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颊部上皮-肌上皮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12-23章明建杨文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上皮肿块恶性

章明建 杨文海

上皮-肌上皮癌是一种发生在涎腺的罕见恶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该疾病并不多见,文献多以个例报道为主。本文以术后证实的1 例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主要从影像和病理两个方面阐述其特点,以期加深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81 岁,7 个月前在右面部发现1 个花生粒大小的肿块,无疼痛不适,近几个月来肿块逐渐增大,于2018 年11 月4 日至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示“皮下混合性包块”(见图1),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和肿瘤标记物等未见异常。术前行颌面部CT 平扫+增强检查(见图2)。CT 平扫示肿块位于右颊部皮下,边界尚清,大小约25mm×32mm,密度不均,局部可见坏死,病灶平扫CT 值约26Hu,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为54Hu,门脉期为76Hu,诊断为右颊部恶性肿物可能。于2018 年11 月5 日在全麻状态下行右颊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颊部深层,包膜形成完整,呈结节状,位于颊肌下方,靠近口内黏膜,术中未见面神经、腮腺导管暴露。初步考虑多形性腺瘤。术后病理(见图3):镜下,肿瘤呈结节状,有部分包膜,可见双管状细胞结构,实性,筛状和乳头状囊性结构,单层立方状上皮细胞内衬,核圆,位于中心或基底部,外层为单层和多层多角形细胞,胞浆部分透明,核空泡化,稍微偏离中心,可见核裂变。病理诊断:右颊肿块,考虑上皮-肌上皮癌。

图1 病灶超声影像图

图2 CT 平扫+增强两期图像

图3 为镜下病理图片(HE ×10)

2 讨论

上皮-肌上皮癌又称为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好发于涎腺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亦可发生于牙龈、上颚、咽部、鼻腔、泪腺、上颌窦、肺及乳腺等部位。Vilar-Gonzalez 等[1]在1975 年首次报道该疾病,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差异性不大,早期临床缺乏特异性,患者多以自己摸到肿块就诊,肿瘤可于短期内迅速增大,提示为恶性病变。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有时难以区分良恶性。

上皮-肌上皮癌肿瘤细胞学表现多样,包括透明细胞、上皮细胞、浆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等,也可表现为多种细胞共存[2]。曹培龙等[3]认为上皮-肌上皮癌细胞的变异性较大,病理上单靠形态学诊断不可靠,需结合免疫组化来确诊,SMA、S-100、vimentin、EMA 阳性,而EAGE、CEA 阴性对该病的诊断有特异性。

本文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该病灶组织边界清楚,血供丰富,CT 示该病灶边界清,病灶内可见坏死,对周边无侵犯及远处转移,增强后呈明显的不均匀持续性强化。杜奕等[4]认为,上皮-肌上皮癌呈浸润性生长,本文病灶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周边无侵犯,与文献报道不一致。

在影像诊断这方面上,上皮-肌上皮癌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定:(1)肌上皮瘤:多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病灶大小往往小于上皮-肌上皮癌,当后者病灶较小,两者识别困难[5]。(2)多形性腺瘤:钙化、囊变性少见,常边界清,包膜清晰。早期轻度至中度强化,延迟后持续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肌上皮癌。(3)腺样囊性癌:老年女性多见,病灶发现时多较大,边界不清,嗜神经生长,易发生远处转移,CT 平扫呈低密度筛样改变,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6]。(4)腺泡细胞癌:以膨胀性生长为主,强化明显,易侵犯周边组织。(5)神经源性肿瘤,常为良性肿瘤,边界清,密度不均,囊变多见,强化明显,对周边无侵犯。(6)转移性肿瘤:有原发肿瘤病史,病灶常多发,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周边骨质破坏,肿瘤的强化方式与原发肿瘤相似。

总之,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颌面部其他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部分重叠,因此诊断较为困难。但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提示其恶性征象,为临床早期治疗和早期手术提供依据。该疾病容易复发、转移[7],手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术后建议CT 复查随访。该患者术后随访1 年未见复发转移。

猜你喜欢

上皮肿块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分析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