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一体化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2021-01-02张亚杰
张亚杰
(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101)
学校是由无数个班级组成,每一个班级都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集体,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品德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个人素养离不开班级文化的熏陶,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当前的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更加复杂化,同时各种思潮也在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而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加全面型素养的人才,因此老师应注重初中生的日常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成长,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1 初中德育教学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1.1 初中“德育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以及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应将德育作为教育重点,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点塑造,德育一体化的理念就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1.2 班级文化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此时的学生思维活跃、爱玩爱闹,同时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思想,由于学生年龄上小,因此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面对学生还不熟悉的社会以及不同的文化冲击,学生可能产生不正确的思想。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思想有着感染和熏陶作用,同时丰富多彩及积极健康的课堂文化,可以让学生分辨不良的社会观念,端正自身的“三观”。其次班级文化会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对于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好的约束和规范作用,是为学生德育教学创造的良好环境,同时也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不断的优化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操守。最后,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鲜明个人人格,因此传统式的高压教学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会对老师产生排斥,这样就要求老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而良好的班级文化正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手段,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德育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在德育教学的前提下,班级文化建设需从两个方面考虑,也就是老师和学生。首先,老师是学生的教育引导者,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变化,学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个性状态,因此老师必须放低姿态与每一位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方案优化和调整,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议以朋友的身份进行相处,消除学生的情感隔阂,并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必须围绕学生本身进行开展,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老师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将统一的教学模式将所有学生框定,而是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德育方面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
2 初中德育一体化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2.1 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陈旧
我国之前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多年,因此很多老师的传统观念不能意识转换,因此存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成就的现象。当前的初中生思想更加独立,同时又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因此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长期的高压环境下,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并非是高压姿态的严厉监管,而是要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缺乏德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使得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显示,甚至造成了思想懈怠的问题。
2.2 教师管理手段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心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思想和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因为外界的一件小事而意气用事,鉴于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而且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因此老师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减少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但是很多老师没能深入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采用较高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缺乏教育的有效引导,也为关心学生的实际感受,甚至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管理产生不认同或不服从的情况时,老师采用了更加激烈的手段,此时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而要想进行局面挽回则非常困难。很多初中生内心较为脆弱和敏感,甚至会产生极度自卑的心理,还有的学生对于班级纪律的自控意识比较淡薄,而高压性的管教方式,只能激发学生的内心反抗情绪。
2.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没能有效融合
学校和家庭是初中生的两个生活重心,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通过交流和沟通,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行为规律,但是随着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同时多元性的文化也不断的冲击学生的思想,而一些不良信息可能对学生造成思想侵蚀。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纪,学生渴望了解世界,也渴望探索世界,但是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往往也缺少集体意识,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与班级同学产生矛盾,此时不仅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也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但是从目前来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较少,没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闭合循环的德育体系,甚至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方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冲击,甚至迷茫状态。
3 初中“德育一体化”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3.1 注重教师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
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后,其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同时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生也会感觉陌生,而老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引导者,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课负责,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思想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老师应注重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尤其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心理学的教育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建议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改变传统的高压教学模式,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兴趣爱好,以共同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奇心,然后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熟悉班级环境,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秩序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构建起无形的保护屏障。
3.2 尊重学生的德育教学主体地位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班集体是由所有同学组成,而学生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意识将影响到整个班级文化的走向,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为班集体做贡献,由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其次,由于当前初中生已经有了独立觉醒意识,因此老师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创意,强调班级内的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想法可行性,老师要强调自身的教育引导者作用,对学生的建议和想法要进行总结归纳以及提出建议。最后,老师可以在各项班级活动上,采用划分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在班级集体内每一个人贡献力量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氛围,同时对于班级文化建设也具有深远性影响。
3.3 通过营造班级环境激发学生活力
初中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因此很多时候会对外界事物进行模仿,同时周围的环境也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变化。因此老师要放眼班级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并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为学生创建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让班级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有明确的针对性。很多时候班级活动需要老师亲力亲为,为学生树立典范,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师,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一举一动或一言一行进行评价,大多以鼓励的方式进行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老师也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挑战自我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并不是将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进行评比,而是将自己作为超越的标准,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升,同时对于班级氛围打造也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阶段,德育一体化理念需要初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理解,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同时将班级文化贯穿整个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同时老师也应该正视目前初中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整改,注重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并通过营造环境激发学生潜能和活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