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2021-01-02叶斌
叶 斌
(河南省信阳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研室 河南·信阳 464000)
0 前言
(1)问题的提出。如今的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时期务必掌握好自身的专业技术。毕业之后就要面临就业的压力,职业的特殊性,更需要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有立足之地。因此,更加凸显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其重要作用,这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让人担忧。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逐渐成为“放羊课”,这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场馆设备不足、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有关。作为体育老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上好体育课程是我们应该思索和探讨的话题。
(2)研究目的及意义。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理应调研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选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通过种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充分挖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中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价值,使人们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思想行为意识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稳步向前推进。研究这一课题,将对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明显的顾虑,怕晒、怕出汗、怕脏、怕累的思想,大部分学生对上体育课态度消极,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失去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1.1 喜好动手类学习
相比较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对文化课学习困难很大,但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相对有优势。因此,在学习内容和方式方面,技校生喜欢动手类学习,而不喜欢抽象思维。因此,与其他理论课程相比,大多数技校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上体育课。
1.2 心理问题相对突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因为中等职业学校不少学生的文化底子较差,他们也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或认同,但是他们缺少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习惯性无助”,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和表现上为所谓的“双差学生”,并且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有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些心理问题。
1.3 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喜欢尝试新事物
强烈的自我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的占大多数,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再加上网络游戏的不利影响,很多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接人待物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团队合作活动中习惯性互不谦让、也不妥协,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很多学生表明他们不喜欢遵守固有的规则,不愿意按照他人的要求去做;喜欢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
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面临着强大的挑战,究其原因是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滞后和学生的素养逐渐下降。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活动,而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形式单一、内容已经过时,课堂教学组织缺乏新思想,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活跃。
2.1 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教学资源
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是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同度不高,致使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投入资金有限。再加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进而对体育教学投资少。体育硬件设备设施不够完善、残缺破旧,并且可利用的资源不多,满足不了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的需要。这些将直接影响了体育老师教学的热情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也比较困难,因此,体育教学工作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补充和提升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不学习将会落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普遍缺少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个别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甚至个人的能力不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从而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业务能力不高,仍然不能满足如今实际工作的需求,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2.3 体育学生参与率低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锻炼意识不强,中职学生的自控意识相对较新差,不愿参与上课,甚至逃课睡觉、出去游玩。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弱化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价值。保守的体育教学模式,简化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导致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学校中,体育不再是考核及升学的指标,也没有新的体育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乐趣,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不良习惯产养成导致不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2.4 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认为,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学习,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投入技能学习上,而忽略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没有遵循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不少学校出现体育课程只是单一的理论灌入和课堂跑跑圈,让学生自由活动就足够了,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学工作在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真正的内涵。
3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体育课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更直接关系到我国各个行业工人的劳动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促进国民素质教育提高的重要方向,它是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战场,是完成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要想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作为体育老师,必须正确面对当前教学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优化。就个人的观点,提出以下几点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3.1 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一是改变管理模式。由于缺乏有效果的管理,中职生的纪律相对较差。教师要制定严格管理制度,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二是改进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可穿插少许趣味项目或游戏,使单调的体育课堂变得有生气,有亮点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激情。教师也可在课程中引入一些时下流行的健身活动,例如瑜伽、健身操、街舞等,以满足学生对潮流的渴望。第三,师生关系应该融洽。教师应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喜乐。
3.2 中职学校的领导应重视体育教育
国家制定了体育管理法规,例如《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规程》,它强调要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可是,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首先需要转变对体育教师传统观念,其次需要提升对体育重要性的认知以及提高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因此,中职学校领导应当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各方面文献精神,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学校体育在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这方面的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3.3 加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大多数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依赖家人而被宠坏,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弱,意志力薄弱导致做事情没有激情,不乐意上体育课和不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不喜欢室外太热或太冷的天气,更不能突破自己去体验没有尝试过的运动或项目。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坚韧意志的培养: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运动形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教育涉及的面很广,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体育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外,还应当通过各种运动项目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素质,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4 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锻炼,结合专项技术的教学,有计划、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运动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中等职业体育课程也应结合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应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常识,以及学习营养学、日常生活习惯对其健康的有利与不良影响,提升学生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学校可依据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区别对待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5 利用体育教育功能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相结合,共同完成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任务,充分发挥体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打造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当前的年轻学生动力不足,对艰苦和疲劳易产生恐惧,抵抗压力和挫败感的能力较弱,各种不文明和不规范的行为等,设置体育课程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例如,可设置为体能加强型、集体参与型、克服困难和挑战型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团结与合作的能力,以促进各种良好行为的形成。
3.6 培养崇尚体育的精神
崇尚体育和爱好体育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也是青年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更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重要方式。通过科学地锻炼来改善健康,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缺乏的精神。通过多种体育内容和形式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促进和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和习惯。而加强体育精神的培育,既可以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努力奋斗、热爱集体关爱他人、注重团结与合作,摒弃极端的个人、利己、享乐主义。
4 结语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应积极应对当前的体育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定改革发展方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