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21-01-02张在花
张在花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中心学校 山东·东营 257083)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数学学习大都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是小学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点合理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加强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借助于生活情境创设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积极保障为其提供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所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则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1.1 增强学生的抽象与逻辑思维
考虑到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部分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不太成熟,学习和理解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理解相关学习知识点内容,这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较为常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则应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生活情境教学的优势,重视实现数学和生活间的联系,能将抽象知识经过情景创设的模式来变得直观化,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借助于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更好地对于知识进行理解。
1.2 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则是具有鲜明的工具性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具有直接的联系,这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诠释。借助于生活情境的方式来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能进一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和周边生活的联系,能认清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这样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内容。借助于生活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全方位展示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的特点,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生活情境的引导,切实有效地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并能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综合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加强,具有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
1.3 激发兴趣与提高主动性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则是填鸭式的机械化被动的学习状态,往往课堂气氛较为单一和枯燥。借助于科学合理的生活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有助于构建更加轻松、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小学课堂学习的兴趣,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充分利用能紧扣学生生活情境的教学案例,并能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将他们的兴趣爱好融入到情境教学环节,更好激发学生对于生活情境的认同感,愿意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以保障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2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2.1 基于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他们往往社会阅历资格比较浅,生活经验较为欠缺,但往往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样则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特点,并将其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紧扣数学主题的情况下,将现实生活中相关事情设计为具有教育意义的相应案例,并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题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愿意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则应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开展教学情境设计,旨在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小学生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100以内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选择学生所熟悉的超市购物的生活案例,积极进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创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提问,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背景介绍,“同学们,如果学校需要举办六一儿童节活动,老师给了100元钱,要求去超市进行物品采购,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我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中。这个时候,就可以将精心设计的几组练习题目分别让学生代表来进行参与,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在传统的单纯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忘记运算顺序,难以理解运算优先级等情况,造成计算往往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选择符合实际生活的情况,能有效地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小学生结合自身的超市购物经验,能很好地进行该题目的计算,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全方位提升其生活经验。
2.2 基于生活实践创设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更加应该重视如何掌握利用自身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能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小学生总体上的实践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对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较弱,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在进行生活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则一定要重视如何有效进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构建,能有效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互结合,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团结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实现小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比如,在进行小学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过生日,切蛋糕”的案例,这样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圆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等基本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将事先准备好的直径大约10厘米的小蛋糕带到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干净的直尺测量蛋糕的直径、半径,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计算圆的面积,从而通过三角板进行相关的蛋糕的角度、底边的测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利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蛋糕,在完成学习内容之后,还可以吃掉也避免浪费。对于学生来说,则通过上述的活动,能有效实现自身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更好地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这样则会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2.3 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中,部分小学生难以理解部分抽象性较强、概念性的内容,这样长此以往,则会让小学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学习厌恶感以及畏难情绪,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以,在进行相关的数学概念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从而保障生活情境符合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积极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全方位保障小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则首次接触数学学习,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相关的数学知识基本都比较少,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则应重视将数学学习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化生活中,特别是能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寻找,这才是关键点所在。比如,在进行“认识钟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如下相关的问题,如“我们学校几点放学?”“早饭时间是几点?”和“你们都是几点睡觉?”通过这样的设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还可以在课后作业布置中,设置“一分钟走多少步”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生活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能进一步保障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通过渗透教学的模式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2.4 选择恰当的生活情境
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认识的实际特点,他们对于陌生没有接触过的学习内容大都是有着强烈的畏难情绪,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更是如此,显得数学理解能力不强。借助于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积极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题目,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先提问道,“本校组织三、四、五年级去参加植树,现在三年级有35名学生,四年级有55名学生,五年级有45名学生,校车有两辆,大车有80个座位,小车有60个座位,如何不分开年级的情况下进行校车分配呢?”通过上述的合理化情景创设,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判断,从而明确如何寻找数学答案的结果。教师则应在引导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和学生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考虑到小学数学有着比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特点,部分小学生造成在实际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难以将抽象化、书面化的内容有效转换为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则应在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重视将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生活和教学内容相互吻合,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来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有利于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能力的提升,符合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