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材料采购成本管控研究
2021-01-02贾万鹏
贾万鹏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昆山 215300)
建筑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建筑材料的支撑,合理的材料采购是保证工程建设平稳实施的基本条件。虽然建筑公司逐步建立了采购制度,但很多仍是流于形式,失去了制度的控制作用。材料采购流程包含材料计划、签订采购合同、材料进场验收、库存及使用、结算及付款等。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应该重视材料采购工作标准化和精细化,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
一、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材料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70%左右,控制好材料采购成本有助于降低造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抵抗内外压力、生存并发展的主要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做好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才能及时供应物资,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安全、质量和现金流。合适的材料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材料质量要求太高,会导致成本额外增加,而材料质量太差,明面上是降低了采购成本,实际上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维修整改费用大大增加,严重损害企业形象。
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的是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和全员性。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归属于财务预算或者投标预算,忽略了预算的执行过程,也没有将预算推广到全员参与。预算没有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项目工程做亏损了,项目部说是预算漏算、错算了,预算方则说项目部现场管理不到位,浪费严重,导致材料和劳务超额。
2.材料库存不稳定
如果材料进场时间过早,占用项目场地,影响施工形象,增加库存管理成本,增加公司资金成本,也有可能被盗窃,还可能产生二次搬运费,水泥等易变质的材料受损增加成本。如果材料进场过晚,不仅会影响进度,还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增加业主单位的工期处罚、项目班组的窝工损失、塔吊等租赁设备的停工损失、后期的赶工措施费等成本。
3.采购质量难以控制
原材料保管不善导致质量下降,如钢筋锈蚀、水泥受潮等。有些材料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供应商投标报价时价格低,送货到现场时材料质量差。作为主材之一的混凝土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最后导致混凝土强度过高或者过低,返修费用是前期成本的很多倍。钢筋、砖、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数据作假、送小样等情况。
4.交期不及时
一方面,未能有效评估供应商的信用、技术、产能、质量、资金情况等,供应商无法及时按时按质供货。供应商的原材料出现货源紧张,如砂石限采,水泥限产,混凝土供应就容易出现问题。材料员未能了解材料的生产周期,紧急下单,导致供应商来不及供应。材料员报错产品或者供应商发错产品导致返工,增加供货时间。另一方面,企业付款审批流程慢,款项支付不及时,导致供应商不愿供货。
5.价格和付款不合理
供应商选择少、对市场的认知不够、紧急采购、品牌效应等容易导致材料价格偏高。过度压低产品价格和付款,容易导致产品的质量、供应时间、后期服务等出现异常,材料的隐形成本增大。
6.人员责任心不够、理论水平不足,存在不良行为
采购人员的谈判水平和对材料属性的认识水平不足,材料采购计划不全、不及时,收货时在数量和质量上没有控制,保管不当导材料受损、丢失等问题。还有些采购人员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公司利益。
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加强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材料采购成本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材料采购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加强责任。材料采购涉及采购、预算、财务、项目部、安全、质量等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规范企业材料采购的流程,可以加强企业职能部门间的配合,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快内部协同。做好材料采购流程的审批制度,明确采购相关人员的审批权限,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管理办法逐级审批。同时,要加强对从事采购工作人员的遵章守纪意识培训,要积极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作用,用制度去警示人、教育人;根据材料计划公开招标,至少邀请3家供应商参加,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和公开、公平性,保持材料采购的竞争性。此外,要做好材料采购的审计工作,审查采购计划和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有无错漏或违规行为,审查材料验收入库过程中的手续是否齐全,数量、规格是否一致;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有无超量采购,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当期、当地标准。
二是选择优质供应商。企业要建立供应商数据库,通过已有供应商、合作伙伴推荐供应商、各建筑类网站等多种渠道储备供应商信息,对其信用、技术、质量、财务、风险、生产能力等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分级管理。每年度年底或项目结束后及时对供应商评估,根据供应商的资审评级、履约评级、售后评级情况,确定优先供应商、合格供应商、黑名单供应商等。根据采购需求,筛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选择质良价廉的供应商,确保产品供货的稳定性。要与优质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签订年度采购合同,及时沟通市场行情。
三是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对建筑材料的认识,以达到提高材料管控的效果。要建立全员的材料成本理念,材料采购不仅是材料员的工作,也是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班组的工作。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减少材料用量,减少材料浪费也是减少成本的有效措施。另外,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工作积极性,当项目成本降低,有足够的利润时,也是收获的时候。
2.优化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1)加强企业采购环节预算管理,引入激励机制
预算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预算在项目的策划、投标、施工、结算等阶段都起着重大作用。预算在执行中起到检查和监控采购成本的作用,根据预算数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建立成本控制系统。通过项目前预算、项目中控制、项目后结算,分析节约成本情况及指标,以此作为考核指标,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预算管理是一个有计划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管理过程。
(2)及时做好材料采购计划
项目部对于需要采购的材料需提前做好计划单申报给采购部门,计划单上需要有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设计要求及进场日期等。采购部门会同财务、成本管理部、质量部等相关部门对比目标成本中的材料数量,确定计划的可行并决定采购数量,确保材料采购数量不超过目标数量。采购部门依据此数量进行采购工作,包括供货期、付款、质量、售后等要求综合评标。
(3)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
材料进场后,收料员要根据采购计划对照送货清单核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单位等,索取产品合格证、质保书等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验证,以确认其资料是否有效。收料员要了解材料的性能和国家标准,并严格按照国家和企业要求收料。比如,螺纹钢验收,不仅需要过磅检验在国家规定的重量误差范围内,还有规定的直径误差标准范围,以及依据标牌清点支数,用实际供货材料及时送检,不得使用小样等弄虚作假。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不得投入使用,要及时做好材料退场处理。对于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要将其拉入黑名单。
采购工作的重点是对材料实行限额管理,进场及领用不超出目标数量。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确定目标数量,超过目标数量的损耗部分由施工班组全价赔偿,少于损耗量给予施工班组节约价30%奖励。钢筋、混凝土、墙体材料、砂浆、安装材料等主要材料的目标数量由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三方控制,既可以是按照国家或各地区的定额标准,也可以是各方依据施工标准共同约定数量。
三级收料是指首先由门卫清点数量,做进出场记录,登记好车辆信息,然后由项目部的收料员核实数量并检查质量,再由施工班组清点数量,做好出入库手续。项目部的收料人员包括材料人员和仓库保管员,入库时既要检查数量也要检查质量。重点是验收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查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日期、批号等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检测的材料及时做好送检工作。
项目施工完成后即可按照实际采购数量与目标数量对比,实现奖惩约定。
通过限额发料、三级收料,可以使材料利用率提高,减少浪费,加强质量控制,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4)合理组织材料进出场,争取实现“零库存”目标
每个项目的材料种类都有几百种甚至更多,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根据施工进度和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的生产运输周期编制材料计划,确定材料的进出场时间。以实现JIT采购为目标,极大地消除库存、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从而极大地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
(5)积极建立物资价格监控机制,及时了解相关物资材料的价格走势
要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机制,收集信息数据,总结产品价格规律。在预测价格有上涨趋势时,钢筋、铜、热卷、铝等材料可以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当价格有下降趋势时,在不耽误工期情况下尽量往后延。要根据进度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通过采购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整合数据,服务于采购工作。要建立采购数据库,对历史采购行为进行汇总,包括供应商库、招投标记录、采购定价、供应商服务等,以此指导后续采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