士积极参与,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可以将各个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客观、多角度、全面地展现出来,从而使传播叙事内容的可信度提高。比如,在《共同命运》这一集中,摄制组不仅采访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刘迎胜先生,还采访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先生,他们从多个角度如国际、政治、文化以及历史等重点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并且在跨语境环境中,实现了中国形象的传播。

3.2主动掌握话语权

由于不同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利益以及价值认同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并且在西方错误思想、荒谬观念的引导下,外国公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正确认识中国形象。一直以来,国际话语权都被西方发达国家霸占,从国际层面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缺少话语权,甚至被忽略。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扭转,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前提下,重视国家形象建设,在自己手中牢牢掌握话语权,并且主动进行自我塑造;(2)国家形象离不开大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把握国际话语权并不是完全忽略其他国家声音或者宣传霸权主义,而是应该构建共同的话语体系,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去看待,对错误看法进行纠正,从而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3整合传播,发挥媒体合力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作为信息的一个提供者,也是在国际社会上展现国家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7]。媒体在报道世界新闻时,并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通过自身固有的报道方式和价值标准来进行衡量,即通过“议程设置”的手段分析、加工、筛选以及整合现实世界的素材,再编制创造出的“拟态环境”,然后遵循真实、新鲜、及时以及客观的原则向大众传递,可以对公众对社会的看法产生影响,从而对国际舆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虽然“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为经济发展,但是也明确了文化唱戏、文化先行的地位,所以通过多个方面如精神文化、国民形象以及城市形象等的综合传播,可以对国家的多重形象进行全面、客观阐释。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我国媒体隶属于不同部门,其特征和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广大传播机构应该形成一股合力。“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的一个战略计划,各级政府重视度高,各大对外宣传主力军如新聞出版广电、文化、外交以及宣传部等也比较关注,相关传媒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交流合作,构建高效率、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格局,确定媒体分工,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使工作合力形成,并且争夺话语权,增强国际传播力,从而促进国家形象传播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3.4深化公共外交,促进民间交往

当前国家形象出现不准确、负面、片面等问题,其原因与各国间传递信息不直接、不平衡、不对称有关,只有加强沟通和交流,才能消除误会和矛盾。在传统外交中,公共外交作为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公共舆论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连接,能够使自身与他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得到改善,可以获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可,对本国良好形象进行维护,从而实现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目标[8]。“一带一路”建设为民间沟通和交流带来了发展契机,在亚欧合作背景下,我国民众和相关民间组织能够加强与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互动,通过饮食、医疗卫生、体育、人文以及风俗等的沟通加深民间交往,使海外公众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综合、全面的信息进行获取,使我国与外国的距离缩短,从而增强国外民众对我国的形象认同。同时,“一带一路”从客观层面上体现了各国与中国政府不同的思想文化沟通与碰撞,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政治互信,对“中国梦”进行了延伸,连接“亚欧梦”,赢得民心,从而传播中国形象。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对各个领域如体育、教育以及文化等的交流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当前对于西方的不当言论,中国要明确自身的观点和立场,主动掌握话语权,创新对外传播形式,彰显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及道路自信,使国家舆论影响力提高,从而向世界展示和传播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兵娟,崔莹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命运共同体建构——以《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特别节目之东南亚地区系列节目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1(03):78-82.

[2]万旭琪,孙雯,王玉明.主流媒体宣传与中国国家对外形象建构——以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J].传媒观察,2020(01):85-91.

[3]王雨,杨小明.一带一路:媒介生产角度下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J].科技传播,2019,11(22):194-197.

[4]宫月晴.中国品牌建构国家形象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消费者深访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0):131-137.

[5]邱天来.“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茶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探究[J].福建茶叶,2018,40(11):401.

[6]顾晓.文化使者:国家形象传播新引擎——以实地调研“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8(04):46-48.

[7]覃杰.两大舆论场与软实力构建——“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战略[J].今传媒,2017,25(05):53-54.

[8]刘雪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新媒体传播渠道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2(23):56-57.

新时代高校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策略研究JC20225。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传播一带一路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