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循环的京津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1-01-02李志博李瑞琳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8期
关键词:京津冀人才发展

李志博 杨 倩 李瑞琳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创新是最大的动力,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才。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当前很多地区愈加重视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从培养、引进、交流等渠道吸引人才,为科技创新夯实人才基础;并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引聚产业集群、凸显集聚效应。因此,科技创新人才才是区域发展的永动机。创新人才培养是学者持续关注的对象,为适应新的环境形势和要求,我国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确立了人才为本的思路,兴起了创新人才内涵和界定研究;已有研究多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探究创新人才,提出了培育创新人才的相关路径。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对于各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选拔培养任务非常紧迫。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人才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加大对创新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国外优秀人才资源。这就给新时代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也从未停止过。2017年《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发布,它为京津冀跨区域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方向,同时也为国家重大产业发展明确了高层次专业人才专项培养模式,是未来京津冀人才工作的基本描述。在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到2030年,京津冀区域的人力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公共服务高效均衡,人才交流、培养一体化模式稳定成熟,人才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成为世界人才集聚高点。因此,京津冀人才培养协同工作十分重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完善创新型人才选拔机制、任用机制、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围绕区域重要企业、重点领域及其产业创新性发展方向,造就一批较高水平战略科学家、管理人才和一批高中低层次企业创新技术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科研队伍,促进青年人成长成才;进一步优化京津冀人才成长的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鼓励、吸引以及扶持政策,充分立足京津冀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依据区域产业规划和产业转型目标,依靠高层次人才力量,结合先进科学信息技术,壮大现代科技产业规模,完善高端服务业,实现“专家教授+科研成果+河北省需求”的精准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亟需关注的问题

从现代城市发展脉络来看,人才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而京津冀地区想要协调统一发展,就必须解决人才创新与流动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正在经历着非常大的挑战,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总体规划效果差,统筹协调能力弱

虽然京津冀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人才储备量丰富,但是如何发挥人才特点和优势,三地政府总体规划较差。人才的开发与合作仍然还停留在初始联动和培养阶段,归根结底是三地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导致了各地区各自为政现象比较常见、没能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为了促进京津冀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把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列为一项重大任务和主要工程,但是在一体化政策出台的过程中却还是有一些矛盾和问题,三个区域在制定相应政策时难以做到步调一致,达到的效果也参差不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虽然统一制定了人才培养政策,但是具体实施却是三地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再加上各地区对政策理解不同,地区实施效果并不总是协调一致。想要持续深入地推进人才合作一体化,就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建立起相互统筹协调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和拓宽人才合作范围,创新其合作内容和形式,全方位有效提升人才合作的质量水平。

2.政策衔接不通畅,人才流动存在阻碍

由于一些历史客观因素,京津冀三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经济社会结构发展不平衡,北京市作为首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聚集着各项优势资源。天津同北京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河北省相较京津两地就比较落后,经济发展程度低,教育投入少,资源配置落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因此,京津冀三地人才水平呈现京高、津平、冀较低的局面。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还没有基本建立起统一的人才政策,各个大城市在选拔人员、用人标准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人才准入和门槛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给区域间人才的流动造成了障碍。例如:在选拔人才方面,北京和天津两地高校毕业生往往会比河北省内高校毕业生更具优势,人才难以真正地跨区域流动,而且京津地区的劳动力选拔和使用标准门槛普遍偏高,三地区之间的人才使用率差距也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往又会直接导致三地区之间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均,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更多毕业生可能会流向人才政策更加开放的南方地区,这就使得京津冀三地白白流失许多优秀人才;在对人才政策的控制方面,京津冀三个地区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户籍政策和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也没有联通共享,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即在全国统一的基本标准和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各地际建立本地区的综合评价标准。这就会导致各种专业人才在其流动的过程中职称不被承认,这无论是对给个体或者用人单位都会带来不小的困难。

3.合作领域较为局限,协同形式单一

京津冀地区在人才培养上并未实现一体化发展,合作只关注表面,实质上并没有突破。当前人才一体化合作的模式较为单一,仅限于人才招聘信息共享、支持异地招聘、人才信息同步联网、相互派遣高素质人才等。尽管有了这些突破,但人才合作领域还是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合作的形式和层次比较低级,很难吸引高素质才人。长期以来,各大企业举办的大型校园宣讲活动会一般都是在本地的高校内进行宣讲,北京和天津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缘优势,大企业较多,本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机会就比较多,尽管这三个区域之间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共享度,但是大部分的信息对河北省内来说还是相当比较是闭塞的,这样就导致河北省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机会的获取能力上有所欠缺,不利于多样性的人才流动,造成人才浪费,协同形式单一,也阻碍了人才的交流与整合。

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 PDCA 循环

PDCA循环管理模型是一种首先应用在生产运作方面的管理模式,它是由四个主要环节组成,即P代表策划(plan)、D代表实施(do)、C代表检查(check)、A代表改进(act);四个环节相互连接,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最终使目标对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机整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核心理念和路径,和生产运作管理非常相似:在一个城市或区域内,根据相关的政策方针,以高层次人才产出为目标,通过资源投入,环境分析,量化产出,对培养体系进行策划、组织、培养、改进等一系列社会管理的行为。因此,借鉴PDCA循环管理模型的核心理念,本文把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划分为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人才培养改革四个部分。

1.创新人才培养规划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型人才一体化战略,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树立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其一,京津冀政府部门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坚定不移地落实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促进各地区人才的良性流动,使得三个地区能够查漏补缺,共同发展;其二,各地应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下放给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并且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各个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共同商议制定区域人才政策,避免推诿扯皮,权责不清;其三,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政策,并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为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

2.创新人才培养管理

得益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飞速发展,日常生产和生活越来越多的融入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各项工作内容得到丰富,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政府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借助科学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统一的人才管理机制,即统筹各个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数字化的人才管理模式;推进数字化人才管理的突破之路就在于围绕以数字化人才为核心,激活其成长动力的思想模式,充分运用数字化科技,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人才管理新环境,构建基于个性化专业生涯发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双螺旋式人才管理模型,推动了数字化专业人才发展系统的构建。

3.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评估一个区域人才培养成效最重要的标准。现有人才培养评估多从培养结果入手,如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获得技能资格、人才科技产出等指标作为评价对象。京津冀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基础的活动,因此创新人才培养不能仅仅短浅的考虑到最终产出,也应该将人才培养的过程纳入到考核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全新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重视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中的适时监督反馈、培养结果的质量把控。在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信息追溯技术,通过调查问卷、在线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专家访谈等多样性信息收集技术,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在评价背景环境中,注重相关政策所发挥的制度优势,同时可以应用优秀人才培养典型的案例,助力推广京津冀人才培养方式。

4.创新人才培养改进

创新人才培养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螺旋式上升的下一个PDCA循环的基础。在上一环节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环节中发现的不足,在改进环节中,通过收集到的评价数据和统计信息,对比已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创新人才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京津冀三地政府应该统一培养实践,提出符合三地特点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改进措施,并选中部分区域做培养方案改进的示范区,在实践中探索、催生出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改进方案。如果成效显著,将改进措施进行全面铺开,着重部署,不断更新已有案例库,为下一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丰富实践经验。

四、京津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建议

在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宏观上积极优化环境,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把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就是需要建立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统领和协调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人才协同发展。

在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改变实际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明晰的现象,依靠人才工作小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求各级政府要对人才工作敢负责,统一各级政府工作步调,勇于挑重担,加强政策落实力度。

在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方面,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统筹均衡京津冀三地选人用人标准,给同水平人才同样的待遇条件,尽快实现三地职业资格互认,解决人才流向不均的情况;调整各地政府部门在对职称的评估标准编制中“统分结合”特点,关注各地落实情况,减少人才流动壁垒;需要统一制定职业资格认证措施,尤其是掌握国家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加快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发展。

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面,京津冀地区各级政府要主动出击,发现各项工作的中的标准点,紧密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多渠道、多主体作用,向一线用人单位、科研院所、三地高校征集人才创新的“金点子”“金方案”,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质量评估体系,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阶段和成效进行精准评价、发现不足。

在创新人才培养改进方面,借助北京以及天津的地理优势,搭建京津冀高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结合北京作为对外交流窗口的优势,扩展与国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方式和种类,形成京津冀人才合理梯度,在互惠合作中推进人才培养。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空间大、地理区域广阔,人才发展可塑性强、发展包袱清,可以较好地借鉴前沿理论和经验,为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京津冀创新人才培养PDCA模式符合三地经济发展实际,依照人才培养“规划-管理-评估-改进”的思路构建螺旋上升的有机整体,为打造高质量、能持续、可评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京津冀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