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2021-01-02祝伶俐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抗疫

祝伶俐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就越是需要爱国主义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在抗疫斗争中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集中展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是最生动、最硬核的爱国主义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1]11-12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即时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培育大学生成为怀爱国真情、立爱国之志、行爱国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伟大抗疫精神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耦合关系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代其观念和价值指向内容不同。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同时又被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抗疫精神有力证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滋养了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1]16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国而忘家、天下为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厚实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全国人民用“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怀,凝聚起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14 亿中国人民显示出的高度爱国主义情怀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骨子里爱国基因在灾难时的显现。疫情一爆发,全国迅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每个环节紧密配合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封锁线。中华儿女们用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展现了“无所畏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民族品格,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团结伟力”。这些无畏、无私付出的背后,最核心的情操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这场战“疫”斗争再次深刻印证了:奔涌于中国抗疫斗争大潮的爱国主义精神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打不破、灭不了。

(二)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

伟大抗疫精神是对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展现出来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所呈现出来的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所展露出来的仁爱传统、道义担当和实践品格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最鲜明的时代标识,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添了新的内涵。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仁者爱人优良传统,又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和赤子情怀;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集中显现了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爱国之志,有力诠释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精神品格;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集中展现出中国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品质和气概,是中华儿女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写照;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赓续了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的精神禀赋,体现出尊重科学规律、勇攀科学高峰的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传承了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古道热肠和人性关怀,充分阐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和远大志向。

(三)伟大抗疫精神揭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伟大抗疫精神充分体现和确证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为大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真实内涵提供了现实观照。抗疫斗争的恢宏实践和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袭来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具有的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备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道路,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荆棘满途中依然行稳致远。这样的党、这样的国家和这样的社会制度,值得全体大学生去热爱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内涵精准对接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热爱人民、热爱党,爱国奉献的主题内容。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形塑大学生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涵育万众一心的爱国奋进精神,厚植担当奉献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培育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爱国思维,涵养开放包容的爱国胸襟。

(一)以生命至上形塑大学生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

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是一种抽象的观念的存在,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空谈爱国是不切实际和毫无意义的。正是有了世世代代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人民才创造了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祖国才成为一个富有实际内容的社会共同体。“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1]13疫情暴发后,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党中央果断决定武汉“封城”以遏制疫情蔓延。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实行“四集中”的策略提高病患的治愈率。相比于很多西方国家采取群体免疫、讨论是否把活下去的机会让给年轻人的伦理难题时,中国坚持“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与人民处于“真正的共同体”之中的价值理念和“生命至上”的精神得以彰显。生命至上的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敬仰生命、仁爱厚生的人文精神,更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爱国主义中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生命至上的精神深刻印证了人民是爱国主义的社会要素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指向。以生命至上形塑大学生爱人民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利益相结合,投身于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之中。

(二)以举国同心涵养大学生万众一心的爱国奋进精神

抗疫期间,爱国就是万众一心、舍小家为大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14 亿中国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家国情怀。首先,举国同心的爱国奋进精神体现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一月中下旬开始,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接着国家卫健委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 市州及县级市,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凝聚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其次,体现在全国总动员。海外的中华儿女心系国家筹集物资运回祖国;广大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踊跃捐款捐物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再次,体现为服从大局安排。“我们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 多支医疗队、41600 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3]整个抗疫斗争中,全体中华儿女心系祖国,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共同绘就了新时代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画卷。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凝结的举国同心的爱国奋进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家国与共的强大精神威力和厚重深远的文化效能。广大青年学生在此次疫情斗争中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更为深刻,践行爱国主义即是要在国家危难之时服从大局、勠力同心为国奋斗。

(三)以舍生忘死厚植大学生担当奉献的爱国情怀

“人必有爱国心,方可用大事。”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之一就是厚植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无畏生死的抗疫战士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许多人在抗疫前线火线入党,庄严宣誓“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武汉医生彭银华,为了参加抗疫而推迟婚期,在战斗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而牺牲;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出征前留给家人的一句话是,“国家困难面前总得有人站出来”;湖南志愿者郑能量说如果死在武汉,“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飘回湖南”。[4]“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荣为己荣。”(梁启超文集之三)国与家、国与个体是共生并存的,中华儿女对于祖国的强烈感情反映在爱国的基本行为上,就是在承担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主动选择。广大学生在平凡的英雄事迹中感受到抗疫英雄爱国担当的优秀精神品质,更能自觉地把崇高的爱国情怀熔铸于血脉之中。

(四)以尊重科学培育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爱国思维

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是当代爱国主义的突出特征。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没有创新的意识、观念和精神,中华民族就不可能以屹立于民族之林,爱国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蕴着创新的时代要求。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各方面、全过程。首先是科学认知和决策。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时间的竞速,秉持科学的态度以科学务实的举措开展治疗、防控成为抗击疫情最基本的方式。在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5]其次是开拓创新灵活运用新方法。无论是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出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治疗办法,还是独立自主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实行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充分体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方法和路径。大学生群体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参与见证了中国人民不断求实求新、大胆探索打出的一场场科学攻坚的漂亮仗,激发起大学生群体自觉肩负起推动科技创新的时代责任,以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为祖国建功立业。

(五)以命运与共涵养大学生开放包容的爱国胸襟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揭示了爱国主义要坚持立足民族面向世界,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同时,这也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之一。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分享抗疫的信息、经验、共破技术难题,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了大国担当。首先是独立自主地做好本国疫情防控。中国作为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做好本国的疫情防控,就是对世界的抗疫斗争做出的巨大贡献。其次是共享共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本着与世界合作的态度与全球共享病毒基因序列信息,与多国专家协同进行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研发。面对国际社会的一些抹黑、污名化的声音,我们在给予了有力有节的回应与反驳后仍以大气包容的态度秉持初心、寻求合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提升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境界。具有命运与共意蕴的伟大抗疫精神包含着对全人类命运彼此依存、生命利益彼此联系的价值认识,又怀有摒弃前嫌、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大学生在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指引下拓宽了爱国主义视野,涵养了开放包容的爱国胸襟。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好抗疫故事、深化爱国认知

爱国的科学认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起始和前提,是实现爱国行动的指引和动力。“在高等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结晶,具有系统性和感召力。”[6]此外,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主线和红线,课堂教学理应发挥爱国主义在学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由教育者从世情、国情、民情、党情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讲解抗疫故事,帮助大学生群体懂得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爱国的道理,形成对爱国这一抽象概念的科学认知,并将之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经久而不忘的爱国行动指南。以课堂为主渠道讲好抗疫故事,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讲抗疫故事的主体就需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首先,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站稳政治立场。在阐述抗疫精神的思政课中,要与党中央精神、决策和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导向,传递正确的声音,积极引导舆论,理直气壮、生动深刻地讲好抗疫故事。从政治高度来把握思政课培养大学生爱国认知的关键性、重要性和时代性。其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受其教。作为思政课教师,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对抗疫精神的内涵理解透彻,积极主动了解、学习、践行抗疫精神。教师在课堂上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疫斗争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伟大壮举讲深讲透;把抗疫斗争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中国样本”讲深讲透;生动讲解医护人员等重点群体在抗疫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逆行而上、顽强拼搏的英雄主义;讲清楚全国人民“听党话”“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故事的讲述中用家国情怀感染学生。再次,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要创新授课手段方式方法。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师理应将创新贯穿于思政课改革发展全过程,在把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建设和学生发展规律基础上,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推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就是要通过以客观、发展、系统的眼光分析疫情,启发学生在中西方抗疫政策与效果的实际对比中,真实感知到爱国与爱社会主义与爱党的一致性。

(二)以抗疫英雄爱国奉献事迹为榜样培养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是人们通过感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对于自己祖祖辈辈的生活、经历,祖国风情、山河、骨肉同胞、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作出的正面的、肯定的情感反映。抗疫英雄事迹的榜样激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抗疫英雄模范是人格化了的抗疫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爱国向上的引领力量。榜样的鲜活事迹和动人故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引发大学生共鸣,使抽象的爱国主义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因此,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抓住关键环节,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首先,精选抗疫战线上的不同主题的爱国奉献榜样素材。抗击新冠疫情之战是全国人民举国同心的大奋战。其中有为国捐躯的英雄,也有诸如快递小哥,修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人,日夜坚守各条战线的志愿者……从中选出多样化的榜样素材,可让大学生感受不同类别群体的爱国思想和行动,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全方位感受到抗疫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意蕴。其次,运用新颖方式宣传抗疫英雄模范。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制作视频,将声音、图片、文字相结合并通过大学生习惯的微信、抖音、B 站媒介进行传播,让大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英雄模范的爱国精神。最后,让榜样现身讲述。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恢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后,在不影响抗疫英雄代表、先进模范、牺牲人员家属的情况下,邀请他们为大学生开展“抗疫先进事迹”专题报告。通过在现场陈述抗疫的事实、讲道理的形式,让那些鲜活的抗疫爱国事迹走进大学生中间,引导大学生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拼搏奋进、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在请进先进模范代表进校园宣讲时,尤其要将大学生同龄人的抗疫故事讲精彩,把“95”后、“00”后中敢于挺身而出、敢于冲锋在前、独当一面的勇敢和坚强、担当与责任的榜样展现给大学生,引导他们从同龄榜样身上汲取披坚执锐的青春力量和闯关夺隘、不怕牺牲的爱国先锋力量。这些英雄模范是人格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体现,具有向上向善的引领力量,以他们的事迹做示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榜样、英雄的爱国行为可学、可做,就在身边,爱国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从而引发学生与抗疫英雄榜样之间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以社会实践为引领践行抗疫精神、坚定爱国志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与拼搏,历史的兴衰和命运的流转都植根于现实社会土壤中的生动实践。“爱国主义包含爱国情感、爱国认同所构成的内化于心,且由心底油然而生的朴素情怀,也包含由爱国表达、爱国实践形成的外化于行的实践要求,是知情意行相融合的有机统一体。”[7]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文职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到实处,“化之于行”,就要重在开展爱国主义实践,爱国主义实践不仅能开阔大学生眼界而且能升华爱国意志。首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实习能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利用自己的所学服务国家和社会。在抗击疫情之战中,“90”后、“00”后的医学生们积极提交请战书,用他们的青春奉献守护人民的幸福健康,在抗疫实践中践行了抗疫精神、坚定了爱国志向。其次,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志愿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中坚定爱国志向。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质量的公益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开展“战‘疫’课堂、疫情防控、志愿有我”等一系列专业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防疫知识普及、人口登记、设置关卡测体温、公共场所消毒等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大家身体力行践行爱国宣言。最后,开展针对抗疫主题的艺术创作,用各种形式的作品凝聚爱国精神。通过抗疫艺术作品传递战“疫”必胜的信心,抢占网络舆论高地,在实践中坚定爱国志向。艺术战“疫”的行动可以通过拍摄防疫主题的微电影、上传小程序视频,编制动漫、海报、歌曲、漫画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科普,传递爱国之情。大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像表意制作抗疫作品,既丰富视听体验,又达到了良好的正向舆情传播效果,实现了通过力行坚定爱国志向的目的。

四、结语

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集中展现,无数个在抗疫斗争中为国之命运义无反顾的英雄用“逆行”的脚步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党和国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入手,将抗疫精神全方位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