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主主题教研活动
2021-01-02申露
申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教研活动是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学校都在习惯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且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是教研活动缺乏主题,随意性较大,流于形式,至于每次教研活动要解决教学中什么问题,上课老师不知道,听课老师也不明白,评课也只是走走流程而已,对以后教学的引领作用不大。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研组如何进行主题教研活动:
一、要想开展好一次教研活动,必须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研组长只是教研活动的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则必应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活动才有所收获。怎样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呢?
教师应是主题的确定者。教研活動的主题应在同组教师的亲自参与、讨论后确定,应从教师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加以确定。只有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实施教研主题时应有自主权。在教研活动中,组长不能一味规定教师说什内容,而应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让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会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二、要组织好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首先提炼出一个针对性的研讨主题。
作为组长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同组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1、针对本年级组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教研主题。
了解教师需求。厘清和识别教师的需要,是教研活动主题提炼的关键。上一学年,我们年级组语文教师的结构是共有四位教师,其中有一人是刚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还有一位是从其他学科改任的语文教师,她们对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有些陌生,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重难点定位不够恰当,迫切想从老教师这里讨些经验,于是我们年级组研究决定学期的教研活动研讨主题为“深度解读教材”和“双主六步课堂教学结构探讨”。本期我所带的教研组是中段年级组,从三年级起教材编排了带星号的略读课,通过老师们的亲身经历,发现略读课的教学方法不好把握,要么上成了精读课,面面俱到;要么照着课前提示的问题抛给学生,一节课学完了,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组研究决定本期的教研主题是“略读课教法、学法探讨”。每位教师围绕这个主题,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观看专家的讲座和上课录像视频,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摸索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法,准备在教研活动时交流。
2、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教研主题。
教研主题一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着手,“以学定教”是对教学方法评价的标准之一。教师要搜集平时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经过筛选明确问题的价值,以此确定的教研活动主题,才有可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研组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完成得不理想,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不能有效质疑,因此确定了“引导学生高效预习方法探讨”这个主题。
三、要使主题落到实处,必须围绕主题合理安排环节
一个好的主题教研活动,实施过程井然有序,能够一步步引领教师在经历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终获得某种认识。
1.围绕主题进行“同课异构”。
即同级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设计一堂课,能提高教师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如:本期的教研主题是“略读课教法、学法探讨”,本组教师选三年级上期的课文《槐乡的孩子》进行同课异构,组长布置大家下去自学课型教法、学法理论知识,借鉴专家课堂录像片段作参考,深钻教材,备一节精品教案。
2.围绕主题相互交流教案。
形成集体意见。组内教师各自准备一周之后,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进行精品教案交流,经过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应根据课前提示归纳出两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即“1、读读下面这篇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快乐?2、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阅读指导上引导学生抓课文的相关句子谈感受。
3.围绕主题上课听课、反思总结。
组长要及时组织本组教师对教研课进行讨论、反思,听课教师积极发言,找出这堂课的亮点,更多的是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听课老师和上课老师都能从反思中受到启发,教学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全组教师互相帮助,互相借鉴,彼此成就,通过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同组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教研组教研活动应提炼明确的主题,每次教研活动应围绕主题安排具体内容,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时每位教师要有精心的准备。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做到“一研一得”,终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