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0-12-31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河北 迁安 064400)
现阶段,全民健身的热潮正在持续高涨,各地区围绕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稳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大量社会健身活动的开展,打造出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有助于增强居民身体素质。要想促进全民健身整体水平的提高,需要尽快建立并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完善体系内容,旨在为居民提供优质健身服务,能在居民健身意识提高下,充分落实全民健身发展规划。建立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体现出全社会的意愿,是保障公众体育权益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某种衡量标准来确定,在国际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尤为重要。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是确保健身服务水平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公民健身需求的必要条件。当前全民建身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健身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显得十分关键和必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情况将直接决定着群众的健身效果。在“健康中国”理念的影响下,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基于此,在分析当前河北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情况下,提出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路径。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及目的
健康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建立在对健康的追求之上,从基本达到温饱到总体实现小康,人们逐渐转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渐增强,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提出“发展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广义上来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宣传、服务保障、工作保证、评估反馈和社会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倡导全民健身,就能促进全民健康,从而建设健康中国,基于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全民健康发展战略,达到增强全民体质建设健康中国的目的。
2、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重点工作任务。由于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导致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2.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忽视
一直以来,竞技体育在我国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政府对于全民健身资源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一方面表现在政府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资金投入较少,对于大众公共健身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拨款也不足,另一方面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企业、体育社团、广大健身爱好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全民健身的场地有限、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率仍有待提高等因素也制约了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2.2、缺乏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广大居民健身锻炼的体育意识相对薄弱,真正坚持健身锻炼的只有微不足道的寥寥数人,多数人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远远不够,广大体育健身的参与者缺乏科学运动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健身方法,不能掌握科学有效的健身手段,一些人采取不科学的健身方式,不仅无法达到健身的效果,严重者还会导致运动损伤,对身体造成伤害。此外,虽然在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缺少休闲体育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2.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平
分析当前我省正在构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仍然存在着缺乏明确目标和规划、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缺乏满足实际需求的健身服务考核评价体系,缺少制定一些相关制度,将全民健身服务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虽然国家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但其推行力度、覆盖面以及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体系建设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两个主要方面。此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向大众开放的公益性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紧缺,而且有一些还是收费的,我国大多数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仍然有限,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的收费,将大部分无力付费进行体育消费的体育健身者拒之门外。
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及探索研究
3.1、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是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国家的投入、社会的支援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最后通过法律法规调整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各种行为主体的关系,明确各种行为主体的责、权、利,使城市社区内的公民体育权利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真正实现我省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平民化。建立以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为中心,以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和制度保障为条件的发展思路,将我省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制度体系的构建,确定为包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保障制度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保障制度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人才保障制度体系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体系等5大类,从而为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3.2、提高公民的健身意识,实现资源共享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加大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指导,使科学健身理念渗透到每个城市社区及农村地区居民心中,提倡每天运动一小时或者每周至少参加三次体育运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逐渐提高,不断丰富健身活动的内容,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开发适应现代化农村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特点的健身活动,活动形式小型多样,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锻炼。充分利用已有体育场馆资源,提高教育系统体育设施利用率,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本校师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尽可能地对群众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3.3、强化全民健身组织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建立服务监督机制
不断强化全民健身组织部门的服务与管理,更有效的提高组织部门开展活动的效率,并有效培养专业针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负责人,充分运用各种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解决居民在健身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同时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地监督。增强调查研究的积极主动性,尽可能的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调査研究,建立多方面、多角度的需求诉求渠道,聆听广大居民的心声,以便更及时的了解自身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的不足,同时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居民对健身的不同需求,达到有效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活动的最终目的。
3.4、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新时期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成功经验,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运作机制势在必行。从新时代、新背景的视角,加强政府的组织与督导,在市场运作机制的调节下,建立多行业参与及法律制度保障,体现公平、公正、公益性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我省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健身习惯、营造体育健身氛围,增强居民体质健康、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未来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大势发展所趋。
4、结论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以 “健康中国”理念为核心,以《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基本纲领,结合纲要中的具体内容,抓住侧重点,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的需要,从而实现新时期我省全民健身事业稳步向前发展,这个构建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努力,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