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中乒乓球运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2020-12-31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在苏州中等职业学校中,每年技工院校之间举办的交流比赛层出不穷,有大球比赛—足篮排、小球比赛—乒羽排以及冬季三项赛(包括踢毽、跳绳和长绳)。学校间的体育交流赛增加了各技工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带动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乒乓球这一运动项目,作为我国的的国球,由于部分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必要的文化熏陶及场地等原因,学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受到限制。而通过学校体育文化的熏陶、教师积极带领,在有固定比赛的情况下,将于无形中带动学校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中去。
1、中职院校开展乒乓球运动时缺乏文化熏陶
1.1、学校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
本人实地勘验了三所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学校有专门的乒乓球场地,数量在十桌以上,而且是室内场地,更适合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另外一个学校的乒乓球场地不足五桌。在乒乓球场地环境相对较好的学校,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现在我国大多数乒乓球运动员在少年时接触并接受乒乓球训练,正规的乒乓球训练大多是在家庭成员的带领下进行的,他们的父母或亲戚曾经或现在从事与乒乓球相关的工作。至今中国有九位乒乓球大满贯选手,邓亚萍、刘国栋、孔令辉、张继科、王楠、张怡宁、李晓霞、丁宁、马龙,其中邓亚萍、刘国栋、孔令辉、张继科、丁宁五人可谓出生在乒乓球精英家庭里,他们父亲或母亲曾经从事过与乒乓球相关的工作,张怡宁小时候由她舅舅带着打乒乓球,这六位运动员都可以说是在乒乓球运动精英家庭出身的大满贯选手。在乒乓球精英家庭诞生的运动员拥有正规训练土壤的先机及先天遗传因素,在某方面是培养天才运动员的沃土,为以后高超的竞技水平提供保障。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乒乓球天才的诞生多以血缘为基础,无形中蕴含着等级制度的特征。恩格斯说“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可见,即使我国乒乓球竞技成绩突出,而大众层面与精英层面并未协调共同发展。乒乓球精英人才对我国全面性乒乓球运动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精英家庭下一代乒乓球运动员竞技技术的同时,也增大了大众在乒乓球技能方面与精英人才的技术差距。文化上,生活内容构成民族的文化性格,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提出“实用理性”,即“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热狂,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或纵欲式地扼杀或放任情感欲望,而是用理性来引导、满足、节制情欲。”并指出“它构成儒学甚至是中国整个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民族特征。“实用理性”奠定了我国的文化基调,由此调节身心的体育运动也受到的节制与理性控制。“竞技毕竟是极少数天才从事的运动”,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比重在逐渐增加,加之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父母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从事艰苦的运动训练。特别是对于那种训练周期长、难度大、成材率低的运动项目,家长更不愿去尝试。乒乓球运动在训练周期上相对较长,成才率也比较的低,再加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因素的影响,使得真正从事竞技乒乓球训练的人逐渐减少。在没有优秀体育文化的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往往带有利益性质与政治性质。
1.2、我国的体育人口的匮乏
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以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据相关报道,如果不算在校学生,我国的体育人口不到10%。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人口比重惊人,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及欧美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五四运动打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现在,我国体育运动事业也需要一次“五四运动”打开我国新体育事业的大门。1916年,陈独秀曾评论过当时的政治现象,他说“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国民根本之进步”。意思是政治运动出于党派活动不容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亦不会促进国民的进步。体育运动何尝不是如此,需从下自上的发起,如五四运动一样,成为国民的运动,这样才会对国民有利,而不是像现在大多由政治目的所牵制、指挥。
在乒乓球运动中,我国职业选手选择做为乒乓球运动作为职业的重要原因是球员们大多从小受到家庭内乒乓球运动文化的熏陶。普通学生既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又没有国家文化氛围的熏陶,等到三十多年前的“乒乓球热”浪潮淡去后,体育人口随之减去,乒乓球这一项国球运动也只能局限于竞技层面,而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微小。另外由于中职院校乒乓球教师的缺乏,现行情况下在中职学校开展专业的乒乓球运动训练并不现实,而专业的运动训练是学生扎实进步的保障。职业运动无形中进行了文化封锁,强大的实力使普通人望而生畏。专业运动员的专业性与业余运动员基础的薄弱化形成鲜明对比。相较于体育文化浓厚的欧美,一些职业运动员仍然是一名大学学生,如冰岛男子足球队的后卫奥德纳松、法国男子足球队的瓦拉内。有时全国性的竞技比赛,很多都是由工人阶层的员工组织的球队,去与职业队相抗衡。欧洲业余运动员的专业性不是竞技运动的弱化,毋宁说是由于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为国家带来高比例的体育人口后,自然形成的大众竞技实力的强大。
2、在中职体育开展乒乓球运动应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2.1、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资
在乒乓球场地环境相对较好的学校,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本人认为是由于学校体育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文化熏陶,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乒乓球运动接触的机会不多。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我们所处的状况是十分明确的。现在并非第二轴心期。与轴心期相比,最明显的是现在正是精神贫乏、人性沦丧、爱与创造力衰退的下降时期,只有一点仍可与以前的一切比美,那就是科学和技术的产生。”运用马克思哲学观辩证的看待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两者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条件下,会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卡尔·雅斯贝尔斯把从火的使用到“第一轴心期”的产生这一漫长过程,即普罗米修斯时代,称为物质向精神文明进化的过程,这一阶段经历了几十万年时间。综上所述:物质财富的充裕对精神文明的产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搭建体育文化的舞台,首先应完善学校体育器材及场地设施。
中职学校学生是面对中考失利的群体,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和精神属性,那么着重完善体育设施、并及时给予场地适当的维护,是精神文明进步的第一步。
2.2、发展体育运动为“大多数人的运动”
我国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多数群众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局限于减脂、增长身高及增进健康,当然,这些附属价值非常重要。毋宁说减脂等目标是附属所得,精神享受更应是体育运动的目的所在。早在一个世纪前,身体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已经被证实了,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情绪中的情绪变化发生在身体表现之后”。在体育运动上表现为适度的体育运动往往会带给身体愉悦的感受。如在舞蹈方面,舞蹈可以影响人的情绪相关脑区的生理特征以及行为学特征,提高人的正性情绪,而正性情绪对人的认知、行为、健康均具有积极作用。所以体育活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理应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像古希腊奥运会的存在是当时希腊人的精神信仰。不仅如此,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类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中记载的巴别塔是原始人类注重合作的佐证;哲学家海德格尔也提到过共同生活的必然性,他说“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他人的在世界之内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此在”。乒乓球运动中单打的竞争与双打的合作正是与他人共在的证明。倘若竞技运动局限于追求比赛成绩,群众体育在于减脂降压,务必会影响我国人民对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在体育运动成为我国“大多数人的运动”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应该重拾历史,重新呐喊“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哲学”,像五四运动当时提出的一样,引导群众在剩余时间充足的条件下,认真体会身体活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在学生中去启蒙,促进学生在自由中发展,毕竟“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鲜明而深刻的基本命题。提高体育人口的意义不止停留在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毋宁说是为实现由总体身体素质发达的公民建成的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乒乓球运动设施的建设将给体育设施在中职院校乒乓球找到合理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将是中职学校乒乓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开端。
2.3、落实乒乓球运动在中职院校中的文化氛围熏陶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自律性差,沉迷于网络游戏,身体状况日益堪忧。此时我们需要乒乓球竞技层面为民族带来的自豪感,但乒乓球运动的价值不止局限于竞技的强大,应将竞技层面利用以促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在中职院校中普及乒乓球运动后,正是未来我国青少年摆脱柔弱之气的良药,使国民在精神与肉体两方面均“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中职学校乒乓球运动训练和比赛,将有助于弘扬奥运精神、以国球文化推动学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和活跃中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中职院校间的文化体育交流和学习,正如我国的“养狼计划”旨在促进全世界其他国家乒乓球运动选手的技能水平以促进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稳步发展。所有的大众体育运动都需要以开放形式在竞争中追求共同的发展进步。
具体实施措施:(1)体育文化熏陶以中等职业学校比赛交流为依托,各班级选出一批热爱乒乓球运动的学生,先带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稳定普及;(2)在班级班会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参与程度可与学生平时德育分挂钩;(3)组织队内单打、双打、男女混合双打对抗赛,对学生进行裁判培训,学生之间相互做裁判,增强学生的执裁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把握;(4)组织培训,对学校乒乓球团体进行乒乓球训练和乒乓球裁判培训,确保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公正性。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运动文化的熏陶,给与学生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引导,将大力带动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现在的落脚点应集中在如何恰当引导上来,使中职学生的剩余时间用在发展个人人格和体魄上,而不是一味的沉溺于网络游戏和闲聊之中。把学生从剩余时间中解放出来,是对学生的人生旅途的丰富,也将促进中职院校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