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提升思考
2021-01-02杨林
杨 林
(红原县龙日坝小学 四川·阿坝 624400)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创设并有效利用环境的能力、组织一日生活及保育的能力、支持与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指导教育活动的能力、对幼儿给予正确评价与激励的能力、同他人有效沟通跟合作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追求发展的能力”等七方面的维度、二十多条要求,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就是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是评价幼儿教师专业性的主要因素。它详细地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体现了幼儿园教师与其他专业教育人员的特殊性,它的实施指引了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也为广大研究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新的契机,在这种背景中进行研究幼儿教师区域环境创设能力,除了具有理论的意义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1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环境创设的理解层次
从幼儿学习的本质来看,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创设区域环境的能力,积极为幼儿的学习挖掘更多的资源,全力引导幼儿与环境进行深入互动,获得自我的成长与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积极地提升自我,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加深对区域环境创设的理解。
1.1 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专业知识基础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家专业知识的讲座、参加在职培训等方法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幼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的观念,拓宽专业知识的深度,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幼儿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学习活动,学习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深入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有全面的把握。幼儿教师灵活运用专家讲授的知识,在实践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知识的价值,搭建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桥梁。幼儿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同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基本功,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技巧有很大的提升,从而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教师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让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补充到实践中去。
1.2 开展自我反思,促进自我专业定位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分享心得体会、对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来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由于每个人对区域环境创设的理解、对区域材料的投放的理解是不同的。幼儿教师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分享,可以定在周五的下午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分享。每月由一名幼儿教师先说自己对区域环境创设的想法和对区域材料价值的认识,并提出自己在区域材料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然后其他幼儿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经验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幼儿教师对区域环境创设价值的整体、深入理解,从而让幼儿教师能够一开始接触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材料时就对其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分析自己的案例也可以分享其他优秀教师关于区域环境创设的经典案例,总结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并对不足之处与其他幼儿教师进行交流,提出自身的改进建议,从而让幼儿教师之间都加深了对区域环境创设的理解。
2 坚持整体统一原则,彰显环境创设的开放思维
为了促进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时能够彰显出灵活性、开放性思维,增加创设实践的活力,教师在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创设以及环境资源整合时都必须要坚持整体统一的原则。
2.1 物质环境创设,让幼儿在多维空间中积极探索
幼儿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区域空间设置、区域常规制定方面的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区域物质环境创设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教师能否对材料进行适宜性、创造性投放,能否对区域空间进行多元合理的设置与布局,能否对区域常规进行合理、民主的制定直接影响到物质环境创设的质量和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效果。物质环境创设要体现出区域空间的多元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宜性、层次性、多样性,体现出教育目标的要求和追求幼儿个性且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区域空间设置中,不论幼儿年龄、所在班级大小存在差异,还是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室分为几个活动区域,整体空间的布局要兼顾多样性、大小适宜、动静分开、区域联动等。幼儿教师要具有整体规划设计的视野,使区域环境内部的各个分区相对独立而又不受影响,还在整体上相互联系,形成互补。这就能够使幼儿在有限的空间内体会到空间活动意义的无限性、开放性,使其能够尽情、欢乐的探索。
2.2 心理环境创设,让幼儿在宽松氛围中生长思维
教师对区域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为对区域中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给予儿童安全感的能力,如幼儿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幼儿教师之间的互促性互动等,这都能为幼儿在区域内的活动参与提供一种自由、安全的心里感受,让他们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自由的活动、表现。只有幼儿在区域环境中感受到与同伴、与教师们之间的认同、理解、关心,他们才能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让自己的个性才得到充分展示。其中,在心理环境创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幼儿学习心理环境建立的关键。一方面,幼儿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依据幼儿的活动变化、注意力的转移来更新区域的材料,及时调整环境资源的布局,追踪幼儿学习需求的变化,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开放他们的视野,灵动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不能作为幼儿活动的旁观者、外围的指导者,而应该主动的参与、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在参与中引导他们思维的深化,使他们敞开自我,深入认知自我。
3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增进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
3.1 关注教师身份的多重性
幼儿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中的身份是多重的,要善于投放、利用、加工材料来改善、优化环境,进行自主的研究和设计,让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充分继续学习的选择。具体来看,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制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材料和辅助材料、挖掘幼儿身边熟悉的生活材料等方面来提高材料把握能力。一方面,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制作区域材料。由于每个班级中幼儿的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区域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区域材料感兴趣,才会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想法。比如对于幼儿喜欢的区域材料可以多制作一些。有的班级中幼儿特别喜欢在娃娃家活动,幼儿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些娃娃家需要的材料。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自制辅助材料,辅助材料是对区域活动起辅助作用,能使幼儿的活动更加丰富、完善的材料。比如建构区的动物玩具、汽车模型等,益智区的珠子、数字、加减符号等可以帮助幼儿数数。幼儿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为幼儿提供身边经常接触到的生活材料。比如在建构区幼儿教师可以提供的一些小汽车、房子模型、小树模型等;在植物区幼儿教师可以种一些幼儿经常吃的蒜苗、洋葱、豌豆苗、黄豆苗等;在美工区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一些幼儿经常见的树枝、石头、塑料瓶、报纸等;在生活区可以投放一些铲子、碗、盆、勺子、筷子等;益智区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扑克牌、麻将等。
同时,幼儿教师要对区域环境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地装饰区域墙面,合理利用区域墙面。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幼儿评价的方式、结合集体教学活动、利用乡土材料等方法来提高区域墙面的设计能力。幼儿教师鼓励幼儿对区域墙面进行评价,询问幼儿对区域墙面的装饰有什么想法,哪些是最喜欢的等问题。这样幼儿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评价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了要在区域墙面设计时应该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将教育和区域墙面的美观结合起来,设计合理的内容,为幼儿提供满意的墙面设计。幼儿教师结合集体教学活动,让区域墙面与集体教学活动互动起来,发挥两者互补的优势,两者既互为一体,也互相促进。比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语言领域的集体活动时,幼儿教师就可以把绘本中的故事呈现在区域墙面上。一方面区域墙面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师可以考虑采用乡土资源对区域墙面进行装饰。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麦秆、稻草等材料对区域墙面装饰,不仅让幼儿了解这些不常见的乡土材料,也能增加特色区域,改变区域墙面的单一情况,营造出大自然的氛围,拉近了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
3.2 尊重幼儿的自主参与
幼儿教师作为区域环境的创设者、研究设计者、开发者,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静态地材料资源,最为核心的就是置身于环境中学习的幼儿,幼儿教师的多重身份是相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追求来确定的。幼儿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中身份的转变的根本就是尊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性,倡导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明确自身在帮助幼儿实现自主学习的责任和作用。首先,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多元引导,例如游戏引导、故事引导,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优势,引导幼儿进入自己适合的活动区域,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其次,幼儿教师摒弃以往自己包办的行为和观念,要将幼儿看作是区域环境创设的主体,要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区域环境创设中来,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学习,营造民主的氛围,倾听幼儿的建议和个性化想法,帮助幼儿将关于区域环境创设的奇思妙想转化成为现实。最后,为了让幼儿更有兴趣参与到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幼儿教师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搭建家园合作平台,开展多样化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到区域环境创设中,从而加强亲子的亲密联系,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扩展。
4 结语
以上为幼儿教师区域环境创设能力提供实践的指导,初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幼儿教师提供可以参考的相关范例。幼儿园环境作为与小学环境区别较大的地方,研究幼儿教师的区域环境创设能力,对于思考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