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早期卫生工作方针

2021-01-02毛磊焱刘善玖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伤病员方针卫生

文/毛磊焱 刘善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改良工人待遇,在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保障工人健康等主张。鉴于当时尚未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些主张无法实施。但随着武装夺取政权的枪声打响,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逐步将这些主张付诸实施,切实解决劳苦大众“生疮害病”问题。

中国共产党早期即土地革命时期,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大力发展卫生事业,领导军民建立管理机构、制定工作方针、建设红军医院、创办医务学校、发动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常识、开展药材研发等,将卫生工作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紧密结合,掀起卫生事业的建设高潮,取得了辉煌业绩。这一时期提出和实施的卫生工作方针,引领着根据地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这些工作方针为新中国初期乃至新时代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确定卫生工作“不准丢下一个伤病兵”的总原则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发途中,因天气炎热,又连日行军作战,“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1面对大量产生的伤病员,毛泽东就特别强调“不准丢下一个伤病兵。”在三湾改编时,红军成立了卫生队,随即在茅坪村设立相对稳定的治疗、休养场所——红军医院,用以收容、安置和医治红军伤病员。不久,在小井修建红光医院,以便伤病员集中居住和医治管理。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又提出要优待伤病兵,强调要关注行军沿途落伍的伤病员,要立即派人去招呼他,如果有重伤重病,要尽量设法雇佣人员抬来医治。1931年9月,毛泽东指示红军总医院要“一切为了伤病员”。1933年初,毛泽东又指示中央红色医院要“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红色战士伤亡抚恤条例》和《红军抚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别成立抚恤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统计及慰恤一切因伤或牺牲或残疾的战士与其家属。同时还设立红色战士残废院,收容无家可归的残疾战士,经费由苏维埃政府保障2。

从不准丢下一个伤病兵、优待伤病兵到一切为了伤病员、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这四句话,看似简单的口号,却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卫生工作的初心宗旨。毛泽东的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卫生工作的总原则。

人民卫生事业的奠基人贺诚曾经说过,这些卫生工作的总原则就是红军同白军在卫生工作方面的根本分歧。这既是当时的历史事实,也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当时之所以提出“不准丢下一个伤病兵”的口号,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红军来自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当然也就必须关心、爱护每一个红军伤病员,更不能丢下任何一个伤病员。时任小井红光医院看护排长的王云霖将军后来回忆说,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非常关心红军医院和红军伤病员。毛泽东经常讲,不管情况怎样紧张,也不能丢下伤病员3。

提出预防第一方针

1932年毛泽东在《对中央红色医院创立时的指示》中提出要“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结合进行”4。1933年11月,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政府的责任5。

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后,由于国民党军的败退,战场上留下大量的死尸,引起作战区域瘟疫如天花、霍乱、鼠疫的流行。1932年1月13日,《红色中华》报道,吉安富田一带,传染病非常厉害,造成大量民众死亡。面对这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刚成立不久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刻决定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在同日的《红色中华》上发表《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的社论,正式吹响了中央苏区卫生运动的号角,开始了党在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影响最大、意义深远的卫生运动。随后,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和《卫生运动纲要》等体现预防第一方针的法规条例。

除了烈性传染病的侵害外,中央苏区军民中还常年受到疟疾、赤痢、下肢溃疡和疥疮四种多发病的困扰,不仅造成了民众的大量死亡,而且还严重削弱了红军部队的战斗力,成为红军的一大危害,红军部队因病减员甚至高出战斗减员的一两倍。因此,预防疾病成为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展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逐渐认识到了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黄帝内经》说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淮南子》也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但这些远见卓识,只停留在认识上,不仅在当时无法付诸实践,就是在20世纪的“中华民国”也未能实现。而首先做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崭新的革命根据地。能够在根据地得以实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政党,她为人民谋幸福,她和人民大众心连心,她的政策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信任4。

随着时代的变迁,预防为主在卫生工作方针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新中国成立后,预防第一正式发展为预防为主,成为各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最基本的原则。

倡导用中西两法治疗方针

井冈山斗争时期,因红军缺医少药,甚至碘片都极度缺乏,但山上有丰富的药材资源,毛泽东就主张因地制宜,提出要“用中西两法治疗”,聘请当地中医师为红军伤病员治病疗伤。在中央苏区时期,用中西两法治疗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强调中西医并重,且在实践中得到完全的贯彻执行。1933年9月,贺诚在《红色卫生》第三期上刊发《应急切转变诊疗工作》文章中强调,我们是红色医生,对伤病人员的恢复健康要负绝对责任。同时对医生中存在否定中药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说有的医生,认为西药万能,中药完全无用,所以不乐于采用材料厂用中药做出的西药,这是偏见。而贺诚则认为,红军卫生材料厂自主生产的数十种中药制品,“皆属屡经试验,效力丝毫不差”“无论任何医生,假如存着药物万能,药物又只有舶来品可用,那就缺乏科学精神与不相信无产阶级的创造性。”因此,贺诚大声疾呼:要广泛的用中药代替西药!

而在同一时期,“国民党政府”竟发生了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事件,使祖国传统医学受到严重摧残,在全国人民不断抵制和抗争下,直到1936年1月22日,“国民党政府”才正式颁布《中医条例》,给予传统中医在医药卫生系统中的合法地位,这场“取消中医”的闹剧最终于失败收场。

用中西医两法治疗,既是当时红军部队缺医少药的境况使然,也是我们党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立场,并对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4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中医西医两种医生要合作的口号。次年3月,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西医药研究会。传统中医在革命战争年代担负医疗救护、控制传染病等任务,为保证军民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为老百姓看病的方针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卫生工作。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要把“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列为巩固革命根据地的三大必要条件之一。从1927年最初的茅坪医院和红光医院,到后来红军医院的快速发展,都在用事实证明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中央苏区,随着战争日趋激烈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仅中革军委总卫生部直属的医疗机构就有10所后方医院、10所预备医院、6所兵站医院、2所残废院和1所疗养院。红军各军团和军队还设有野战医院,各师设有卫生队。红军医院遍布于赣南闽西的崇山峻岭和乡间村落之中。红军医院除了给红军看病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免费给老百姓看病。如兴国茶岭红军总医院专门开设了10多张病床用于收治群众,周边群众患者持乡苏维埃政府的介绍信即可到总医院免费就诊治疗。

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党和苏维埃政府把苏区人民群众的生疮害病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1933年9月,中央内务部要求苏区各县区设立免费给群众看病的诊疗所。之后,工农医院、药业合作社、公共看病所等形式的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苏区各县、区、乡建起。据史料记载,仅兴国县就发展了40多个药业合作社。中央苏区在短短的数年内,旨在维护苏区军民健康的各类医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为苏区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抗战时期,甘宁边区的疾病情况比较严重,天花、鼠疫、霍乱等急性传染病大肆横行,毛泽东亲自指挥根据地的卫生工作,及时遏止了疾病的传播。在对待卫生工作的态度上,毛泽东将其提到了一种战略的高度,关乎共产党能否通过解决根据地的健康卫生问题获得当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6。

制定医治敌方伤兵方针

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对待敌方伤病兵的态度都是仇视甚至杀害,惟有中国共产党对待敌军伤兵,秉持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了积极的救治。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7。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又强调,医治敌方伤兵,亦是对敌军宣传的极有效方法。医治敌方伤兵是我党卫生工作长期坚持的重要政策,体现了我党秉持“革命人道主义”的一贯主张。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中,认真贯彻执行“医治敌方伤兵”这一瓦解敌人的策略,这就使卫生工作完全超脱了单纯治疗的技术范围,使之与军事、政治斗争相结合,并为军事、政治任务服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百上千的敌军伤兵在红军医院接受救治后,深刻感受到红军是一支为穷苦百姓谋利益的军队,毅然加入了红军队伍。甚至,一名叫李国梁的国民党军医,看到《红旗日报》招考红军军医的启事后,立刻决定不再医治蒋介石的“活尸”,要去医治为苏维埃而受伤的革命战士。

强调加强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指出,伤病员如不顾惜,军心就要动摇。为此,毛泽东在1931年底红军军医学校创办时,特别指示要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不要培养成白色医生,要重视医务人员的政治工作。因此,红军在发展卫生工作时,特别重视医务人员和伤病员的政治工作,红军医院还专门建立政治机关,采取政治上一切措施,保障伤病员迅速痊愈和提高伤病员的政治情绪。针对当时红军中个别旧军医工作不认真的作风,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要求对医务人员加强教育,督促他们看病要详细一点,要使伤员得到治疗。1932年,毛泽东又强调,伤病员都是有功之臣,医务人员要好好爱护伤病员,诚心诚意为伤病员服务,绝不允许轻视伤病员。《红色中华》报对红十二军医务处某军医见死不救,有担架不抬士兵伤员的恶劣行为进行了揭露批评,在红军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要求医务人员自觉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8。

由于红军部队坚持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一大批从国民党军队中俘虏过来的军医,经过教育和改造,成为了红军卫生队伍的技术骨干,如李治、姜齐贤、戴正华、孙仪之、王斌、张汝光等,有的甚至为红军卫生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陈义厚、俞翰西等。其中,李治、陈义厚、戴济民、傅连暲被尊称为苏区医界“四大金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进。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传承革命战争年代卫生工作的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服务百姓、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1952年12月,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卫生工作方针。为了摆脱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1965年6月,毛泽东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重要指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医疗改革也正式启动。1996年12月,确立“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新的思想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各时期、各阶段所确立的卫生工作方针,为该阶段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的卫生健康事业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人民卫生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回顾往昔,纵观我们党早期卫生工作方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党一百年来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一脉相承的,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基础上的传承与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党早期卫生工作的方针,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民情怀,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总结我们党早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为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丰富党史教育内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伤病员方针卫生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智取红领巾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论《创造月刊》的编辑方针及其它
卫生歌
惠爱医院
讲卫生
党的防止腐蚀方针确立及其初步实践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