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心衰病的六经辨治思路

2021-01-02许琳陈永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厥阴少阴太阴

许琳 陈永灿

《伤寒论》综合分析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归纳其病变部位、邪正盛衰、寒热转化,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六经辨证体系是融经络、脏腑、阴阳、邪正、气化、疾病发展阶段、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在中医辨证层面具有良好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1]。因此,心衰病(心力衰竭)等内伤杂病也可按六经辨证进行诊治。

心衰病临床上以肺循环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表现[2],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属于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积聚”“痰饮”“胸痹”等病症范畴[3]。主要由外感、内伤多种原因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水饮内生,水凌心肺,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血瘀、痰浊、水饮为标[4]。心衰病治疗,西医以强心、扩管、利尿为主,中医以益气、活血、利水为治法[5]。本文结合心衰病临床证候,初步形成心衰病六经辨治体系,拓宽中医经典在心衰病治疗中的运用思路。

1 心衰病从太阳经辨治

太阳病是外感的急性阶段,心衰病可由外感而起,如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包炎等。急性期热毒侵心,证见发热、心悸、胸闷、胸痛、脉浮等;若热邪挟湿则影响脾胃,湿热遏阻,气机升降失调,表现为腹满、腹痛、腹泻。感染初期需辨素体虚实。素体虚,卫外失固,汗出,为表虚证,治以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加减。素体实,无汗出,开表发汗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加减。

病毒性心肌炎进一步发展,心肌细胞坏死、水肿,影响到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力,引起心律失常及急性心力衰竭。而感染性心包炎进一步发展,心包积液增多,引起心包压塞和心包缩窄,使心脏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如胸闷气喘,心悸,腹胀,不能平卧,浮肿,小便减少等。实为太阳病内挟水饮,如患者无汗,心下痞满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者,治以小青龙汤。如患者继发胸腔、腹腔积液,为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症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攻逐水饮[6]。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多见,《伤寒论》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宜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2 心衰病从阳明经辨治

《伤寒论》第180 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衰病,可引起消化道循环淤血、胃肠道功能下降,出现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等症状。此外心衰病水肿时,治以利尿消肿,但是“利小便而实大便”,进一步加重了便秘等阳明实证。所以心衰病患者可出现身烦潮热、纳差腹胀、大便干结的阳明经表现。

心衰病在阳明经需辨轻重缓急,如消化道淤血初起,结而未实,或利尿后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宜用泻下缓剂调胃承气汤;如已经痞满实为主,治宜小承气汤;如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治宜大承气汤。心衰病常兼有血瘀和燥热内结,治宜桃核承气汤;如心衰病水液循环障碍,但是尚未出现低灌注的表现,患者下焦湿热,小便少,水肿,可以猪苓汤利水养阴清热;心衰病胃瘀血而郁热,痞满内热,可予大黄黄连泻心汤辨治;心衰病出现肝淤血,转氨酶升高,如兼有湿热,可予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辨治。

3 心衰病从少阳经辨治

少阳病为合并外感病之亚急性阶段,是正气不足、正邪双方衰竭之势的阶段,病位在半表半里,既胸腹腔间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7],也包括所在的心和肺。心衰病常心肺证候同见,互相影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迁延,肺气亏虚,腠理开,一旦感受外邪,引起急性发作,出现发热、汗出或不汗出等太阳表证,若没有腹满下利、四肢厥逆的三阴病证,则外邪容易内传少阳。邪衰与正气同虚,见《伤寒论》96 条少阳病“胸胁苦满”“咳”“心下悸”“胸中烦”的胸证,亦现“嘿嘿不欲饮食”“胁下痞鞕”“小便不利”的腹证[8],为心衰病从少阳经的表现。

治少阳病禁汗、禁下、禁吐,以和解表里为主,小柴胡汤为正治方。然而少阳病多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础上随证施治。如心衰病诊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是少阳兼太阳病,可用柴胡桂枝汤。如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是少阳兼阳明里实证,用大柴胡汤。心衰病证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是邪热陷于少阳,水饮不化,当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宣饮。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胸满气促;继发肺性脑病,出现神昏谵语;继发肺源性心脏病,胸闷心悸,全身浮肿,一身尽重,尿量减少,大便干结,是邪入少阳正虚神浮,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辨治。如原文《伤寒论》107 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4 心衰病从太阴经辨治

太阴经涉及肺脾二脏,患者除出现脾胃功能下降症状外,还因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水停等,诱发或加重心衰病。因为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血虚则心脉失养。同时脾阳亏虚,无以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引起水肿,进一步阻遏气机,则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引起心衰。临床见于心衰终末期,患者乏力气促、尿少肢肿、恶液质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心衰病入太阴经提示预后差。

太阴病属里虚寒证,治以温中散寒为重点。如表证偏重,先行解表;里证为急,先治其里。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继发胃肠道淤血,出现气虚下陷或痰阻气滞腹胀的证候,可投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既能行气散结、化痰导滞,又能升补脾气而助水湿运化。心衰病肢肿,纳差胃寒,辨脾虚水停,予苓桂术甘汤加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心衰病水肿不甚,如贫血性心衰或营养不良引起心功能下降,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虚怯少气、心中悸动者,属气血亏虚,用小建中汤加减,温中补虚。

5 心衰病从少阴经辨治

慢性心衰病以少阴为主,涉及太阴厥阴。三阴为病深及五脏,五脏机能不足,经气不能通达内外,则调治困难[9]。

《伤寒论》281 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少阴涉及心肾两脏,所以少阴病是心肾虚衰的阶段。心肾关系密切,心衰病可伴有肾功能异常;肾衰也可诱发或加重心衰,临床为“心肾综合征”。肾主水,慢性心衰多伴水肿,心衰患者不但要重视心脏本身,而且要重视肾。

心衰病治本以调动心肾循环为要。病在少阴肾为主,肾阳虚以真武汤主之,另有茯苓四逆汤、附子干姜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病在少阴心为主,苓桂术甘汤主之;如心阳虚,治以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桂汤。少阴虚劳,心、肾两脏虚衰,有八味肾气丸、酸枣仁汤、炙甘草汤[10]。

心衰病少阴也可寒化或热化。心肾水火不济,病邪从水化寒,阴寒内盛,出现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等寒化症状,宜四逆汤温补扶阳、回阳救逆。若病邪从火化,热伤阴而阴虚阳亢,出现心烦心悸、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等热化症状,宜黄连阿胶汤清热育阴。

6 心衰病从厥阴经辨治

从少阴向厥阴传变,则肝木失调,邪犯心包,相火上炎为热,寒邪郁遏,心火不能下达为寒,上热下寒。心衰病至厥阴,继发各种心律失常,胸中烦热,消化道淤血胃脘胀满,似“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因利水利尿,常觉口干口渴,但是心下有水气阻滞,所以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患者虽然胸中烦热,但是四肢却不温,是外周循环衰竭的表现,既为上热下寒或寒热错杂的厥阴经病表现。治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主方为乌梅丸,辛开苦降,清上温下,清心衰病上焦之郁热,温补中下二焦,使气机畅达。心衰病“心下悸”多为水饮中阻,“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可服茯苓甘草汤。

临床上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于脓毒血症,发病起于太阳经,患者出现高热神昏,心脏瓣膜细菌性赘生物,瓣膜损伤出现心力衰竭。因阳盛生火而耗阴,灼伤津液和脉络,皮肤栓塞出现皮下瘀斑,指趾屈面出现紫红色结节,内脏栓塞出现腹痛血尿等,并见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黄赤,舌红绛,脉细数。患者高热,但是手足厥冷,即脓毒血症引起感染性休克,实属热厥证,为太阳直中厥阴,热邪内伏,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所致,先见发热,后见手足厥冷,热邪越深重,手足厥冷愈甚。

心衰病进一步恶化,到心源性休克,少阴命门火衰,则阴盛阳微,阴阳不能顺接,阳气外脱,此时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脉细欲绝,为寒厥证,急当扶阳抑阴,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如在少阴心肾真阳虚衰的基础上,又出现厥阴肝和心包相火的衰竭,五脏六腑阳气亏竭,不仅手足厥冷,而且全身肌肤发凉为脏厥,脏厥是六经病发展的终末期,此时阴寒盛至极,真阳衰至极,乃厥阴死证,为心衰病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

7 结语

心衰病,病邪可从外侵入,逐渐向里传播,由这一经的证候转变为另一经的证候,既为传经。传经与否取决于受邪的轻重、病体的强弱和治疗得当与否。心衰病在太阳经感受外邪,入阳明经出现便秘、胃肠道淤血等阳明热证;外邪未尽,正气已衰,发展为少阳病;如少阳病不治则入里,太阴脾肺受损,水和津液运化疏布失调,水湿内停,出现肺水肿及外周水肿,心衰病典型的“喘”“肿”“悸”在次阶段皆可见;如不治,进一步发展到少阴经,心肾综合征显现,病危重,在心衰终末期辨证为心肾阳衰、水饮泛滥[11];“喘”“肿”“悸”进一步加重,如再不治,出现“手足厥冷”“脉微欲绝,阴盛阳微,阳气外脱”等危象,此时如阳气不升,则阴阳离绝,五脏六腑阳气亏竭,至脏厥死证。但是心衰病并非必须经过从太阳到厥阴的所有阶段,太阳经病症如治疗及时不一定传变,也可先在少阴或厥阴起病,说明病情危重。所以临证中多观察思考,熟悉六经经气运行特点,结合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尽可能获取心衰病本源和诊治,选择合适方药。

猜你喜欢

厥阴少阴太阴
梁宏正教授从“开阖枢”论治肾病的经验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伤寒论》“灸厥阴”探析
“太阳-阳明-少阴”传变分期下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要探析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从少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手太阴穴”考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