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模式下集团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探讨
2021-01-02张新举
张新举
(广东粤数大数据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业财融合效能的发挥,对加速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主要内容有包括工作内容精细化、工作方法精细化、财务制度精细化及财务监督精细化。因此,集团企业应基于业财融合的原则,结合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主要内容,采取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为业财融合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业财融合与财务精细化管理概念
1.业财融合的概念
所谓业财融合,是指在有限的资源下,用财务管理的手段,引导业务发展,基于业务数据进行财务管理,从而使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实现。业财融合出发点在于,业务与财务的协作,通过协作实现目标。业财融合关键在于,多视角、重判断、精算计、巧沟通。所谓多视角,是指不局限于财务角度,要站在业务、战略角度来判断财务活动的合理性、业务发展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所谓重判断,是指要加强财务数据分析,准确判断财务数据来自哪些业务数据。所谓精算计,是指要提高会计核算深度,挖掘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深层价值。所谓巧沟通,则是指业务与财务要建立沟通渠道,共同协作。
2.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对细化的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的过程,进而促进“精益”目标的实现[1]。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特点在于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在管理的过程中关注财务活动每个关键节点,注重管控工作链上的每个细节,其基本理念是“细节决定成败”。财务管理精细化,以量化标准对财务工作细节提出要求,管理目标的针对性更强,能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并促进企业业财融合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强化集团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业财融合模式下集团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工作内容精细化
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围绕的是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经济活动的控制、会计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很多时候局限于基础会计[2]。业财融合模式下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要覆盖到业务与财务活动的细节,要把工作的每项细节做好做精做细,不再局限于基础会计,更多的是经济活动的预测、规划、控制与考核。
2.工作方法精细化
财务管理精细化不仅要细化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同样要细化,要尽可能避免工作死角。传统工作方式以事后管理为主,业务完成后,将业务数据交予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核算出财务数据,例如:收入、成本、利润等相关基层信息,只是事后核算[3]。业财融合理念下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覆盖到业务发展全过程,工作方式上要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要对财务与业务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3.财务制度精细化
制度决定管理的效率。配套的财务制度是实施好业财融合模式,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基础和前提,不仅能对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关键节点做出详细制度规定,还能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支撑,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因此,集团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要求,扩大财务制度覆盖范围,对各项工作内容和标准做出明确规定,使制度覆盖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4.财务监督精细化
精细的管理,一定离不开精细的监督。是否对财务活动进行精细化监督,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精细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要对每一项工作的关键节点进行精细化监督,做到“精中求细、细中求精”,减少规则漏洞[4],对有效完成业财融合模式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内容,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统一,是非常必要的。
三、业财融合模式下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革新财务工作模式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不符合业财融合需要,更难以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因此,集团企业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细化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革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从而强化集团企业对财务活动细节的控制能力。
首先,工作内容要覆盖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坚持工作内容细化,准确把握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间的差距,建立“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全流程工作指南,精准控制实际支出在预算支出的容错范围内。
其次,为确保业财融合工作有效对接,使财务与业务有机融合,应设置特定的财务管理岗位。通过特定的财务管理岗位专门负责业财融合细节工作的处理,协助财务、业务、税务等相关工作的开展,对各项业务运行状态进行持续性跟踪分析,使财务能准确了解到业务活动中的实际收支细节,从根源上消除业务与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最后,为实时监控业务与财务的细节,应构建信息化办公模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共享、分析、整合、传递等工作。
2.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不论实施业财融合,还是推行财务管理精细化,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因此,集团企业应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符合业财融合以及财务管理精细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
在外部人才引进方面,要提高入职门槛,对相关应聘人员进行水平测试和面试答辩等必要考核环节,要求相关人员懂财务、识业务、明管理,可基于细节,准确判断财务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管控。实际测试过程中,可将业务内容与财务管理内容有机融合地提出测试问题,从而准确判断应聘者能否取得工作实效,能否胜任业财融合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杜绝“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
在内部人才培训方面,要重新定位财务角色和功能,对相关人员的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业务知识进行针对性培训,使相关人员准确理解业财融合内涵,并基于业财融合理念,进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若集团资金充足,具备相应的培训条件,可聘请专业讲师定期组织职业技能讲座培训,帮助相关人员更新知识体系。若集团资金基础薄弱,可选择线上培训。比如,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培训,微课视频内容短小精悍,可快速展示重点内容,提高培训效率,且培训成本低、安排更灵活,符合低成本培训需求。
3.构建配套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制度依据,财务管理就很难做到精细化,难以实现预期业财融合目标。因此,集团企业要积极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为精细化财务管理与业财融合提供制度支撑,保障相关管理机制的稳定运行。
建立责任制度。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关键就在于明确每项工作的具体权责,从而通过权责的具体划分,使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因此,集团企业要根据业财融合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明确各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构建“谁的岗位谁负责”“谁分管的谁负责”的管理责任制度,使制度精细化。
构建激励机制。在实施业财融合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具体实施路径中,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条件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意义重大,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要构建配套的激励制度,对每一项工作的细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从而提高相关人员的配合度与工作效率,使每个细节都得到有效管理。
4.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在业财融合模式下,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点之一是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实际上,细化预算,可提高预算目标设置的科学性,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因此,为确保预算管理符合业财融合要求,做到精细化的预算管理,集团企业应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贯穿到各项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中,增强对预算的控制力度。
首先,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集团企业应根据业财融合的需要,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针对不同的工作细节,引导财务融合的推进,将预算管理覆盖业务、财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中。
其次,提高预算精细程度。要深入分析市场动态,做好预算统筹,全面调查历史数据,将各业务环节细化分解,着眼于细微之处,根据每个环节的收支特点,合理确立预算目标,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预算方案,使预算真正细化。
最后,加强预算后管理与评价。根据实际结果与预算情况的对比结果,深化“追责问效”理念及其效果,可以对业财融合机制加以完善,对财务管理内容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提高业财融合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集团企业财务与业务活动面临更多的新问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规避风险,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于业财融合模式,进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对于提升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集团企业应基于业财融合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精细化要求,革新财务工作模式,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构建配套管理制度,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业务与财务工作细节的有效对接,将财务管理的成效真正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