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
2021-01-02吴迪
吴 迪
(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对经营管理活动实施量化的整体安排。国有企业所开展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将其贯穿到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包括企业的短期经营计划、中长期规划以及常规发展目标等。此外,国有企业所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其中,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有效控制,发挥出激励、公平、公正等作用,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其稳定、长久且健康的发展。
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不足
1.预算精细化程度不够
第一,预算编制工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保持一致。首先,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投资、资金以及经营等,故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管理工作并实现目标。但实际上很多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在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预算编制工作采取的方法过于简单,很多时候选择增量预算方法,缺少对现实情况的综合考虑,并且相关的预算也缺少严谨性与科学性。最后,有的企业因为业务模式尚未成形,使得预算编制准确性不够,资本性预算与投资计划脱节,预算编制效率不高。
第二,预算考核机制缺少科学性。考核机制对预算管理的实效性有直接影响,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缺少科学的预算考核机制,考核失去原本的作用,对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在考核工作中,被考核的对象如果没有完成任务或目标,则会导致过于强调客观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的不合格,不寻找自身的缺点。
2.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多数国有企业在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时还是按照统一的方法执行预算编制工作,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与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离,没有选择适合企业发展方向的预算编制方法,造成预算编制质量不高,进而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3.预算执行力度监控不足
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后期能够顺利执行,因此需要国有企业认真对待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为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比预算实践更为重要的全面预算管理环节就是监督,只有做好监督工作,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以在国有企业中发挥出来。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即预算编制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预算,而其他部门没有充分执行与配合预算工作,加上国有企业对预算执行力度监控不足,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国有企业需要在了解预算执行力度监控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监督措施,以便解决监控不足的问题,提高预算执行力度,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质量,使其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1]。
4.预算管理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所实施的并行项目逐渐增加、大型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这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管控成本,需要管理人员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全面预算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管理质量,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如果单一地依靠传统的人工方法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则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对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优化。从目前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情况来看,与信息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融合,但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效能的发挥,不利于国有企业快速且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1.提高预算精细化程度
第一,建立科学的预算结果分析制度。对每次预算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的差异展开全方位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对制度进行优化,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第二,对市场进行调研,制定合理的措施并进行预测,保证预算计划的科学性。针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预见性的评估,并且提高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使其重视市场调研工作[2]。
第三,建立科学、健全且具有激励特点的考核制度,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将工作人员的薪酬、绩效等与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直接挂钩,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高考核制度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价值。
第四,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的提升。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提升全体成员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以便激发其积极性。其次,国有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需要汇总与预算相关的数据,以此需要提升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水平。可以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项目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预算编制,并且根据需要作出调整,如果遇到比较大的预算调整,则需要对与之相关的预算报告等内容进行调整。
2.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国有企业应在全面了解预算编制方法以及每种编制措施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本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管理特点以及运营方法等因素,对市场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灵活运用项目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定期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编制方法,提升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国有企业可以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者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似的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并且学习其全面预算管理方法,采取的编制措施、各项工作的执行措施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法等,逐渐提升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促使管理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和优化[3]。由此可见,可以采用“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是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
3.加强预算执行力度监控
国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其执行力度,并对执行力度加以有效且合理的监控,以此实现对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情况的监督,为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在对执行力度实施监控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门的执行与合作情况实施监督。这主要是由于除财务部门之外,其他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全面,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没有认真对待,更谈不上严格执行,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存在问题。因此,要加强对预算执行力度的监控,促使其他部门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而积极与财务部门进行配合,认真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便提高管理质量,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利润。
4.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效能
国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可以对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以全面提升管理效果和效率。依托信息技术建立预算标准库及相关的材料标准库等,实现预算标准的科学落地。在全面预算管理标准建设的初期阶段,需要针对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部门费用情况重新梳理和归纳,即明确各部门的预算内容和职责,然后建立预算标准库,利用系统自动汇总和归纳项目所产生的预算金额与实际产生的金额,在数据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形成各个科目、部门的预算标准,同时这些预算标准随着项目的积累及市场的变化等进行调整,提高标准的合理性、实用性,以便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指导作用[4]。此外,在预算审批工作中同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线审核的方式加快审核速度,并且为领导者提供数据支持,对于高出预算标准的项目使用红色进行特殊标记,使得领导者能够快速从对利润总额的控制调整到对价格、数量的控制。
通过信息技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变更等工作进行详细分类,对不同类别的变更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比如,甲方承担的费用发生变更,需要快速上报即可;如果是企业本身承担的费用变更,则需要与之相关的部门组织会签;如果是供应商等相关的合作单位承担费用,则涉及合同变更;如果是多种比较复杂的需要执行的变更,执行人员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变更项目和内容,由系统自动整理和分发来自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保证变更工作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此外,通过“做实”扎口职能管理,强化扎口职能管理职责,对预算进行“条块结合”管理,进而完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三、结论
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国有企业无论是管理,还是日常经营工作中都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会使企业运行中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想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果和水平,需要国有企业认真对待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保证其合理性与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