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引领
2021-01-02陈明雨
陈明雨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国家兴。年轻人强大,国家强大。年轻一代有理想,有技能,有责任。国家有未来,民族有希望”,大学生肩负着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1 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影响
短视频是一种新兴媒体,是互联网发展和创新的产物。短视频的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政治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短视频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正面的视频内容,丰富他们的视野,而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被扭曲。大学生虽已年满18岁,高等教育认知水平较高,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发展意识不清晰,自我评价容易跟随他人评价,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
2 “红色文化”与短视频相结合
“红色文化”与短视频形式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短视频制作技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红色文化”,制作“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红色文化”,形成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圈,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现在手机的配置越来越高,尤其是手机摄像头的配置,可以满足基本的视频拍摄。大学生也是具备短视频拍摄和发布技能的。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统一民族解放思想的积极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资源。它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历史底蕴和时代特征。红色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中创造的具有深厚积淀的文化遗产。它是新时期文化和革命传统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基础。它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有学习和继承“红色文化”精神的义务。以大学生自身为传播中心,结合“红色文化”内容,发布“红色文化”短视频,辐射大学生群体,达到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目的。
3 “红色文化”短视频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意义
以“红色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引导为基础,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向,使“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理中,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的制造和传播的主体。利用短视频“短、准、易制作”的特点,结合“红色文化”的内容,实现“学、做、传”的一体化,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发展。
3.1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打造网络思政新高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很多,如思想政治课、主体日活动、参观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如纪录片、新闻等,但有关“红色文化”的短视频并不多见。然而,大学生不能判断他们的视频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结合“红色文化”的内容制作短视频,既能得到网友的认可,又能得到大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3.2 大学生从观看者转变为制作者和传播者
大学生有相对空闲的时间,基本掌握制作短视频的基本技能。大学生可以利用很多零碎的时间。除了观看“红色文化”短视频外,他们还可以尝试制作和出版“红色文化”短视频。要担负起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增强发自内心的使命感。
3.3 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上的洗礼引领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价值观
与其他媒体平台不同,短视频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交互性,能够及时更新,产生实时互动。短视频制作方式简单,内容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能及时“善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培养具有合格政治素质的大学生。
3.4 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就谈不上教育。首先,“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如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精神、抗洪精神、女排精神等。将这些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结合,可以将单纯的文本知识升华为精神力量,赋予教材深层次的内容。其次,“红色文化”包括建设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人故居等物质内容。这些物质文化以直观的建筑和场所为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材。最后,“红色文化”还包含制度文化。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国家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素材,这些制度文化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5 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教育方式是将教育内容具体化为学生行为的桥梁。因此,教育模式是否得当,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载体,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首先,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多种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必要的课本知识讲解外,还可以利用短视频为学生播放“红色文化”电影、纪录片和“红色文化”电视剧。同时,参加过革命和建设的有影响的人可以走进教室,向学生讲解。其次,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通过校园文化专栏宣传和讲解红色废墟、革命人物等,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红色文化”精神,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后,为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提供了平台。“红色文化”中的革命遗址和纪念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校园文化的体验和体验,来扩大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3.6 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效果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因此,检验一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进行。课堂演示大多是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会有一些视频作为辅助理解。但由于学生都是坐在教室里听或看,不能有很好的现场体验,往往在课后就上课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学方法从简单的课堂知识讲解,变为现实的“红色文化”废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4 “红色文化”短视频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1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红色文化”,必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中的历史遗迹和重要事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具体理解,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红色电影、纪录片等视频和红歌,为学生产生更直观、立体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提炼“红色文化”的核心理念,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让大学生要自觉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认同党领导下的“红色文化”,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电视剧,在网上搜索“红色文化”相关知识,增加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4.2 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校园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受到影响。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影响,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之中。首先,院校要组织各种校园活动。比如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其次,院校要运用多种方式宣传“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电台、文化宣传栏、校园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红色文化”也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国家博物馆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最后,院校可以定期邀请研究“红色文化”的学者或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经验的学者讲课。通过讲座,讲解专业、深入的“红色文化”知识及其丰富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情感共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3 融入高校网络平台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频繁使用网络,这为“红色文化”融入网络平台提供了契机。首先,院校在网站上增设了“红色文化”栏目。学生们经常浏览学校的网站。通过开设“红色文化”栏目,学生一进入网站就有意识地被网站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浏览意愿。第二,全国高校设立专属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定期宣传,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红色文化”,并被其感染,转化为外在行为。最后,为院校创建“红色文化网站”。院校根据多民族学生自身特点,将不同民族的历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贴上生动的图片,形成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还可以组织网上“红色文化”和民族知识竞赛,以“我的民族与红色文化的起源”为主题的短视频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红色文化”的价值,并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5 结束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优秀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中,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