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误区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2021-01-0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支小军

区域治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学时建模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支小军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管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三门核心理论课程之一,是由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结合形成的一门经济类课程。由于涉及大量、复杂的经济理论、数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无论是对经管类的本科生,还是对经管类的研究生来说,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授课老师选择的教学模式不合理,学生很容易步入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的误区,导致构建的模型不能准确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克服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的误区,授课老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推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的误区

对于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构架,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具体包括:经济理论或假说的陈述、经济理论数学模型的设定、理论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计量经济模型和参数的假设检验、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报或预测、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控制或制定政策等八个步骤[1]。从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看,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误区。(1)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的误区。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际运用过程中,将经济理论数学模型与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相混淆,导致以统计模型代替计量经济学模型,或者以数理统计分析、经济统计分析代替计量经济分析的认识误区。经济理论数学模型和理论计量经济模型是建模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建模能否科学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关键环节。经济理论数学模型是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在建模过程中,将经济理论数学模型与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相混淆,在设定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前,忽略理论经济数学模型的设定,或者不对经济理论数学模型进行必要的、充分的分析探讨,或者不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直接基于统计模型设定理论计量经济模型,或者经济理论数学模型与计量经济学模型“两张皮”,所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就是空中楼阁,缺乏经济理论支撑,可能导致所揭示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甚至与现实经济现象相背离,出现“伪回归”问题。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三者有力结合形成的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经济类课程。如果撇开经济理论,无论是数理统计方法,还是经济统计方法,均不能确认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为因果关系[2]。从建模方式上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为结构计量经济模型和非结构计量经济模型,非结构计量经济模型也称描述性模型[3]。无论结构计量经济模型,还是非结构计量经济模型,建模过程中都必须借助经济理论的指导,即先构建经济理论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最终才能准确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的误区。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学者主观选择符合自己研究“需要”的检验结果,对模型设定检验存在认识的误区,有的模型设定检验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部分重要模型设定检验被忽略的问题,导致建模结果的科学性、可信度大打折扣。模型设定检验包含模型函数形式的假设检验和模型估计参数的假设检验,是建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每一种模型方法都有相应的模型设定检验问题,在建模过程中都必须仔细推敲其具体的应用背景和适用条件,对这些细节的处理是否恰当是一项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模型设定检验这种内在的一致性,虽然不是保证模型正确分析的充分条件,却是合乎科学逻辑的必要条件[4]。如果设定检验的结果暴露出问题,就应当重新考虑模型的设定,重新进行检验,直至通过检验。例如,模型设定时遗漏了重要解释变量或者存在函数形式设定错误,可能导致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相关而破坏外生性假定,或者导致扰动项呈现异方差等复杂变化,如果对模型外生性、同方差等假设检验不到位,就会造成研究结论不可靠[5]。再如,忽视检验统计量分布成立的前提,用样本容量趋于无穷时的分布函数来近似表示统计量有限样本的统计特性,计算出的P值都是渐近值,可能存在过度拒绝或拒绝不足的水平扭曲问题,如GMM框架下的Hansen-J检验与MLE框架下的IM检验,在有限样本下就存在明显的过度拒绝问题[6]。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不合理、不科学之处

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存在诸多误区的主要原因,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不合理、不科学导致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设计不合理、不科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但是学时却被不断压缩。部分高校经管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时从最初的72学时压缩到48学时,再压缩到现在的36学时,经管类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从最初的54学时压缩到36学时,再压缩到现在的24学时,导致授课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系统地讲授相关课程内容,结果本科生学的一知半解、模模糊糊,没有为后续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生则是学而不会用,即使用也是问题百出,不是模型设定出现问题,就是模型检验出现问题,有的则把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毕业论文的装饰。(2)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不合理、不科学。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复杂的经济理论,而且还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一旦学生在任何一个环节基础薄弱,都会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加大教师课程讲授的难度。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不管学生能不能学懂或接受,把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等一股脑都灌输给学生,把涉及假设检验的繁杂推导过程也灌输给学生,学生则一知半解,没有真正领会什么是经济理论数学模型、什么是理论经济计量经济学模型、什么是模型估计与假设检验等,逐步丧失了学习兴趣,出现教与学“两层皮”问题。(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不合理、不科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强的经济学课程,应注重学生对模型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现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只是简单地配备了一些实验教学课时,也是主要辅助于理论教学,即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导致学生出现学而不会用的问题。(4)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不合理、不科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由于闭卷考试大部分只能以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点为主要考核内容,几乎不可能将实际建模过程放到试卷中进行考核,通过2个小时的闭卷考试很难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运用能力考核出来。这种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必然导致应试教育和应试学习,为了达到较好的考试结果,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必然会着重计量经济学理论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死记硬背,不会去想怎么去科学构建和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根本达不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导致学生学而不会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思路

克服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的误区,必须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改革创新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1)科学设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时。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难度,经管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安排48以上学时为宜,计量经济学课程介绍安排2个学时、经济理论数学模型设定安排4个学时、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安排4个学时、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安排6-8个学时、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假设检验12-16个学时、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运用20-28个学时。经管类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安排36以上学时为宜,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构架安排8个学时、截面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安排6-8个学时、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安排10-12个学时、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安排8-10个学时、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安排4-6个学时。(2)科学布局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经管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基本知识,学会简单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过程与实际应用,教学内容应该以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主,重点讲授什么是经济理论数学模型、什么是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如何实现理论计量经济学模型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和实际运用。而经管类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际运用,为后续论文写作奠定坚实基础,以不同类型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过程及实际运用为讲授内容,重点讲授不同类型模型在参数估计、假设检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如何克服。(3)科学选择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计量经济学课程宜采用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计量经济学基本知识点讲授环节,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运用;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际运用讲授环节,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更加重要,案例教学有助于将所有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构架,让学生更容易结合实际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构架与实际应用,实验教学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建模构架与应用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4)科学设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计量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无论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教学效果评价都不适合只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可以辅助以上机测试、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闭卷考试重点测试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易考核太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上机测试重点考察学生的计量经济软件的掌握情况,不易把编程作为考核内容;撰写课程论文重点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可以与课堂教学同步推进,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论文设计。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学时建模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我与计量经济学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