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路径研究

2020-12-3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农村体育

(1、2.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决胜全面小康,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新时期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农村的各方面虹吸效应逐渐显现,优秀教师和富裕家庭的学生逐渐往城市流动,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渐拉大,在农村与城市的学校体育发展间表现的尤为明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何以农村学校体育为抓手,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现阶段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2.1、农村学校体育新形势

(1)农村学校财政紧张局面未缓解。

为振兴农村教育,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如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但在目标考核奖等除基本工资以外的薪酬方面农村教师不能被保障,绩效工资对比城市教师扔有差别,这一情况体现在农村体育教师上则更加明显。因此,造成农村体育教师幸福感差,向城市的回流现象严重。

(2)体育教师的实际缺编现象仍然普遍。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更多的向城市转移,更多的农村孩子进城就学读书,农村的学生数量下降。许多农村小学学生人数不满百人,教师人数虽然足额甚至超编但仍然不能覆盖所有学科,包班现象十分普遍。据作者走访,某小学存在六个年级只有几十名学生的情况,整个学校有十位教师,师生比达到1:6!包班现象普遍,专职体育教师更是无法保障。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2、农村学校领导思维仍被旧观念束缚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世界上最广阔的农耕文明,科举制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底层人民向社会高层的流动,因此传统农耕文明留下的重文轻武的思维根深蒂固,这一心理影响在农村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体育课受重视与否关键在领导观念,只有农村学校领导层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带领农村学校实现“教育小康”。如今,体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然而,体育课开展不充足的问题虽有缓解,但并未明显改善,尤其在临近末考、升学考等关键考试的时间结点前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体育课仍可随意侵占。有部分农村学校领导鉴于教育经费紧张等原因,竟提出唯分数论这样的口号,试图通过将学校全部资源的重心用在智育上来打开学校教学的新局面,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2.3、农村学校体育软硬件条件落后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除与领导观念紧密相关外,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学校体育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均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据作者的走访调查,多数农村教育经费并未流入体育学科。现存的体育教学器材多偏老旧,对于体育器材的补充不及时,由于中考体育加试的导向作用,这一问题在中学表现并不明显,在小学阶段更加突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本体育技能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的协调、柔韧、灵敏等各项素质发育的敏感期,硬件条件的落后无疑对学生发展体育基础水平带来消极影响。

2.4、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单调

受制于师资力量短缺、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和硬件条落后等因素,学校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单一,全国教材中的游泳、健美操等项目在农村学校难以开展,条件稍差的学校多数仍然是跑跳为主,放羊式教学在小学仍然常见。在课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重视国家课程,忽视校本课程,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应当活化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

3、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的对策探析

3.1、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城乡教学合作

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学校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了解各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将学生人数少的农村学校与其他同样情况的学校合并办学以避免教师资源的浪费,同时学生也能接受更专业的各学科教学。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教师走教的方式实现“共享教学”。另外,可通过加强与城市优质体育特色学校或体校的合作,让学生接受更为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2、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并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在落实过程中不应只偏重于传统的智育类学科,应坚持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重智轻体这样的教学观念早已落后,体育的育人功能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被反复论证。各学校领导应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重新学习领会中央 7 号文件(2007)、53 号文件(2012)、27 号文件(2016)等文件内容,从思想上重视体育工作,坚决贯彻落实文件和要求内容,将体育工作分工明确化,校领导分管体育工作,对体育工作的规划、开展、进度、成绩定期公示,县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3.3、拓宽资金流入渠道,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加强资金监管

教育的资金来源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但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仍不断流出,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才更愿意向城市中流动,农村地区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大多数的县财政比较吃紧,不断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比较困难。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家通过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农村教育专项基金等形式为农村学校教育持续募集资金,但资金在投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透明度不高。不足额投放,投放过程中只有极少数流往体育学科的现象常见。在经费的逐层下拨过程当中监管的作用被忽视,有必要加强资金的监管,注意资金的科学分配,成立农村学校体育专项基金并定期向学校全体教师公示资金的流向。

3.4、强化农村学校与社会和民间教育力量联系,增加合作领域

首先,加强农村学校与地方高校间的联系。教育是一门艺术,学海无涯永无止境,注重教师的职业继续教育,可以依托高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对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进行帮扶。将长期扎根于农村地区需要培训的骨干体育教师请进高校,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能,及时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定期为农村地区培训大批优秀体育教师骨干。其次,加强农村学校与体育系统之间的练习,通过定期送教下乡活动或送教进城等形式,增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训练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另外,加强农村学校体育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团间的联系。2018年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指出“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武术大省,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仅拳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便有26项之多,以太极拳和少林功夫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文化享誉国内外,且该项目有容易开展、对硬件要求不高、群众基础好等特点,若能以农村学校为载体,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既解决了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遭受的冲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体育硬件与课程资源匮乏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应当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农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融合当做一项长期工程来抓,争取社会专业教育力量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因地制宜选择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学校应定期将当地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团体 “请进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打造优质体育课堂。还应定期安排教师“走出去”,与社会团体代表进行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传播能力。除此之外,应当争取更多的社会教育力量参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如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当地优秀业余体育俱乐部教练到学校中与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学习或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

4、结论

体育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农村兴,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应当把振兴农村学校体育贯穿始终,本研究提出以下路径改变我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1)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城乡教学合作;(2)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3)拓宽资金流入渠道,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加强资金监管;(4)强化农村学校与社会和民间教育力量联系,增加合作领域。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