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的思考
2021-01-02宋辽锋
宋辽锋
(中机环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1)
构建财务集中管理机制,整合集团内部财务资源,建立财务数据共享制度,可强化集团的资本经营意识,增强集团资金调剂能力,防范决策风险,帮助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助推集团战略的实现。但部分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现状不理想,管理方式落后,制度缺失,集中管理作用不明显,子公司各自为政。为了发挥财务集中管理作用,集团企业应积极针对财务集中管理问题,优化财务管理机制。
一、集团公司加强财务集中管控的重要意义
1.降低财务费用
任何经济活动都会产生费用,产生管理成本。例如,集团公司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融资,付出相应利息,就会产生资金使用成本[1]。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可快速盘活集团资金,实现资金内部融通,弱化集团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使集团保持合理负债结构,降低负债经营风险。而且集团公司在同等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情况下,自身对银行资金的需求量越少,所付出的贷款利息就越少,相对的资金使用成本就越低,集团公司可以保持更高的利润率[2]。保持合理利润率,降低经营成本,集团才能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2.增强风险驾驭能力
集团公司的组织层次和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控制链条长,经济业务多,需要承受来自多个方面的风险。以信息风险为例,由于母子公司信息传播的渠道长,财务信息传递与汇总具有滞后性,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3]。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子公司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就可能报假账,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甚至对集团总部财务决策造成严重误导,影响集团的稳定经营。集团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机制,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对财务活动进行实时监管,便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有效遏制财务违规行为,增强集团的风险驾驭与抵御能力。
3.统一集团财务管理机制
集团大多是跨行业、跨区域经营,不同区域、不同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处理都需要配置人员。若缺少统一管理机制,分支机构就非常容易发生财务问题,影响集团战略决策的实施[4]。采取财务集中管理措施,对集团内部财务业务进行整合,不必为每个区域和分支机构设置全配置的财务人员,在统一规范、统一流程、统一体系下进行集中的财务管理,对经办人的要求统一,对财务处理口径和尺度的要求统一,可大幅度提高集团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提升集团资本运营的水平[5]。
二、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特点与模式
1.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特点
(1)管理主体具有特殊性
集团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是多家企业的联合体,母子公司之间的纽带是资本,战略层面上母子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虽然子公司独立运营,自负盈亏,但母子公司财务活动有密切联系,要接受母公司的领导,子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后,母公司还需要编制合并报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是一个会计主体,而不是法人主体。
(2)财务管理具有复杂性
集团对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同时,还要监督成员企业财务状况,妥善处理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以及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从而确保集团整体的稳定运营,正确规避经营风险。但不同的子公司经营项目不同,其财务活动的规律不同,业务的发生与发展不容易被预测。一旦母子公司之间出现利益冲突问题,导致母子公司财务目标难以协调,就会影响子公司参与财务集中管理的配合程度。因此,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复杂性强,管理的难度大。
(3)管理方式具有权变性
集团公司经营中与成员企业的关联程度不同,一些子公司属于全资子公司,有完整的控制权,部分子公司只是通过参股方式进行控制,所以集团母公司就要根据母子公司关联程度的不同,对成员企业财务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监管与控制,根据子公司发展情况、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方式。例如,对于运营实力弱的全资子公司,可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通过统一调度方式,增强子公司经营能力。随着子公司的发展,经营实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调动子公司发展的积极性,可实施分权式管理模式,赋予子公司一定的财务权限。
2.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
(1)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是集团公司较为常用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该模式财务管理高度集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大。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设立报账中心,成员企业资金集中于总部的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由母公司办理收入和支付结算业务,成员企业或分支机构无需单独设立账目。在这种模式下,财务决策权归集团总部,分支机构要想支付款项必须上报总部审批,审批通过后,由集团总部统一对外付款,下属单位没有使用资金的权利。
(2)拨付备用金模式
拨付备用金模式同样要设立报账中心,但与统收统支模式有明显区别,集团并不会将分支机构资金全部集中管理。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配套资金使用计划,定期将一定额度的备用金下拨给分支机构,并将现金收入集中管理。倘若分支机构备用金使用完,需要凭借相关凭证,申请报销,补充备用金。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母公司仍可以保持较高的财务决策权,但成员单位资金使用灵活性,财务业务处理效率更高。
(3)结算中心模式
该模式集中处理财务业务,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收入统一管理,统一拨付结算业务所需资金,可高效控制集团公司内部财务资源,解决成员之间的资金余缺问题,使集团闲置的资金成为其他分支单位的发展资金。而且实施结算中心模式后,分支机构不可向外部金融机构筹资,融资业务由结算中心处理,可有效控制资金风险、债务风险,遏制违规财务行为,规范集团财务收支流程。
三、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中的问题
1.财务集中管理形式落后
目前多数集团公司没有财务集中管理的意识,财务集中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内容单一。从管理内容方面来看,多数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侧重点是资金的上划与下拨,以及结算管理、融资管理等业务层面的监督与控制,停留在集中管理的初级阶段。缺少对财务信息深层次分析,很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及时找出资金占用规律,处于被动管理状态。而在管理方式上,信息化程度低,财务数据不共享,难以实现预期集中管理目标。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导致母公司不能及时获取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信息传递具有滞后性,母子公司存在信息差。
2.财务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实现集中管理,真正约束成员企业财务行为,就要实施配套的统一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硬性规定,规范成员企业财务活动,尽可能减少规则漏洞,避免母子公司财务管理之间出现制度混乱的情况,进行制度化的集中管理。然而,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集中管理机制,却没有及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度缺失问题突出。由于制度缺失,导致财务集中管理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撑,无法监控成员企业财务状况,造成各成员配合度不高,参与财务集中管理的积极性较差。
3.缺少相关专业管理人才
财务集中管理难度大,管理要素多,涉及母子公司各项业务。如:收支业务、预算业务、采购业务、融资业务等。由于财务集中管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特殊性、专业性,对财务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有更高要求,要求相关人员懂财务、懂金融、懂税务、懂法律,可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具备财务分析能力,拥有丰富财务工作经验。然而,多数集团企业缺少专业财务集中管理人才,现有人员虽然擅长会计核算,财务集中管理方面的知识却了解甚少,只能处理传统财务业务,不具备财务集中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无法为实施集中管理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4.忽视财务集中管理成本
财务集中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效益性原则,要以集团整体利益为重,考虑到财务集中管理的成本和效益。但部分集团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忽视管理成本和管理效益,盲目提高权利集中度,扩大集中管理覆盖范围,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财务控制效果,反而增加了集团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本。实际上,集团下属单位成立时间、业务领域,面对的外界环境不同,有的成员企业处于发展阶段,有的成员处于成熟期,不同状态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同,财务业务规模不同,不能完全适用于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盲目实行则会增加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本。
5.资金申请支付审批不严谨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后,结算业务交由母公司处理,为控制资金的流出,必须要做好资金申请审批工作。一部分集团虽然制定了日常费用、采购费用、基建费用等资金的支付审批程序,但具体实施中,审批过程却存在严重缺陷,造成资金申请审批不严谨。例如,日常费用申请审批的过程中,一些集团仍由财务总监和成员单位总经理审批,未更新审批流程,未对成员单位审批权限进行限制,造成集团母公司难以及时监控成员单位的财务信息,存在资产被侵占的风险。
四、集团公司加强财务集中管控的措施
1.革新财务集中管理方式
为实现财务集中管理,集团企业要分步对集团内部财务资源进行整合,梳理财务业务,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和结算中心,建设专业化财务管理平台。通过专业平台来负责对集团各层级进行业务处理、数据分析,比如结算资金、资金计划、财务报表等方面的业务管控。设置结算中心,可提高集团财务管理集中度,扩大业务控制覆盖面,同时保持成员企业财务管理灵活性,并动态监控成员企业财务状况,实现主动管控。此外,集团企业要加强信息建设,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的功能,消除母子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母子公司及分支机构间可进行财务信息的共享。例如,加强对ERP系统的应用,ERP系统功能强大,集成了信息管理功能、网络报销功能、信息共享功能,可满足集团管理需要。
2.完善配套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约束成员企业财务行为,使成员企业配合财务集中管理,就要完善配套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对成员企业进行硬性约束,确保财务集中管理机制稳定运行。首先,集团要对账户设置做出明确规定,规范账户管理,分别对“收入”和“支出”两个项目做出规定,要求“收入”和“支出”分开结算。集团企业可在结算中心构建一个统一的结算中心账目,专门负责归集资金,以及内外部结算业务。其次,要完善集团的预算管理制度,要基于财务集中管理的预算管理原则,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财务集中管理的重点就是预算控制,做好预算管理,才能合理配置集团内部财务资源,使母子公司得到协调发展。集团企业可根据集团战略规模,为成员企业下达预算目标,成员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预算目标,编制收支预算,母公司根据预算计划,合理调剂财务资源。其次,要完善审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集权度的关键在于内部审计,集团企业要完善审计制度,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专项审计,实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从而确保会计信息和营业业绩的真实性。
3.构建专业管理队伍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离不开专业管理人才的保驾护航。为给财务集中管理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集团公司需要构建一个专业的管理队伍,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提出要求。一方面,集团公司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帮助企业员工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相关的知识体系。集团企业可根据的工作需要,岗位任职的条件,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例如,定期组织网络在线授课,通过网课学习方式,帮助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另一方面,集团企业要建立“金字塔式”的人才体系。该模式下,金字塔底部是需要培养的储备人才,需要进行再教育。而金字塔中层的是精通集团财务业务的管理型人才,了解集团财务业务流程,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和能力,可为储备人才提供帮助。金字塔顶部的是掌握专业财务集中管理理论,具备财务集中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主要负责把控财务决策方向,规划财务集中管理计划和方案,为其他两层人员布置工作任务。
4.控制财务集中管理成本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措施,势必要产生相应的管理费用。若管理投入大于管理收益,财务集中管理就会失去意义。因此,集团企业在财务集中管理中,要树立成本意识,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正确选择管理模式。为优化管理成本,确保管理模式适应性,集团母子公司之间要加强业务沟通,充分了解成员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而且要实时监控成员企业资金,定期、不定期检查成员企业资金使用情况,找出成员企业财务业务规律,基于各成员企业差异,适当分权,实施差异化的财务控制策略,从而降低财务集中管理成本,将资源投入在高收益、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上。如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成员企业,易获得银行贷款,可适当放权,从而确保融资的灵活性。若成员经济效益较差,财务状况不佳,贷款困难,缺少资金支持,可纳入集中管理范围,通过内部资源来丰富融资渠道,解决成员资金问题,避免财务资源闲置、浪费,确保集中管理收益大于管理成本。
5.完善资金审批过程
要想控制集团资金的流出,集中管控集团的财务资源,就必须完善资金申请审批流程,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支付相关款项。一方面,要对成员单位的审批权限进行限制,对每一笔业务申请支付的金额标准做出规定,设置相应限额,超出限额的大额支出或累计金额超过预算定额,要按预算外资金进行处理,上报集团领导进行审批,从而避免支付风险。另一方面,集团企业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成立审计委员会,定期对资金申请和申请审批情况进行审查,检查资金申请的真实性、合理性,确认审批的规范性、严谨性,从而遏制违规操作,避免资金流失。
五、结语
对于集团公司来讲,采取财务集中管理措施,对集团的稳定发展有很大帮助,可提高财务管理的集权程度,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然而,一部分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方式落后,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管理成本过高,难以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因此,集团企业应革新财务集中管理方式,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控制管理成本,从而充分发挥财务集中管理的作用,强化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