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2021-01-02陆燕
陆 燕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207)
本文所称资产管理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且与企业战略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提升资产整体管理水平,企业应结合运营现状与核心战略,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全面提高资产管理效能。
一、资产管理的发展历程
资产管理是各个企业不可或缺的内部管理组成之一。在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如何优化资产配置、发挥资产使用效能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跟随着企业的成长周期,从初期的以产定投,逐步发展为投入、产出、管理并重;随着企业创新频繁,资产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化,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有了明显提升;领先企业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依托信息技术,优化资产管理体系。近年来,企业资产管理已经由原先的人工盘点逐渐发展为信息化管理,同时目前资产管理体系正在持续更新与升级,促使我国资产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资产管理的原则与目的
1.原则
一是安全效益兼顾原则,主要是指有效协调安全与效益,在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透明化管理,保持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水平,发挥资产的管理效益;二是科学分类原则,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服务性能更强,且分布区域较广,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实现科学分类,需严格遵循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制度。
2.目的
新形势下,实行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有:第一,动态追踪资产的使用状态,保持设施设备的完好率,保障安全生产;第二,科学评估资产的后续投入,节约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第三,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切实发挥资产的使用效能,有效降低盘点工作量,并保证账实相符;第四,实现统一管理,落实资产管理制度,杜绝出现资产不合理占用等现象;第五,落实信息化管理,充分应用资产管理系统,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减少无用功。
三、现行资产呈现的基本特点
现行资产呈现的基本特点可概括如下:一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但其本身形态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价值量基本不变,能够实现价值转移;二是相对来说资产价值较大,可多次参与到生产过程当中,保证资产使用效益;三是资产种类繁多,资产规模庞大,主要包含设备与土建两大类,再根据管理项目来划分,涉及项目种类繁杂;四是循环周期较长,与资产实际使用年限有着直接关联;五是管理模式不一,资产管理层级呈现差异化,部分单位资产管控层级较多,包括多级资产主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等。
四、资产管理的执行与成效
1.形成完整的实物账
资产管理人员通过不同的渠道将现行资产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合,将具体的信息直接呈现在技术档案中。虽然部分资产在建设期缺少了一些原始资料,但经过努力逐渐实现了“一物一账”,并形成了完整的实物账,为后续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2.着手建章立制
某单位于2005年起着手建章立制,结合资产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现状,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进行积极探索,经过反复磨合,不断完善有关制度规范,下发了相应文件,使得资产管理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逐渐开启了新的制度治理模式。
3.明确各岗位的职能
为了将管理制度的作用发挥出来,各部门尤为重视岗位责任制,利用管理制度来约束人员的实际行为,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近几年,甚少发生因设备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
五、资产管理的不足与成因分析
1.资产管理的不足
(1)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在管理制度方面仍旧存在一定漏洞,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缺少严谨性、内部控制欠缺效力、奖惩机制不够透明等等,使得资产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此外,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不到位,尤其在管理队伍或人员调整时,交接过程中出现漏洞,难以将责任落实,且资产管理不具有连续性,没有形成系统管理的思维。
(2)资产管理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总的来说,资产管理涉及各个部门,但实际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够顺畅,配合资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强,信息流转不畅使得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3)资产闲置导致使用效率偏低
购置资产过于随意,论证不够充分,后评估制度执行不力,致使单位内部资产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约束性不强,未能做好记录、清查等工作,出现了账实不符的现象;部分资产无法正常投入使用,其本身的增值功能将难以发挥。
2.成因分析
(1)内部因素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产范围逐渐拓展,但受到内部制度约束性低、预算指标难量化等内因的影响,整个资产管理处于被动的局面。同时,部分单位内部过于强调资金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只是在数量上有明确规定,而忽视了资产效益。
(2)人为因素
目前,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缺少创新意识,不能打破思维定式,习惯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另外,对于资产管理来说,具备较强的产权意识尤为重要,但实际上单位内较少有人清楚了解资产究竟有多少,是否具有产权,是什么性质的产权,甚至还存在产权登记信息不全等问题。
六、加强资产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国有企业资产分布广、种类多,新形势下要想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应依托信息技术,升级原有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共享。应重视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衔接性,将账与物一一对应,定时检查与审核,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高效处理各个问题,保障资产的实际价值。对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是长期存在的,且大多都是实物状态,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被遗忘。为了防止发生信息不全、管理不当等问题,可运用现代手段,将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例如,绘制电子地图,标记具体位置并附加照片,在系统上进行核对,若是发现差异支出,实时记录,后续展开具体分析,经审批之后再予以调整。
2.健全制度体系,保障资产价值
笔者所在的单位为国有企业,近几年单位资产规模逐渐扩大,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却不能落到实处。在新形势下,单位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监管各个流程,结合单位现行资产的特点,遵循适用性原则,健全制度体系,有效保障资产价值。第一,根据单位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优化现有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第二,实现整体性管控,做到责任细化、问责到人,同时重视监督工作;第三,注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设置量化指标,调整绩效考核评估,促使工作人员积极完成本职工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3.调整折旧年限,及时更新设备
新形势下,现代服务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升级,一系列设备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由于现行资产设备的折旧年限过长,要想提升资产管理质量与水平,建议各个部门要协同合作,根据工作特点与需求来整理有关设备的资料。根据标准规定,征求更加专业的意见,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明确其使用年限。之后,将一些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设备单独罗列出来,可适当应用加速折旧法,快速弥补资产价值,促进资产及时的更新换代。此外,做好调研与分析报告,经过相关程序审批之后,再调整折旧年限,以保证流程的规范性以及制度的严谨性。
4.合理优化配置,实现科学管理
首先,应用先进管理手段,定期对单位现行资产进行清查,明确具体数量以及使用情况,予以科学调整,稳妥推进资产的后评估,减少资源浪费,秉持科学性原则,实现精准投入。其次,加强预算管理,准确界定预算指标,根据这一指标来进行资产管理,形成动态管理模式。若在预算外出现特殊情况,需经严格审批之后再进行采购,并着重强调资产的使用效能。再次,结合资产管理特性与需求,构建“信息技术+资产管理”的新型体系,实现智能化管理,对现行资产应用“电子标签”,将名称、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纳入标签,形成数据档案库,摆脱人工盘点,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内部共享以及科学调配。
5.加大培训力度,组建管理团队
人才是企业最为核心的组成。俗话说,“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新形势下应当立足于企业战略发展根本,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第一,设置专职管理岗位,实现定期轮岗,团队内部互相配合、互相协调,适当地设置岗位津贴,激发人员工作热情。第二,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参加,主动提升个人能力,更新知识储备。第三,进行综合考核,以考核结果为准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夯实资产管理基础,确保资产使用效能的不断提升。
七、结语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新形势下加强资产管理已然成为推动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现阶段企业应从多个方面做起,不断完善资产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从而进一步实现提升资产使用效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