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31于敏
于敏
作者单位:110000 沈阳,沈阳市铁西区精神卫生中心三疗科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精神障碍综合征,患者除了精神活动不协调,还存在着认知和社会功能受损[1]。目前,临床上尚无精神分裂症有效治愈方法,多采取以药物干预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之最大程度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2]。我中心作为沈阳市定点的精神疾病大型专科医院,每年收治较多精神分裂症病例。为了提高日常护理干预效果,我中心近年来将正念减压疗法(MBSR)引入其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中心2019年6月—2020年 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目标人群,精神分裂症诊断参照《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3]。筛选条件:年龄≥20岁;轻度和中度精神分裂症;入院后奥氮平、利培酮等治疗有效;无其他伴发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无影响视觉、听觉的器质性疾病;智力水平基本正常,病情稳定后能配合问卷调查;无严重自残及伤人行为;能进行基本沟通,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属同意接受正念减压护理干预。最终,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本研究全部入组患者均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研究经过伦理审查。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见表1。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医嘱采用药物进行规范化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采用M B S R模式进行护理干预。①介绍M B S R:首次进行M B S R时,由M B S R导师(由护理人员中选拔并经系统培训后担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M B S R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进行自我介绍,告知M B S R过程中双方配合要点。②进行正念呼吸练习:M B S R导师选择一段节奏柔和的音乐,初步引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腹部呼吸放松练习,然后调整呼吸逐步集中注意力。③进行正念察觉练习:根据入院后对患者病史的了解,选择一个合适的可被患者注意的对象,如某一声音、单词、短语,也可以是患者自身的一个动作或者主观感觉。进一步引导患者调整呼吸,将注意力转移至正念对象,让身心与之和谐相处并体验。④进行正念修行:正念修行过程中不对正念对象作价值判断,只是纯粹地觉察他们,有耐性地与之和平共处,如实地关注当下自己的身心现象。⑤情绪感受与分享:在进行完正念修行后,需要进行自我表达,患者间交换感受与想法[4-5]。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分别于观察起始点及终点进行自我管理和心理弹性评估。自我管理评价工具为精神疾病自我病耻感量表(SSMIS):SSMIS合计33个条目,涵盖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精神症状管理、家庭社会功能、利用资源及支持、自我效能6个维度;单个条目评分范围0~5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6]。心理弹性评估工具为心理弹性量表(CD-RISC):CDRISC合计25个条目,涵盖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单个条目评分范围0~4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好[7]。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SSMI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SMIS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CD-RIS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发病与多基因遗传有关,遗传率高达80%。该病发病较早,因此青壮年是精神分裂症高发人群,全人群发病率约为1%[8]。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存在多种与发病机制有关的假说,其中认同度最高的为神经递质假说和神经发育障碍假说,前者侧重认为神经递质失衡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发病原因;后者侧重认为神经系统先天遗传异常和发育畸形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发病原因[9]。精神分裂症的干预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医疗机构的规范诊治;二是来自家庭的积极支持;三是来自社区的密切管理,其中医疗机构的规范诊治是精神分裂症长期干预的基础。因此,在长期护理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护理模式,以其提高护理干预效果。M B S R是于1979年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附属减压门诊的Jon Kabatzinn博士所创立,是一种意在辅助(而非取代)一般的医疗行为,本质上M B S R是一种心理干预。其目的是教导病患运用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为自己积极地做一些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事,核心目的是培育正念[10]。目前,M B S R已被临床多学科护理所采用,取得了满意效果,因此,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在接受了M B S R护理模式后,观察组S S M I S和C D-R I S 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M B S R护理模式能进一步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弹性。综上所述,我们推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M B S R模式,以其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医学受益。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后SSMIS评分比较(分)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