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文书合文研究
2021-01-02邱沐月
李 平,邱沐月
(1.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2.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清水江文书目前收存有50 多万份,是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研究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随着清水江文书收集与整理的不断开展,其研究也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近些年来,清水江文书语言文字探究也取得一定的成绩,这方面也包括对清水江文书合文的研究。比如卢庆全、黑维强曾研究由“〨”和“呈”构成的合文,并指出“”类合文现象在民间文书书写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姚权贵撰文指出,起初当是“文”(即“纹”)“艮”(即“银”)二字的合文[2]。史佳新研究部分数字及筹算数码的合文,指出合文有经济实用的价值[3]。唐智燕指出是“人”与“言”的合文[4]。尽管如此,目前对合文研究成果还不多,对合文产生的背景及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也尝试探讨清水江文书中的合文。合文也称“合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构形单位,但仍保留原来的多音节读法不变的文字形式。曹锦炎认为合文“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写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好像是一个字,实际上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也就是说它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5]清水江文书中有一些合文,这些合文涉及数词和量词的比较多,也有一部分是非数量词的组合。就数词和量词组合而言,有的是数词与数词的组合,有的是数词与量词的组合。
一、数词和数词的组合
数词与数词的组合,合文是由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的。例如“姜老孟、姜艮仔卖塘约”。
立断卖塘约人姜老孟、艮仔二人,要银,自愿将到分下塘一个,土名格从翁出卖与本房姜◇宇名下承买为业。凭中三面,议定价银五钱整,入手应用。自买之后任凭买主管业,卖主不得异言,今欲有凭,立此卖字存照。
凭中、代笔:姜文清
卖主老孟、艮仔
这是“姜老孟、姜艮仔卖塘约”,文书中有一个脱文,我们用“◇”代替。文书写于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日,其中“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日”中的“”是“十”与“二”的合文,“十”与“二”都是数词。从合文的组合来看,“十”与“二”相接,“二”位于“十”的一角。再如“怀琛弟兄扛榜山断卖契”:
立断卖山场、杉木、茶山、田地坡土字人龙怀琛、【龙】怀谷、【龙】怀◇、【龙】朝湘、【龙】兴云、【龙】怀琳、【龙】怀学、【龙】之准、【龙】宝亨、【龙】怀秀等……自断之后,今族再无有异言。若有耳言,约内所在之名人等里落,不与买主相干。今欲有凭,立此断约,子孙永远存照。
外批:内点一字
凭[中]:吴登月
代笔:◇◇◇
这是“龙怀琛弟兄扛榜山断卖契”,文中有六个脱文。文书写于嘉庆拾伍年(1810)◇◇日,具体的哪一天写的已无法辨别。文书“嘉庆拾伍年(1810)口口日”中有“”字。“”是“十”与“一”的合文,“十”与“一”都是数词。从合文的组合来看,“十”与“一”相接,“一”位于“十”的一角。以上是整数“十”与零数“一”或“二”的组合。当然还有整数“廿”与零数“一”的组合。例如“蒋荣合弟兄豆子榜杉木卖契”。
立卖杉木约人道龙榜蒋荣合、蒋荣灿、【蒋】荣品弟兄三人……当日凭中议定断价钱伍仟八十文整,亲手领回应用。任凭买主修理管业,卖主不言,如有山业不清,在与卖主理落。今恐有凭,立此断卖为据。内添五字,涂四字。
南大杉木
凭中:龙秀
立卖田字人族【龙】世炳,为因做堂嫂曾氏服事无出,自愿将满土坝坪台子上田一丘,约谷弍石,凭中出卖与【龙】世林名下承买为业。当面议定【呈】钱弍仟玖百六十文,其钱亲手领回应用。自卖之后,恁凭买主耕种管业,卖主内外人等不得异言。恐口无凭,立此卖字存照。
凭中:[龙]世艺、[龙]绍臣
宣统弍年(1910)十月廿九日 立[7]117
这是“龙世炳满坝坪台子上田卖契”,文书写于宣统弍年(1910)十月廿九日。文书“当面议定【呈】钱弍仟玖百六十文”中有“”字。“”是“”与“”的合文。这里“”用的是商码,商码是我国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也叫草码。商码中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分别表示数字1、2、3、4、5、6、7、8、9、10。“〩”在商码中表示数量,我们就把它当作数词。就其来源看,它是“久”的变形。在清水江文书中,作为数词的“〩”通常写成。“”就是“一”,这是清水江文书中常用的写法。[6“]”是说明此次交易用的银子是“九一”纯银,并非足银。“”与“一”都是数词。从合文的组合来看,“”与“”为左右结构,不相接。
在清水江文书中,表示数词与数词组合的合文,有的表示日期,有的表示数目。从组合来看,有的相接,有的不相接。
二、数词和量词的组合
合文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例如“潘再富黄土桥田断卖契”。
立断卖田字约人内兄潘再富,为因缺少用费无出,自己请中上门问到。自愿将黄土桥走横坎下大小田八丘,约谷四十八石整,随代原粮一斗四升零五勺,今凭中出断,卖与内弟龙世琳名下承买为业。三面议定价净钱弍拾捌仟肆佰捌拾文整,亲手领回应用。其田自断之后,恁凭买主耕种管业,买主不清卖主理落,日后不得异言。恐后无凭,立此断字为据,永远发达存照。
外批:水路老虎冲灌养
凭中:宗侄龙成望、族叔龙绍年
宣统元年(1909)二月卅日 立[7]107
这是“潘再富黄土桥田断卖契”,该文书写于宣统元年(1909)二月卅日。文书“三面议定价净钱弍拾捌仟肆佰捌拾文整”中有“”字。“”是“〨”与“呈”的合文。这里“〨”用的是商码,就是数词“八”。“呈”意思是“成”。“”钱就是八成钱,指钱的纯度。合文“”中“〨”是数词,“呈”是量词。从合文的组合来看,“〨”与“呈”为左右结构,不相接。再如“叔母同男上头街地基断卖契”:
立断卖地基字人◇◇叔母同男【龙】绍雄、【龙绍】快、【龙绍】好,为因缺少用费无出,自愿今【将】上头街右边地基间半,凭中上门问到族兄【龙】绍能名下承买为业。三面议定价钱七千二百八十文整,亲手领回应用。其基自卖之后,任凭买主起造,不关卖主弟兄相干。恐后无凭,立此断卖字为据。
凭中:堂兄[龙]绍型 代笔
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初五日 立[7]279
这是“叔母同男上头街地基断卖契”,文书写于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初五。文中有脱文两个。文书“三面议定价钱七千二百八十文整”中有“”字。“”是“〨”与“呈”的合文,“〨”是数词,“成”是量词。表示银的纯度。从合文的组合来看,“〨”与“呈”为左右结构,不相接。清水江文书中除了这个量词外,还有字,它也是一个合文。例如“吴氏同男婆寨塝田断卖契”:
立断卖田字约人族侄婿吴氏同男老四、老五,为因缺少用费无出,自愿将本名之业坐落地名浦女婆寨榜田一丘,约谷四石,出断卖与族叔【龙】奉先爷名下承买【为】业。当面议定断价钱三千四百◇◇文正心(整),亲手领回应用。其田自断之后,◇◇买主耕种管业,卖主不得异言。恐【后无凭】,立此断字为据。
内添二字。凭中:[族]侄[龙]绍型代笔
民国三年(1914)十月十一日 立[7]124
这是“吴氏同男婆寨塝田断卖契”,文中有四个脱文。该文书写于民国三年(1914)十月十一日。文书“当面议定断价钱三千四百◇◇文整”中有“”字。“”是“九”与“呈”的合文。“九”是数词,“成”是量词。从合文的组合来看,“”与“呈”为左右结构,不相接。
从以上例子看出,清水江文书中的合文有的是数词和量词的组合,意义表示数量。
三、非数量词的组合
清水江文书中还有非数量词的组合。例如“罗乾杆子石匠合同”:
立合同包字人石匠罗乾杆子,今包到龙池龙其潮青石厢丹墀一个,每块宽一尺弍寸、长一尺五寸四,短不要,上面平,尽厢丹墀一个,余石主人不收。言定每丈作价五钱陆分半,厚依【龙】士高样包,盘到屋不许缺角伤损,不许上面坑凼。如有损伤坑分凼,主人不收。日后匠人砌石,主人供饭,并无工钱。石概角盘清,价银兑足,不得加增异言,立此合同字为据。
凭中:龙士高
代笔:龙宝儒
丹墀合约(半书),
道光十七年(1837)十二月初二日 立[7]254
这是“罗乾杆子石匠合同”,该文书写于道光十七年(1837)十二月初二日。文书“议定价柒两零捌分整”中有“”字。是“纹”与“银”的合文,就是纹银这个词。纹银是清代通行的一种标准银两,其成色较高,以大条银或碎银制成,形似马蹄,表面有皱纹。纹银本来是一个双音节的词,在文书中各自省略了左边的偏旁,结果“文”“艮”组合在一起就是,成了合文。这种合文,省去原来单独书写时的一些笔画,然后组合而成。这种方法也是古文字合文中通常运用的写法。例如甲骨文(合集35406)是“报”“丁”的合文[7],组合在一起时,也省略了笔画。在这里“纹”“银”既不是数词,也不是量词,而是一个双音节的名词。从合文的组合来看,“文”与“艮”为左右结构,不相接。再如“姜世和断卖塘字”:
立断卖塘字,本寨姜世道为因要银用费,自愿将地名皆从污小塘一个,出卖与姜开让名下。当日兑价七钱整,自卖之后,任凭买主子孙永远管业。恐口无凭,立此卖字存照。
凭中姜世和
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八日亲笔立[10]
这是“姜世和断卖塘字”,该文书写于“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八日”,其中有脱文一个。文书“当日兑价七钱整”中有“”字。“”是合文,从合文的组合来看,“文”与“艮”为左右结构,不相接。又如“分银清单”:
内幅卅四两八钱正。五股分,每股该六两九钱六厘,载手占银十六两三钱七分六厘。外幅占一两。五股分,每股该银六两九钱六厘,载手占银三十二两七钱五分二厘。内外土股共该银七十两正,五股分,每股占十四两正。魁占栽银十三两九钱二分,又占土股银十四两正,二共占银二十七两九钱二分。内扣四钱五分七厘,外申平头二钱七分九厘,魁共该银二十七两七钱四分二厘[11]125。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合文应用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既可以由数词或量词组成的,也可以由非数词或量词组成。
四、结论
1.合文中量词或数量词较多
在清水江文书中,合文数量最多的是量词或数量词。我们曾经对清水江文书中《亮寨文书》进行统计,书中出现合文共计39 次,其中量词或数量词组合共有36 次,占92%,非量词或数量词组合共有3 次,占7.6%[7]25。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合文主要出现在记账、分单这类文书之中,而这类文书中量词或数量词出现得比较频繁。
2.合文是顺应书写简便的需要产生的
3.合文体现古文字的特征
从合文出现的时间来看,合文并不是清水江文书独创的书写形式。在古文字中,合文大量出现,比如甲骨文有合文有376 个[12],楚系简帛文字中的合文有98 个[13]。从内容到形式上来看,清水江文书中的合文和古文字中的合文是相似的,比如有许多字体依然延续古文字字体,清水江文书中与金文中(刺鼎,2776)[14],是同一个合文,意思是五月。从结构看,“五”字在上,“月”字在下,共用一横,它们明显有继承关系。再如清水江文书中[11]125和简帛文字中的(曾一四一)[13],同一合文,明显有继承关系。是“八十”的合文,也是“八十”的合文,区别在于的下面有合文的符号“=”。从组合的形式上来看,没有什么区别。在组合上,清水江文书中的合文有相接、相离、借用笔画等现象,这些组合形式在古文字的组合中都存在的。这些体现清水江文书中的合文与古文字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4.在民间合文不会很快消失
从清水江文书合文出现的朝代来分析,其贯穿于清朝和民国。也就是说,在清水江文书中,合文不是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的,而是一开始就有的一种书写形式,也可以说合文在黔东南民间文书的撰写中,已经形成了习惯。在清朝,官方的文献没有合文。这和汉字的特点有关系。汉字是一字一音,合文是一个书写符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自然不符合汉字的特点,这也是在正式的官方文献或书写中,合文逐渐减少或消失的原因。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合文是汉字的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在民间文献中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与民间文献的非正式性有关,它们只要求能表达清楚明白就够了,并不一定追求语言的准确性,也不一定符合汉语语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