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形状》教学设计

2020-12-31吉明燕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承受力纸筒鸡蛋壳

吉明燕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教学重难点:

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的控制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他们大致是什么形状?

学生交流。

2.讲解:通过观察和研究,人们发现这些物体虽然外形不同,但是大多数由4种基本形状构成,来看看有哪些?认识吗?

介绍:椎体、球体、柱体、台体。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他形状。

3.谈话:其实不光是大自然中,我们生活中也有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几乎也是由4种基本形状构成。

逐一出示:台灯、柜子、帐篷、泰姬陵

4.揭题:物体为什么要做成这些形状?它们有什么优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形状)

二、新课

1.初步尝试折各种形状

(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就借助于它来研究,老师这有一张纸,什么形状?这是一个平面形状。能想办法让稳稳地站着吗?

学生尝试

(2)谈话:怎么做的?折叠一下,就改变了纸的——形状(板书:折)

(3)谈话:它由一个平面的形状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形状,能撑起自身重量,那它还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吗?比如:一支粉笔

演示:放一支粉笔。

(4)提问:在不改变高度的情况下,还有其他折法吗?试一试……

活动:学生在座位上折纸,学生展示不同的形状。

提问:他们也能承受更多重量吗?

(5)总结:我们发现,薄薄的纸,折形状以后,就具有一定的承受力。(板书:承受力、折形状)

2.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大小不一样

(1)提问:看一下,刚刚我们折了许多不同的形状,猜一猜:他们的承受力一样吗?

(2)提问:如果真的不一样的话,那什么形状的承受力最大,什么形状的承受力最小呢?(形状与承受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3)过渡:为了更好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折一些典型的形状,封闭的纸筒。像这样的,这是三角形的。你们还能想到其他什么形状的纸筒?

学生:圆形等。(课件出示图片: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形)

(4)预测:如果我们就以图上的四种纸筒为例,你们觉得哪种形状的承受力最大呢?

学生猜测。

(5)谈话:那我们怎么验证自己的想法呢?

(6)谈话:纸筒的折叠并不难,但是粘贴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和准确,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四种纸筒。

观察一下,这些纸筒哪些条件相同?一样的纸、一样高、都是一层。

什么不同?就是形状不同。

(7)提问:用什么来检验承受力?放的书有什么要求?(一样的书)

怎么知道谁的承受力大?(看谁托住的书多)

如果放第5本时,被压坏只能算几本?

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

(8)预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的作业本,如果放作业本,你们能预测一下不同的纸筒能托起多少本?

小组内讨论一下,在实验记录单上填写预测的结果

(9)注意点: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实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谁放?怎样放?)

学生交流,对准中心,轻轻放,老师讲放的技巧(演示一遍)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①依次实验,合作完成(一个操作,其他人看是否在中心,并随时观察纸筒的变化)

②纸筒不能重复使用

③及时记录、整理桌面

(10)学生实验

(11)组长汇总记录

(12)分析数据:看总的数据,有什么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能力如何?)

追问:物体的形状和承受力有什么关系?

纸筒的边越多,(角越多)承受力越大

追问:有问题要问吗?圆形只有一条边,没有角,为什么承受力最大呢?

(13)讲解:科学家研究发现:多边形的纸筒加在上面的力量主要会集中在角上,而圆柱没有角也没有边,加在上面的力量会均匀地分散到直筒的各个地方,圆柱上的每个点承受力并不大,但它整体的承受力比较大。

三、体验薄材料的承受力,拓展活动

1.谈话:刚刚我们研究了纸,它是一种又软又薄的材料,我们发现只要改变纸形状就能改变它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出示物品的图片:瓦楞纸(实例)、鸡蛋座(实例)、铁轨、钢材等。

2.提问: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是根据什么道理设计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交流

4.明确结论:物体的形状改变,其承受力也会改变。

5.拓展,薄薄的鸡蛋壳的承受力实验。

谈话: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它的壳有什么特点?

它的承受力如何呢?

讨论:为什么看似普通的鸡蛋壳却有这么大的承受力呢?

解释原理:鸡蛋的这种壳形能把外来的力均匀地分散开来,避免外力的过于集中,所以能够承受比较大的重力。

6.讲解:就这样一个蛋壳,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建筑设计师却从它的结构中得到了启示,设计出了轻便省料、优美大方的壳体结构,这些壳体结构有的像鹅卵,有的像半个皮球,有的像乌龟壳。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对鸡蛋壳的模仿和仿造,建筑师们还模仿海洋动物的外壳,设计餐厅,商场像贝壳、海螺等。它们的建筑原理和蛋壳相似,既节省材料,还有很好支撑作用。

7.总结:科学家与建筑师的杰作让我们大开眼界,其实他们的灵感大都是来自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并能更好地利用它来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8.回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作者單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承受力纸筒鸡蛋壳
鸡蛋壳大变身
纸筒
骆驼之死
结实的纸筒
纸筒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研究
霜叶红于二月花
纸筒变身小精灵
鸡蛋壳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